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05 期 作者 / 姜宏 蘇州市中醫(yī)醫(yī)院 編輯 / 劉剛 ⊙ 校對 / 張芊芊
1消髓化核湯 組成:生黃芪30g,防己10g,當歸10g,川芎15g,地龍10g,水蛭6g,白術(shù)10g,威靈仙30g,木瓜10g,白芥子6g。 功效:益氣化瘀,利水消腫,散結(jié)通督,消髓化核。 主治:巨大破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痛病,氣滯血瘀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飯后溫服,連服8~16周。 方解:本方根據(jù)古方防己黃芪湯及補陽還五湯化裁而成。方中重用生黃芪補中益氣,使氣旺則血行,消瘀而不傷正,為君藥。防己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當歸活血化瘀,通絡(luò)而不傷血;白芥子長于溫化寒痰、利氣散結(jié),善祛皮里膜外之痰。上三味共為臣藥。川芎為“血中之氣藥”,助當歸活血祛瘀,并有行氣止痛之效,川芎、當歸為活血化瘀行氣的經(jīng)典藥對,亦即《普濟本事方》中的佛手散;白術(shù)健脾除濕、利水消腫,木瓜祛濕通絡(luò)、柔肝轉(zhuǎn)筋,同助防己利水;威靈仙軟堅散結(jié)消骨鯁,取象比類,對突出的髓核也應(yīng)具有“消融”作用,其辛散走竄之性又可引諸藥入絡(luò),具有一定的鎮(zhèn)痛作用;水蛭、地龍助白芥子化痰散結(jié)通絡(luò)。上六味均為佐藥。諸藥合用,使外邪得除,水濕得行,痰瘀得消,髓核化解,氣血運行通暢,通則不痛,諸癥可愈。 加減:寒濕證酌加桂枝、細辛、秦艽等散寒除濕;濕熱證酌加連翹、生薏苡仁、虎杖等清熱利濕;肝腎虧虛證酌加淫羊藿、熟地黃、杜仲等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疼痛較甚加制川草烏、制南星等溫經(jīng)散結(jié)止痛。 2驗案舉隅 |
|
來自: 華華YHBH020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