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文/深秋小屋 引 言: 歲月總在進行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更替和交迭。雖然我們都不愿面對這樣一個殘酷和冰冷的現實,2021年8月6日年逾九旬的王文娟塵緣已了駕返瑤池,在另一個世界里繼續從事著她所無限熱愛的越劇事業。 遠在天國的徐玉蘭——王文娟口中的玉蘭大姐,一定會在既驚訝又驚喜的再度邂逅之際,脫口而出那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臺詞:這個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見過... 1926年農歷十二月的一個大雪之夜,王文娟誕生于此,由于她出生后那幾日,家門前的天空常能看見彩虹,父親就隨口為她取了小名“彩娟”。后來學藝之后,她的恩師,也是表姐,有著“越劇蓋叫天”美譽的竺素娥,為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女孩改名“文娟”,誰能想到,這個名字,最終成為中國越劇百年歷史上開宗立派的大藝術家。 徐玉蘭是浙江新登人,12歲便入新登的東安舞臺學習花旦,后改唱老生,文武技藝兼修。 1941年12月19日,20歲的她在上海老閘戲院又改唱小生。與尹桂芳、范瑞娟齊名,為越劇三大名小生。 徐玉蘭的演唱高亢激昂,讓人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熱烈奔放,毛主席曾接見過她,而周恩來總理稱贊她:“誰說越劇都是軟綿綿的?徐玉蘭的《哭祖廟》就很高亢壯烈嘛!” 毛澤東接見白楊、上官云珠、王丹鳳、徐玉蘭(1961年) 徐玉蘭音域寬廣,常用音區為11度,唱腔中較多吸收越劇傳統的“喊風調”以及紹興大班、京劇中高揚的旋律和輪廓鮮明的潤腔方法。 對于徐玉蘭來說,她的一生不僅僅是飾演那么多經典的越劇舞臺小生角色,更經典是她與搭檔70多年的舞臺姐妹王文娟的合作,在越劇界中,簡直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徐玉蘭與王文娟合作的《梁山伯與祝英臺》 1948年秋天,徐玉蘭在演出后臺見到了比自己小5歲的王文娟。彼時徐玉蘭已經憑著一條“金嗓子”成為了紅遍上海灘的紅小生,而年紀輕輕的王文娟也以“小支蘭芳”的名號在正旦中嶄露頭角。二人相見恨晚,正如越劇《紅樓夢》中寶黛初會“眼前分明是外來客,心底恰似舊時友”。 1948年9月22日,在明星大舞臺首演的《風蕭蕭》,開啟了徐玉蘭與王文娟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舞臺合作生涯。 《紅樓夢》是徐玉蘭和王文娟最有名、最無法超越的作品,1962年,被拍攝成彩色電影,引起巨大轟動。兩位大師留下賈寶玉和林黛玉的經典形象,令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作品因戲曲的二度創作深入人心,她們也成了寶黛的化身。 電影《紅樓夢》,徐玉蘭飾演賈寶玉,王文娟飾演林黛玉 在現實生活中,徐玉蘭和王文娟性格上屬于互補型。徐玉蘭開朗爽直、熱情坦蕩、嫉惡如仇;王文娟脾氣隨和、文靜內向,但有時又不免有一點小迷糊。面對很多大事抉擇時,通常是徐玉蘭當機立斷獨掌大局,挺身而出,這點或許和她在臺上扮演小生有關,臺下也處處護著王文娟這位小妹妹。 而王文娟對在舞臺上經常扮演自己“丈夫”、“戀人”的玉蘭姐,一直是既尊重又親密的,患難時節更是“同心一致”。 1953年,徐玉蘭和王文娟深入朝鮮為志愿軍演出 徐玉蘭常常像長姐一樣照顧王文娟,凡是出力氣的活兒,總是搶在前頭。在深入朝鮮為志愿軍演出的那段日子里,王文娟的行軍包都是她幫忙打好的,她開玩笑說:“王文娟的背包都是軟塌塌的,拎拎就散了。” 有一回,王文娟牙齒發炎疼得厲害,徐玉蘭送她去部隊醫院治療,但一時又沒車,大暑天頂著太陽走了十來里路才到醫院。醫生要給王文娟打止痛針,王文娟忽然又因一陣劇痛驚叫。徐玉蘭在旁安慰她,又急又累,竟在不知不覺中暈了過去,待到醒來時,又換王文娟在一旁勸慰照顧徐玉蘭了。 她倆有個共同嗜好,就是愛吃水果。可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水果是很稀罕的。有一天,見到門口擺了個賣毛桃的小攤,饞得她倆口水欲滴。掏盡了錢包、褲袋,湊起來的外幣只夠買兩只。也好!于是,你一口,我一口,津津有味地大嚼起來。 越劇《紅樓夢》自1957年開始,在國內巡回演出三年中,觀眾間掀起了“寶哥哥、林妹妹”熱潮,從城市到鄉間,經常可以聽到有人能哼哼唱唱著越劇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紅樓夢》在香港首演時,轟動港九,票房火爆,18港幣的戲票被炒到300港幣,仍然一票難求。有些觀眾實在買不到票,寧愿站在戲院門口看看海報,聽聽戲院里傳出來的音樂聲,望梅止渴。當年《紅樓夢》在港連演18場的盛況,如今已經成了難以復制的歷史,現在的觀眾們只能通過電影一堵兩位藝術家當日的風采。 1960年秋,兩人南行巡回演出,在廣州東樂戲院演出《追魚》。在最后一場“分別”時,徐玉蘭有一個“搶背”動作,不料因為東樂戲院舞臺臺口比較淺,徐玉蘭差點翻出舞臺。她忙收住步子,結果胸口一陣劇痛。王文娟一見徐玉蘭臉色蒼白,臉冒虛汗,知道發生了意外,憑著多年的演出默契,連忙扶起了徐玉蘭。一到后臺,王文娟給徐玉蘭又搓又揉……當發現鎖骨從肩胛處突了出來,方知是鎖骨骨折,心疼得直掉眼淚。 徐玉蘭的丈夫俞則人是劇院經理的侄兒,1942年徐玉蘭被邀約至寧波天然舞臺聯袂獻藝。那時候,考慮到排演方便,她一直在天然舞臺老板家中搭伙用餐。老板的侄子俞則人,正好也因攻讀學業,寄居在那里。 俞則人文質彬彬,眉清目秀,為人忠厚老實,待人溫良謙恭。他每天騎一輛自行車出出進進,就這樣一個書生,一個紅伶,郎才配女貌。 不過,寧波一別,兩人竟又把良緣擱置了整整十二年。 徐玉蘭與俞則人 那時候,不少熱心人會來給徐玉蘭介紹男朋友。可是,徐玉蘭每次都毫不猶豫地婉言謝絕。但是,都34歲的她,還未成婚,這對于現在的女生來說,也屬于大齡青年了。 于是,她找王文娟商量,王文娟了解她的心意,連忙向他們所在的文工團政委匯報了情況,就這樣在組織的關懷下,終于在1955年5月9日徐玉蘭和俞則人舉行了婚禮,婚后,兩個兒子先后降生。 徐玉蘭和丈夫俞則人的結婚照 徐玉蘭結婚照 誰料在十年運動的日子里,俞則人受到迫害,含冤去世。直到1978年年底才得昭雪平反。那正是徐玉蘭紅極發紫的時候,但她再沒嫁人。 在拍攝電影《紅樓夢》這段時間,王文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著名電影藝術家孫道臨。而這樁良緣是也是徐玉蘭促成的。徐玉蘭自豪地說:“王文娟和孫道臨,我是大媒。” 年輕時候的孫道臨,放現在也是一枚小鮮肉呀! 王文娟和孫道臨 在《紅樓夢》拍攝結束后,王文娟和孫道臨去廬山度過了幸福的蜜月之行,同行的還有徐玉蘭和她的先生俞則人。 孫道臨和王文娟在廬山 說到結婚照,徐玉蘭和王文娟有一張“結婚”照片流傳極廣,據說是 《粉墨生涯》擺拍的劇照。 “十年運動”開始后,徐玉蘭和王文娟被打入“牛棚”,被貼大字報、被抄家、被院里的造反派用各種方式折磨和抽打,這幾乎是她們每天的生活。后來她們又被要求定期到上海越劇院院部“工棚”參加勞動,到“五七干校”勞動,種菜、養豬。 徐玉蘭不甘心就這樣荒廢自己,找到一處“世外排練場”,天天練唱,從不間斷。而王文娟也每天偷偷跑到比較偏僻的地方去喊嗓子,練身段,只希望有朝一日再上臺的時候身上的功夫還在。她們相互鼓勵,相信“一切不會永遠這樣,越劇一定會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十年“結束,越劇終于迎來了新生。 1980年,徐玉蘭、王文娟領銜主演的《西園記》在上海正式公演。一位海外僑胞為了能趕上最后一場,竟然自己包了一架飛機,從香港飛往上海。上海越劇院闊別二十年再度赴港演出時,不少港澳同胞為了能見一見“寶哥哥”、“林妹妹”,特地迎候在劇場門口、賓館會客室、電梯口,有的甚至一連等了好幾天。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上海諸多文藝團體實行體制改革,改為自負盈虧的責任制。生性不甘落于人后的徐玉蘭決心闖闖,不再安于吃“大鍋飯”。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王文娟。多年的親密合作,讓她們形成了默契,彼此間誰有什么心事,都會想到先和搭檔商量。正如她所想的,王文娟完全贊同,并且表示全力支持。 為了籌建劇團,徐玉蘭與王文娟,天天開會商議,有時商議到深更半夜,兩人就結伴乘夜班公交車回家。適逢寒冬,候車時寒氣逼人,為取暖又消除疲勞,她倆干脆在車站邊跳起了交誼舞。 兩人在一起工作的時間比各自陪伴家人的時間還要長。她倆被稱為“越劇舞臺上的并蒂蓮”,在舞臺上,她們的感情交流真切自如,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哪怕是一個心靈的顫栗都會有感應,藝術上這樣的默契,使觀眾嘆為官止。這絕非朝夕之功! 她們也會為了一個動作、一句臺詞爭得面紅耳赤。但如果沒有生活上的長期情同手足的友誼,藝術上的志同道合,要達到現在這樣的藝術境界,恐怕是不可能的。 2013年,92歲高齡的徐玉蘭和87歲的王文娟在越劇《舞臺姐妹情》末尾,各自飾演自己,唱響現實版“舞臺姐妹情”。 其實,在得知徐玉蘭要再度粉墨登臺,她的兩個兒子都勸她不要再演了,讓觀眾留著她最美好的形象吧。正是為了讓觀眾心里留下自己最美好的形象,晚年的徐玉蘭幾乎謝絕了所有登臺演唱的邀請。 這一對越劇黃金搭檔,經歷了風風雨雨,一起邁進21世紀,是這個時代為數極少的大師和劇種標志性人物。 曾經在一個記者采訪上,有個小插曲,徐玉蘭說:“我們這些老人們,我年紀算最大了吧。” 在一旁的呂瑞英馬上湊過來笑道:“吾還是青年演員。”(其實她已是81歲高齡了) 徐玉蘭拍拍坐在身邊的王文娟和呂瑞英的手應道:“對,對,一個小妹妹,一個大妹妹。” 王文娟笑道:“哎喲,我這把年紀還是妹妹呀?” 徐玉蘭半玩笑地一瞪眼說道:“在我面前,還不是妹妹呀?” 王文娟抿著嘴笑而不語,滿是甜蜜。 對,在徐玉蘭眼中,王文娟永遠是妹妹,是與自己攜手走過半個多世紀的妹妹。 2017年4月19日深夜,徐玉蘭不幸逝世,享年96歲。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后,已是91歲高齡的王文娟難抑悲痛,第二天一清早,她便第一個來到徐玉蘭家中,悼念越劇好姐妹,舞臺好搭檔的離世。與舞臺姐妹的最后一別,回到家中,王文娟病了許久。歲月總在進行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更替和交迭。雖然我們都不愿面對這樣一個殘酷和冰冷的現實,2021年8月6日年逾九旬的王文娟塵緣已了駕返瑤池,在另一個世界里繼續從事著她所無限熱愛的越劇事業。 遠在天國的徐玉蘭——王文娟口中的徐玉蘭大姐,一定會在既驚訝又驚喜的再度邂逅之際,脫口而出那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臺詞:這個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見過... 轉自:“澤畔時光”公眾號 我知道你在看喲~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人物風采 故居 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