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uart Gold 訪談 為自己的獨特而慶祝 4月6日,清明的第二天,Steuart 將在北京舉辦他2019中國之旅的第二場“感知”工作坊,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身體的真實、聯結內在的柔軟與力量。 為了更好地準備4月這場相遇的精微與美好,我們特地整理出這篇采訪,和大家一起分享Steuart優雅的氣質,以及他對于世界、藝術和美的認識。 采訪對象: ![]() Steuart Gold 加州整合學院“軀體心理治療”系主任;畢業于紐約藝術名校茱莉亞學院,25年的專業舞蹈家。善于通過呼吸、感覺、運動、觸覺等身體感知,探索自我意識、信念與情感聯結。 · 加州整合學院 咨詢心理學(專注于身體心理學)碩士學位 · 朱莉亞學院 舞蹈藝術學士學位(BFA in Dance) · 伊利諾伊大學 舞蹈藝術碩士學位(MFA in Dance) 采訪人: 燕子(之愛 Stage Ai創始人,加州整合學院整合心理咨詢畢業生) 小山(加州整合學院表達性藝術療愈畢業生) 01. 講講小時候在大自然的故事吧 S:你知道嗎,我其實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城市人,因為我很早就離開我市郊的家,去了紐約,那里是讓我覺得有歸屬感的地方。可是前幾年一個朋友問了我一個類似的問題,我才意識到,在我小時候,雖然不是在大片大片的自然里,可是在我住的市郊有一片樹林,那是對我非常重要的地方。那是一個我可以和一兩個好友一起去的地方,但更多時候我會獨自前往,或是有我的狗陪伴。 現在年長一些,我才意識到,那里是我可以呼吸的地方——我可以在自由呼吸,而不像其他日子里,似乎我總是想把自己活成并非我自己的樣子。 那片樹林不僅能讓我呼吸,而且成年后我意識到,樹林會給我一種靜默感,但如果你可以在靜默中安住下來,就會發現里面有萬千種生命——是既安靜,又有生命張力的空間。 這可能有一些概念化,但我完全可以在我身體里,在我每一次呼吸之間,感受到這些來自那片樹林的滋養,那讓我時時有種被抱持的感覺,好像我在呼吸,但我也在大自然的呼吸里存在。 ![]() 有一位美國流行畫家名叫Norman Rockwell,他的畫作經常被《星期六晚郵報》作為封面,后來我發現他有一副畫叫Springtime《春曉》,是一個小男孩和他的狗在田里站著,有一個半透明有翅膀的天使女孩,對著男孩耳語著什么。盡管過了這么多年,每當我看到這幅畫面的時候,就覺得那個男孩是我,我站在土地里,或者那片樹林里,可以聽到大自然的耳語。 Q:你的狗狗叫什么名字? S:Charlie,他是一只小獵犬,有長長的耳朵。 02. 那么談談藝術對你的影響吧? S:我后面會說一些關于舞蹈的,因為那也是我職業生涯的一大半,還有一本書,對我影響很大,這本書叫《管家》(Housekeeping),作者是瑪麗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 我想起這本書就回去翻了翻,覺得我還得再讀一遍,我不知道她會不會認同,但是我覺得這本書最重要的主題是關于獨處的,還有關系,和渴望——她談及的渴望有的很傷感,但同時也非常有轉化意義的。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我為自己最獨特的存在而慶祝,有時候,這種獨特或孤獨不是出于自己的選擇,有時候我們就是和世界格格不入。 這個故事講了兩個在青春期的姐妹,一個很快就融入了世間,另一個無論如何也無法融入,她要怎么去擁抱自己的本質。怎么說呢,我知道一些人,包括我自己,在成長的很多年里,都感覺自己活在世界的邊緣,而并沒有太多的知識或智慧,教給我怎樣處事不驚地接受這份孤獨。 但我也很幸運,因為有一些已經足夠了,在我青少年時候,很多我珍惜的東西是和別人不同的,但一些很親近的朋友,他們也給了我足夠的支持。但《管家》這本書里,有一句話,是其中一個人物,她在問自己“我什么時候變的和別人如此不同了?”——這個問題也觸及到了我生命中的很多議題。 ![]() 所以這里還有一句卡爾榮格所講的: It is unclear how great one’s humility must be to take it upon oneself to live one’s own life. (不知道一個人要有多謙卑,才能活出自己的生命。) 我覺得這是我們很多人走在成長路途上的核心,我們怎樣發展出足夠的勇氣和洞見,當然還有人性,還要帶著技巧地,去活出自己最獨特的本質。 Q:你的描述聽起來這么溫柔平靜,可是所講的這些議題,好像都是每個人最根本的存在的問題。 S:你看多有意思,我下面要講的就是關于這個主題——雖然獨處不盡然好過,但在我們盡可能的情況下,我們允許自己去接近生命的本質,有某一個時刻,也就是這樣的應允,讓我們彼此相連——孤獨,可是孤獨的意義卻是普適性的。這就可以接到我想分享的另外一段榮格說的: The more uncertain I have felt about myself, the more there has grown up in me a feeling of kinship with all things. (我對自己越是捉摸不定,就越可以在內在生長出一種對萬事萬物的親近感。) 這太神奇了不是嗎? ![]() 03. 現在是不是可以談談關于跳舞的故事了呢? S: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前面講的故事里就已經有很多關于跳舞的啟蒙了。尤其是在晚上,沒有人看著的時候,我就會帶著我的狗出去散步,然后就那樣跳起來,音樂一直對我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那時候也會邊唱邊跳,所以就那樣開始了。 我的舞者生涯其實開始得算很晚了,一般的孩子六、七歲就開始訓練了,可是我十六歲的時候才開始接受正規的訓練。但我真的很幸運,因為有一些天生的能力讓我很快就適應了,成為舞者非常不容易,但也非常滿足。所以在我二十五年的舞蹈生涯里面,大部分的記憶都是很美好的。 當然還有一點,真的是我莫大的榮幸,我大部分時間師從一位叫José Limón的舞蹈大師,他關于美的感覺讓我很有共鳴,音樂素養也很好。所以雖然練舞非常辛苦,但只要我盡全力,在那里,只要音樂一響起來,我就真的感覺整個人都被編舞和音樂承載著。他主張非常自然的風格,雖然身體是要不斷被突破的,但那種節奏和對力道的把控,是可以讓舞者很多年都飽有活力的,而且每個人也在舞蹈中日漸成熟。 Q:我還是很好奇你在晚上帶著Charlie出去,會在哪里跳舞?會帶上一些什么樣的音樂呢? S:說起這個,我從小受古典樂,包括現代古典樂的熏陶,也經過正式的音樂訓練,我也肯定我喜歡流行歌。我的姐姐和我真的很幸運,因為我們當時住得離紐約很近,我母親既是自己的興趣使然,也非常想讓我們多接觸百老匯的歌舞,所以我們會去經常去看百老匯的演出,她也會提前買來唱片,這樣我們就能提前學唱那些曲目,看表演的時候就可以跟著唱——所以我肯定當時我晚上出去,應該就是邊唱邊跳這些。 Q:和星星、和月亮和夜空 S:是啊,而且我肯定是感覺特別自由特別滿足。 Q:你會在哪里唱唱跳跳呢? S:我們當時住得離一間學校很近,當時他們的操場有很大一塊空地,我就在那里邊唱邊跳,那就是我的舞臺。 ![]() 04. 可以多說說嗎?你覺得什么是舞蹈(dance)呢? S:我覺得就是找到一個你在你身體的時刻吧,你看像太極,陰陽不是一個固化的狀態,而是不斷運動的狀態,我看到太極八卦圖,就覺得是陰陽在互舞,同時它們也作為一個整體。也許就像你們倆說的,這不是我們要去做的事,這不過就是我們本身。 Q:對,我們不是去故意舞蹈。我們本身就被舞蹈著。 S:我覺得就像如果你丟一個石子進一個池塘,自然會有漣漪出現,因為這樣的震動,一個場域就被打開了,因此運動也就產生了,有了運動也就有了流動,我覺得這就是一切的起始,如其所是,我們以為我們是這樣具體的形態,我覺得這是我們的幻象。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被舞動著,我們只是說服我們的眼睛,說我們是實實在在的形狀。像現在我們坐在這里,可是有多少運動在發生! Q:所以這樣的運動也在我們的關系和互動里產生對嗎? S:一定是的。我覺得“獨立”是我們的另一個幻象。比方在咨詢里面,我們是聚焦在案主身上,但最核心的發生,是我們兩個人在這個場里共同創造一些東西。一樣的東西,我拿一本書給他,叫他回家自己讀,就失去了所有工作的意義。我們一起跳舞——他們改變著我,我也改變著他們。 Q:我記得你在上課的時候,很開始的一個練習就是兩兩一組,覺察一些自己的東西,再覺察一些兩人關系里面的東西。 S:對,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就源自于這兩者的失衡,或者太注重自己,或者太注重別人。 Q:所以“我”和“我們”根本不是割裂的。 S:對,這都是互動的關系。 ![]() 05. 所以在這樣的互動里面,我們要怎樣去覺察和聆聽呢? S:我不記得是在哪里看到的,但是基本上就是講,我們在每個時刻,都在接受著上億個信息分子,但我們的頭腦可能只能辨認出十幾個。所以問題不在于我們要練習什么樣的技巧去更好地聆聽和覺察,而是我們可以怎樣避免不去覺察——不論什么阻塞了我的接收,我透過一些練習去除這些阻塞,我就會自然地、更好地聆聽。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減法。 Q:我覺得就算我們只是做一個關于“聆聽”的工作坊,都會很有意思。 S:我給你舉個例子,比如說有時候你回家的時候,家里沒人,或者你也不知道有沒有人在家。你從門進去,把門關上,這個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只是我們不知道我們在這樣做——我們會把家里的每個角落都聽上一遍。 現在也是一樣,現在你們聚焦在我的聲音上,但是如果稍微轉換一點,你現在聽到那個聲音了嗎?這里那里零星的聲音,所以我們的聽覺是在不停運動著的。那么現在再把聽覺聚焦在內在,也許你可以聽到你自己的震動,或者心跳。這些我們一直都在做,只是現在帶著更多覺察去做。 Q:您知道,我們現在正在發展的項目就叫art of sensing,其中一個主題就是“未來”,面向未來的創造者,我覺得您講的這種sensing,感知,就是在創造一種未來。sensing of the future。 S:我好喜歡這個題目,一旦你對“未來”有所感知,未來還是未來嗎?好比一條河流,當河中間的水流到前方的時候,它們還是同樣的水,所以水在一開始就已經知道了。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是知道未來的,因為那還是我們,在不同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