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神秘、兩大活佛的傳奇、五彩斑斕的經幡、藏人禮佛的虔誠…使我對探尋藏地有了不二的心愿,這也成為坐上火車去拉薩的直接動能。進藏的天路目前規劃的有五條鐵路線,分別是新藏、滇藏、青藏、甘藏、川藏。從新疆出發選新藏線既便捷又直接,但從里程上講甘藏全線740公里(不含共線)是最近的,關鍵的問題是這些線路都還在建設當中,只能走青藏線。當下決定從蘭州驛站奔赴西藏,在當地游歷一天,再從蘭青線轉入世界上海撥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線。到達蘭州后必須來碗正宗的牛肉面,它湯汁濃郁、小菜豐盈、面條精道,果然名不虛傳!蘭州大學也是必去的,這個985大學在西北排名第三,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精英。黃河母親文化公園位于市區河的中段,高達108米的母愛山主雕塑寓意著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雕塑的背后便是渾濁奔流的河水,蘭州也是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親眼看見黃河,你就會明白其名字的由來,也可以想見它在奔跑的路上帶走了多少泥沙!坐上火車,已是上午十一時。我看了一眼路線圖,分別經過西寧、德令哈、格爾木、安多、那曲、當雄6個地方。對面床鋪是一個年輕的藏族女人帶著兩個孩子,懷里抱一個嬰兒,旁邊還偎著一個2歲多點的小男孩,吵鬧是難免的。索性到車廂里走一走,乘客中藏民為數不少,其他乘客基本都是去旅游的。我逮著乘務員問:“到了那邊地界,會不會有強烈的高原反應?”她笑嘻嘻地說:“正常情況會有些不舒服,但都是在能承受的范圍內。如果難受的厲害,車上配有簡易氧氣瓶,可以應急。”好勒,有這樣的準備咱就不怕怕了。第二天清晨,刺眼的陽光硬生生的把人照醒,果然是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啊!聽到火車廣播在講:下一站那曲…我的個天哪!這里平均海抜4500米,不知道是不是心里作用,突然覺得頭好痛。想想高海拔生長的冬蟲夏草和素未謀面的牦牛,開始有了安慰。抵達拉薩,第一站必定是布達拉宮。雄偉的宮殿依山而建,海拔3700米,是一座宮堡式建筑群,也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17世紀重建后,便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整座宮殿外部由黃、白、紅三種顏色構成,完全的藏式風格,高200余米,外觀13層、實際只有9層。殿外梵音唄唱聲聲入耳,一番佛系氛圍氤氳彌散。為了保護文物,這里每天控制游客數量。我們拾級而上,在高海拔的地方,每向上一步都會氣喘吁吁。步入白色宮殿,看見一眾喇嘛正在禮佛,齊聲頌經的場面很是宏大。連廊的地面上鑲嵌著珊瑚、瑪瑙、蜜蠟等飾物,五彩炫麗卻十分低調。導游讓大家聞一聞腳下黃色珠寶的味道,當真有人趴在地上率先垂范;我用手指搓了搓,聞起來果然是香甜的味道!真實的蜜蠟就是這么神奇,化為墊腳石400多年,依然芬芳猶在。昏暗的宮殿內,酥油燈隨處可見。因為布達拉宮建造時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加上明火處處,所以這里不但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一級防火單位。聽聞立柱上白色的點狀物都是死人的牙齒,不禁有些毛骨悚然。據說藏民們結伴前來朝拜,一路五體投地嗑長頭,風雨無阻。遇上身體不濟丟了性命的,同伴就會帶上他的一顆牙齒繼續前行,到了布達拉宮把它釘在牙柱上,表示死都要完成朝圣的愿望。白宮是達賴喇嘛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紅宮便是供奉歷代達賴喇嘛佛塔的殿堂。除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未建靈塔外,其他達賴喇嘛都有供奉的佛塔,這實際上是佛教特有的最高級別塔葬。來到金光閃閃的五世達賴喇嘛靈塔前,不由格外震驚!靈塔高14.84米,分塔座、塔瓶、塔頂三部分,經過處理的五世達賴喇嘛真身法體保存在塔瓶之內。塔身用金皮包裹,珠玉鑲嵌,極其豪華壯觀。 倉央嘉措沒有靈塔,不禁讓人對這個多情多才多舛的轉世靈童扼腕嘆息!他在青海隕落時,幾多信徒悲憫萬古。他卻在詩中輕輕撫慰…他在布達拉宮里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的街頭,卻是世間最美的情郎。永遠的倉央嘉措,被王命耽擱了詩文,卻被人們千古傳頌。實在吃不慣藏餐,中午我們又跑去八角街吃了轉轉火鍋,基本上都是四川人開的店,生意非常火爆。大昭寺外,信徒密密麻麻,旁若無人的做著各種朝拜動作,我們只好繞來繞去,兜了個圈子才得以進門。其實小昭寺和大昭寺同時開工、同時告竣、同時開光,而且寺內都供奉著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因為高原缺氧和睡眠不足,我們都像喝高了似的頭昏腦脹,實在是吃不好睡不香啊!第二天一早,我們乘車趕赴日喀則。西藏分前藏后藏,達賴喇嘛在拉薩布達拉宮,班禪在日喀則扎什倫布寺。所以,這里也是我們的打卡點。遠處風馬旗獵獵飄揚,山洼里偶然可見藏民手搖轉經筒在放牧,牦牛在夕陽下奔跑。雖然時值仲秋,但雪線很明顯,基本看不到什么植物,呈現在眼前的是完全的雪域風情。扎什倫布寺占地15萬平方米,建筑融合了西藏傳統建筑特色和佛教的特點,歷任班禪靈塔莊嚴肅穆表現的很得體。拉薩貢嘎機場規模不大,我們將從這里飛往珠江三角洲。雖然連續六天因身體缺氧倍受折磨,但這塊神秘的土地卻讓人深深地領略到另一種文化盛宴! 中國的最北點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北極村,是我向往多年的地方。借著在吉林掛職學習的機遇,一直謀劃著自駕走一遭。真正成行,已是2017年秋天。 進入大興安嶺地界,滿眼青翠,完全沒有秋天的蕭條。 加漠高速,從大興安嶺地區首府加格達奇到漠河縣,沿途均是林場、礦區,萬里林海盡顯雄渾,景觀不輸獨庫。因為路面沉降呈現在面前的是浪個里浪,一“浪”接著一“浪”,我們趕緊減速,否則就會體驗被爆炒的感覺。 加格達奇感覺很神秘,實際上是鄂倫春語,意思是樟子松生長的地方。在這樣的秘境中穿梭,奇秒的事情必然發生。我們的車輛正在高速路上“沖浪”,動物世界里的一幅剪影映入了眼簾。沒錯!野豬別動隊正在橫穿馬路。豬媽媽領著5個小寶寶,優哉游哉地晃蕩,根本不理會人間雜音。近距離看到長嘴獠牙的野豬,沒有感到害怕,只感覺到它那深沉的母愛! 走進塔河,猶如步入人間仙境。云蒸霞蔚的月亮灣,景致優美的棲霞山,別具匠心的滴翠園,一個個景點令人目不暇接、贊嘆不已。在大街上抬眼四望,幾乎任何一個角度,都能看到莽莽蒼蒼的大森林。九曲十八彎距漠河12.5公里,位于加漠公路485公里處,此段正盤旋于半山腰上,有一個人工觀景臺,大約五六層樓高,登上觀景臺的最頂層,就可以俯瞰整個九曲十八彎,美景盡收眼底。那蜿蜒崎嶇的九曲河水,如蛟龍過境迂回向前。那濃綠泛青的岸柳,挺拔俊秀的鉆天楊綴滿其間,真個是美不勝收! 駛入漠北高速公路,兩側翠綠的樹木撲面而來。這條漠河到北極村普通的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聲名在外,不僅因為它是我國第一條縣城通往鄉村的高速公路,也是我國跨越凍土層最多、緯度最高(北緯52度)的高速公路,同時更是2009年大興安嶺人民譜寫的一曲雄渾壯歌。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林帶,快進入北極村時,高速公路變更為雙向兩車道,這是護林人的深情大愛。 心心念念的至北點踩在腳下的時候,我只想說:“終于找到北了!” “北”字廣場,各種造型通通上陣,沒有一些書法造詣萬萬不可頌讀成聲,否則必會貽笑大方。到人們休憩的樹林里蕩了會秋千,竟然蕩出了心曠神怡的感覺;找到了“北”,果然很靠譜。 神州北極碑是北極村的超級地標,背后就是浩浩蕩蕩向東流去的黑龍江,它也是我國最長的界河,河的對岸就是俄羅斯。大江東去浪淘沙,今朝還看風流人物! 用過午膳,前往北紅村。卻是天公不作美,突然就下起了瓢潑大雨。車子在風雨中飄搖,我握緊方向盤,透過密實的雨線,在窄窄的土路上謹慎地會車,生怕一個側滑給大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北紅村相比北極村冷清了許多,沒有門庭若市,只見零星的茶館酒肆在招呼客人。我們匆匆吃了些當地的飯菜,轉身絕塵而去。 北極村之旅達成心愿,下一個目的地自然是中國東極黑瞎子島。這個座落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地界的黑瞎子島鎮之所以聞名遐邇,不僅因為它位于祖國的最東端,更重要的是事關我國的領土主權,這也是14億華夏兒女的愛國主義情懷。從黑河市驅車前往黑瞎子島千余公里,路途順利的話也得16個小時左右,只能把同江作為驛站了。我們早起在黑龍江邊散步,不時會遇見穿著時尚的俄羅斯人,他們當中有很多是在中國工作,畢竟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品嘗了當地百葉豆腐、大燴菜等特色小吃,我們踏上了國道331邊防公路,這條路的起點是遼寧丹東、終點是我家鄉阿勒泰的哈巴河縣。依著秋風,花兒正芬芳吐艷;中俄大界江,驛路好風光。達時夜幕已臨,這個因松花江和黑龍江交匯得名的縣級同江市在璀璨的燈光下顯得十分嫵媚。小城擁有國家一類口岸-同江口岸,同時是中國南北公路大動脈的北端起點,“六小”民族赫哲族主要生活在這里。點了大碴子粥、干煎大板黃魚、同江黑豆等美食,大快朵頤!不曾想,這竟然是一劫。同行者當中,我猶愛海鮮,干煎大板黃魚基本收入我的胃中。偏偏午后高溫,天出奇的熱,估計這海鮮就變味了。夜里,肚子陣陣絞痛,甚至開始擔心自己不要“躺平”于此。折騰了一宿,上吐下瀉后又是一條好漢!看來中毒不深,還可救藥。翌日,照常趕路。好多路段都在維修,不是很順暢,但風景的確不錯。大多是沃野良田,偶爾路過一些村莊。抵達黑瞎子島,已近午時。黑瞎子島,又稱撫遠三角洲,滿語為“魔烏珠島”,意為“馬頭”。島嶼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地黑熊比較多,熊在當地方言又被稱為“黑瞎子”。或許是過了旅游高峰期,這邊的游人比想象中的少很多。在純木搭建的票房門口,幾個人正在排隊買票。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我們穿過迂回的欄桿,登上了擺渡車;景點自選,隨時上下。需要登島,穿過撫遠水道之上1606米的烏蘇大橋即到。這片中國最大的熊園里面,現有130多只帶有“白色圍脖”的東北特色野熊和其他動物。每遇到熊,大家都會和它拍照合影,畢竟黑瞎子島是它的地盤啊!東極寶塔非常壯觀,建筑細節彰顯了地標特點。廣場直徑171米,代表黑瞎子島回歸的171平方公里領土,上刻太極圖案;塔高79米,寓意黑瞎子島79年后回歸祖國,目前是中國最高的塔;塔身為漢唐風格,周邊的56根浮雕柱代表中國56個民族。濕地公園2256米的漂浮式木棧道較為獨特,兩側的烏拉草成簇成片,一派繁榮。中俄交接儀式舊址,在臨近國境線上矗立著一塊大背板,上面同時用中俄兩國文字書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國界東段界樁揭幕儀式”;不遠處是259號界碑,這是“一島兩國”的標志,印證著半個黑瞎子島在被俄國侵占79年后正式回歸祖國。 盧氡瑚,女,漢族,公務員。在報刊雜志發表工作信息和散文20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