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調的學生宿舍7月10日,美國哈佛大學公共健康研究院的研究員Jose Guillermo Cede?o-Laurent領導的團隊在PLOS Medicine上發表了一項關于熱浪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顯示,在熱浪期間,相比宿舍里有空調的同學,沒有空調的成年學生在一系列認知測試中的表現要差。 Jose Guillermo Cede?o-Laurent表示:“熱浪可能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并且是美國氣象現象導致死亡案例中的主要原因。全球氣溫正在上升,2016年是過去兩個世紀以來記錄在案的最熱的一年。而在許多城市,如波士頓,熱浪的數量預計會增加。過去大多數針對熱浪影響健康的研究都集中在弱勢群體中,例如老年。導致公眾認為熱浪不會影響健康人群,而了解熱浪對不同人群健康的影響非常重要。此外過去的研究往往記錄室外溫度,而了解室內溫度很重要,因為美國的成年人9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他們把波士頓熱浪期間住在宿舍的健康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在2016年夏天進行,前五天是季節性溫度,然后是五天持續的熱浪,最后兩天是冷卻溫度。研究人員在這12天的時間內追蹤了44名年齡在20歲上下的學生,他們住在宿舍里。其中24名住在相鄰的六層建筑中,這些建筑建于20世紀90年代初,有中央空調。其余20名學生住在建于1930-1950年間的建筑中,沒有空調。每天醒來后,學生們在智能手機上進行兩次認知測試:第一項測試是識別單詞的顏色,來評估認知速度和抑制性控制能力(當不相關的刺激存在時,關注相關刺激的能力);第二項是基本算術問題,來評估認知速度和工作記憶。 結果顯示,在熱浪期間,無空調組在五項認知功能測試中的表現比有空調組差:在判斷單詞顏色測試中反應時間延長了13.4%、在加減法測試中得分降低了13.3%等。綜合各項測試結果,有空調組的反應比無空調組更快更準確。 有趣的是,在冷卻期間,當室外溫度開始消退但在沒有空調的宿舍中室內溫度仍然升高時,兩組之間認知功能出現最顯著的差異。研究的資深作者之一、哈佛大學公共健康研究院助理教授Joseph Allen說:“即使在室外溫度消退后,室內溫度也會繼續上升,給人以危險已經過去的錯覺,但是室內熱浪持續存在。” 該研究首次證明了熱浪期間室內溫度影響年輕人的認知能力,強調了可持續性解決熱浪影響公眾健康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科界原創 編譯:伊幻 審稿:西莫 編輯:程建蘭 來源:https:///news/2018-07-extreme-cognitive-adults-non-air-conditioned.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