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戰國時期是歷史上的大亂世,更是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分裂時期。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很多諸侯國,這些諸侯國中每一個都想要一統天下,以確保自己的諸侯國不會消失。眾所周知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率先想要一統天下,最終的秦國經歷了數位秦王的努力,最終在秦始皇這一代一統天下。 在秦國一統天下的過程中,遇到了重重阻礙,面對其他強大的諸侯國,秦國遇到了史無前例的障礙。在這些諸侯國中,趙國就是其中之一。秦國和趙國的交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最慘烈的一戰,沒有之一。趙國和秦國在交戰的過程中,均損失慘重。 可以說,雙方都把這一戰當做了賭國運的一戰。趙國的直接參戰兵力高達四十五萬左右,而秦國的直接參戰兵力更是高達六十余萬,雙方加起來已經超過百萬。這個統計數字是不包括雙方間接參與的后勤補給人員等,這個數字僅僅是雙方的參戰人員。要知道,在戰國時期,最巔峰時期人口也不過三千余萬而已,這已經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比例了。 此戰的中后期,雙方都進行了換帥的舉動,其中秦國是將王龁換成了更強的白起,而趙國卻是將廉頗換成了從未上過戰場的趙括。白起久經沙場,戰功赫赫,未嘗一敗;而趙括雖然軍事理論極強,但卻從未有過實戰經歷。雙方的國力相差真的很懸殊,秦軍根本不用擔心后勤補給的問題,但趙國已經拖不起了,趙孝成王之所以臨陣換帥,就是因為廉頗戰法太保守,他要的是速戰速決。 趙括可能很不錯,有成為名將的潛質,但在還沒有成長起來之前,又如何是白起的對手?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根本不是白起的對手。正因如此,趙國慘敗。趙國敗了,敗得很徹底,趙括及所率的精銳盡數戰死,其他的趙國士兵投降,后皆被白起下令坑殺,趙國總計損失45萬左右士兵。 對于當時的趙國來說,這樣的損失,是趙國承受不起的。此戰過后,趙國國力銳減,自此一蹶不振。但令人驚訝的是,秦國傷亡竟然也在20萬以上。長平之戰后,白起想要乘勝追擊,但是被阻止了。秦昭襄王沒有同意白起的要求,反而是接受了趙國的求和。更讓秦昭襄王想不到的是,趙國耍了他。 趙孝成王安排虞卿趕緊去辦,長平一戰,其實其他國家都是抱著讓秦國和趙國兩敗俱傷的想法旁觀的,沒想到秦國這么狠,趙國敗得這么慘,如果趙國真的衰弱乃至敗亡了,其他國也不好受。長平之戰后,趙孝成王幡然醒悟,知道了盟友的重要性,在與齊國結盟后,又借魏國使者來趙連絡合縱之機,與魏訂立盟約。 同時還將靈丘封給楚相春申君黃歇,結好楚國,并對韓、燕亦極力交好。在國內則積極發展生產,重整軍備,進行抗秦準備。事情發展到此,可以說遠遠超過了秦昭襄王的預計,惱羞成怒的秦昭襄王見東方諸國合縱對付秦國,于是令五大夫王陵率軍二十萬兵伐趙,直攻趙都邯鄲。正是此計,讓趙國損失慘重。 秦國總計派出了四十五萬軍隊,傷亡十幾萬,而且這還是在實力遠超趙國的情況下造成的,如果長平之戰能打成這樣,估計趙國早就贏了。魏、楚兩國軍隊先后進抵邯鄲城郊后,一同進擊秦軍。趙國守軍配合城外魏、楚兩軍出城反擊。在三國軍隊內外夾擊之下,秦軍大敗,損失慘重。王龁撤至河東汾城,秦將鄭安平率部投降。 |
|
來自: 行云流水vmmxd6 > 《秦始皇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