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王陽明的心學突然在社會上火了起來。最有名的一句宣傳詞是“你學了曾國藩卻當不了大官,學了胡雪巖卻發不了大財,就是因為你沒有學習王陽明”。夠煽情的。還舉了很多例子:如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之所以戰無不勝,就是因為“一生俯首拜陽明”。甚至說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得益于陽明心學才成功的。蔣介石也是因為突悟王陽明的“大中至正”,才將自己的名字由蔣志清改為蔣中正,甚至到了臺灣后還將一座山改為“陽明山”。還有人認為《心之力》也是因為毛主席因為學習王陽明之后的感悟之作,得到楊昌濟的贊嘆。 奇怪的是,解放后乃至改革開放后,陽明心學并不被推崇。普通老百姓,甚至大多數讀書人很少有人知道陽明心學。陽明心學好像是這幾年突然冒出來、又突然火起來的一樣。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問題?我認為,還是在于陽明心學本身,它并不是一個十分完善的學說,甚至可以說這種學說對現實社會還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王陽明的心學聯系到現實中會出現什么問題? 陽明心學的核心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是起因,即意之動;“知行合一”是實踐過程;“致良知”是根本目的。王陽明認為人要保持內心一片澄明,要有光明心,如此則人有圣人之心。因此人人可以為圣人。他自已就以圣人自居。 一、心即理 王陽明認為,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我之所見、所聞、所想,就構成我的全部世界。世界是否美好,就在于我心是否美好。我有圣人之心,我就能成為圣人。 但是,我們并不是圣人。“圣心是難測”的。無論是圣人、還是佛、道,只有達到圣人或佛、道的境界,才真正知道何為“圣人之心”。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如同人飲水,冷暖自知。沒有喝過水的人,是無法描述喝水的真實感受的;自己喝過水,你將喝水的感受講給沒有喝過水的人聽,他是不可能聽懂的。這不僅是“文字障”,而是“不可思議”。自己是處男,別人怎么講愛愛的感受,他也是理解不了的。于是就出現了以凡心修圣心、以凡心解圣心、以凡心代圣心。 且不說心即理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不被唯物主義所認可。從實踐中看,心即理,容易犯主觀主義的錯誤。將自已的理解當作真理,將自己的觀點當作圣人的觀點,就會出現以自己對善惡認識為標準來區分正義與非正義,區分真理與非真理。凡是與自己的觀點與行為不一致的,就不自覺的將其當作是邪念和邪行。 最典型的就是日本人。日本的高官如伊藤博文、東條英機等,都是陽明新學的實踐者。他們就認為自己是圣人,“道德高尚”,以自己的善惡標準來判斷一切事務。所以對于侵略中國他們內心是沒有罪惡感的,他們認為是解放落后的中國,他們燒殺搶掠不是惡,是大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警察刑訊逼供、城管打小販、法官呵斥律師等,也是這種心理的表現。在警察、城管、法官的心里,他們就是正義的化身,他們的管理對象就是“正文”的破壞者。這也是”以我心為圣心“。 二、知行合一 王陽明認為,你的知,必須同實踐相統一,這并不錯。但是他進一步認為,我們應該用自己的知識去改造世界,使得世界合乎自己的知。使用這樣的理論,確實很容易讓人成功。所以有人說陽明學說是“成功學”。如果以成敗論英雄,這個學說是很有成效的。因為它強調的是我活在人世間,就得按人世間有的規矩去做,才能夠成功。 這種理論的問題在哪里呢?就是世事并不都是以成功為標準,而是以“道”為最高標準。自己的行為不符合“道”,即使能帶來收獲、成功,也不可去行。如果事事以成功為標準,往往就得放棄原則、放棄理想和信念、拋棄圣賢。 比如,你為了與土匪打交道,你就得學黑話;人們愛迷信,你就造神像;大眾愛淫邪,你就去低俗;領導愛聽好話,你就來拍馬屁等等。一切以事功為標準。凡事都是沖著成功為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不會有高尚的追求。 其實圣賢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里的不可為不是不能為,而是達不到目的。比如孔子,他的思想并不為當時之世俗所認同,但他仍周游列國,或收學生傳道,傳之后世,這才體現他的偉大。從當時的情況看,孔子并不成功,他的思想不被列國所接受。正是因為這樣,孔子才是真正的圣人。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成功,譙周勸劉禪成功投降。諸葛亮能流傳千年而受贊嘆,譙周被稱作投降派、賣國賊。(當然,現在又有人努力將孔子打倒、將諸葛亮打下神壇,為譙周之流翻案。所以陽明心學又火起來了)。 三、致良知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都有“惻隱之心”,也就是圣心。如同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良知仍是以自己的主觀判斷為標準。 如果自私自利之心不去,妄自用這種“自心”當作圣心,去去惡存善。就會以為自己的善心就是圣心,用自己的善心代替圣心。其實與圣人之心相去甚遠,甚至是背道而馳。因為每個人的善惡標準是不同的,也不一定就是圣心。所謂“圣心難測”。 并不是自己所想就是良知。其實真的“道”只是順應天地、順應自然,而不會主動去改造天地、改變自然。老子說“天地不二”、“圣人不仁”。天地并無良知,圣人也沒有良知。天道、圣人只是都只是順乎自然、順乎天地。 明朝晚期,陽明心學被推崇,士大夫、知識分子全都搞修行,號稱圣人滿街走。結果東林黨只認自己的“良知”、自己的“真理”。不顧國家民族大義。明朝滅亡了,哪一個是圣賢?哪一個成了英雄?蔣介石推崇陽明心學,不僅失去了大陸,而且造就了現在一大批臺獨分子。 所以,我們學習陽明心學,是不是該有所警惕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