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派湘軍】(1911-1925) 辛亥革命期間,湘督譚延闿因無直屬軍事力量,于是收留了一些外省參加革命,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后逃往日本,1915年回國參加護國戰爭。后來1923年,帶兵回湘,實力初步成型。 首領:譚延闿 核心成員:魯滌平、蔡巨猷、陳嘉佑、趙恒惕等 結局:1920年被趙恒惕擊敗,隨后占據湘西,1923年譚趙大戰中擊潰趙恒惕,后退入廣東。此派系依附中央軍系,后被同化,改編為北伐軍。 【程派湘軍】(1916-1928) 護國戰爭期間,同盟會成員程潛被護國軍總司令部任命為湖南招撫使,從貴州進入湖南,收復湖南大部,派系實力初步成型,為國民革命軍第6軍。 首領:程潛 核心成員:林伯渠、張軫、張輝瓚等 結局:1927年,由于程潛支持武漢政府,被蔣介石所忌憚,“四一二”之后,將第6軍解除武裝,隨后程潛重新組織第6軍,在“唐李戰爭”后,盟友李宗仁對其開刀,編造借口,將程潛解除武裝。 【趙派湘軍】(1921-1926) 驅張(敬堯)戰爭后,譚派湘軍趙恒惕部得到發展,成為湖南最大的實力派。1920年11月,因與譚延闿矛盾激化,遂發動兵諫,迫譚下臺。號召“聯省自治”,后來進攻湖北不成,依附直系軍閥旋又設計消滅程派湘軍核心將領,獨霸湖南。 首領:趙恒惕 核心成員:唐生智、葉開鑫、賀耀祖等 結局:1926年3月,湖南群眾響應北伐軍開始“驅趙運動”,部下唐生智公開反對趙恒惕,趙恒惕離開長沙 【唐派湘軍】(1926-1930) 譚趙戰爭結束后,湘軍整編為四個師,唐生智任暫編第四師師長。隨后唐在湘南訓練部隊,擴充實力,兼湘南善后督辦、水口山礦務督辦,1923年,逐步脫離了趙恒惕的控制。1926年與葉開鑫爆發“唐葉戰爭”拉開北伐序幕。 首領:唐生智 核心成員:何健、周斕、李品仙、劉興、葉琪、廖磊等 結局:1927年寧漢分裂,李宗仁與程潛討伐支持汪精衛的唐生智,“唐李戰爭”,部下倒戈,被迫下野。1929年,與馮玉祥、閻錫山等聯合反蔣,“蔣唐戰爭”爆發后,閻錫山背棄盟約,于1930年1月攻擊唐生智,唐生智部被蔣介石、閻錫山改編。 【何派湘軍】(1928-1937) 何健原為唐生智嫡系,任國民革命軍第35軍軍長。寧漢戰爭中,何健在唐戰敗下野后,撤踞湖南,投靠新桂系。蔣桂戰爭爆發后,他又擁蔣反桂,率部脅迫李宗仁、白崇禧下野,逐漸自成一系。 首領:何健 核心成員:劉建緒、陶廣等 結局:由于何健在剿共、兩廣事變中與蔣介石分分合合,1937年11月,蔣介石將何健調為內政部長,結束湖南的統治,湖南落入中央系之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