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數字化的力量一場靜悄悄的變革,正在席卷中國。 這場變革的主角,是4800多萬家中小企業。 在政府和大型企業率先擁抱數字化大潮之后,中小企業勇敢地接過了接力棒,正在助力中國經濟跑進數字化轉型的“下半場”。 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研究報告2022》的調研,目前我國超70%的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持積極態度,對數字化有著自己的理解,也愿意主動布局。 數據來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研究報告2022》 楊超雄是一名西安的創業者,他早早就加入了數字化轉型大潮,不僅嘗到甜頭,還收獲頗豐。 2018年,他成立了“商妹妹”代賬公司,為西安的中小企業提供代理記賬、工商注冊、稅務咨詢等服務。 這個行業,業務看起來雖沒那么龐雜,但“內卷”情況卻比較嚴重。楊超雄表示,代賬行業長期面臨著同質化競爭、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的困擾。產品利潤的單一、運營成本的增加,常常讓中小代賬公司很難再有進一步發展的余地。 創業初期,公司每一位代賬會計最多可以服務30家左右的客戶;作為一家中小規模的代賬公司,當客戶數量達到兩三百戶時,商妹妹明顯感到力不從心。 面對客戶需求的跨越式增長,行業一般應對措施要不就是多招幾個人手,要不就讓現有的員工多加點班。 或許是命運的安排,對于這道難題,一種更具想象力的解法來到了商妹妹面前——上“云”! 疑慮和挑戰也隨之浮現,上云的成本會不會太高?到底有沒有效果?新系統是否好用…… 一連串的困惑,讓楊超雄有些猶豫。咨詢了多位同行、朋友之后,他還是堅定了信心,就這么干! 2020年7月,商妹妹正式引入中軟國際-華為云創新中心的“云帳房”智能財稅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將財稅數據進行自動化處理,還能實現全稅區、全稅種的一鍵自動納稅申報、電子會計檔案業務處理、集中代開發票等功能。 如此一來,會計人員終于得以從繁瑣勞累和低價值工作中解放出來,騰出精力為客戶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服務。 目前,商妹妹的會計人均負責客戶超100家,不僅業務更高效、管理更簡單,收入也節節攀升。 商妹妹的成功,只是中國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在數字化大變局中的一個縮影。 常說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占了全國企業數量的90%。 站在企業角度,數字化通過對生產、運營、管理和營銷等環節的全面改造,其回報也是顯而易見、且被持續驗證的。 有研究發現,技術密度排行前1/4的領先企業,其收入和復合年增長率是排行后1/4的企業的兩倍以上。 麥肯錫則預計,到2025年,全球數字化突破性技術的應用每年將帶來高達1.2萬億至3.7萬億美元的經濟影響價值,高度數字化轉型將使企業收入和利潤增長率較平均水平提升2.4倍。 不夸張地講,像毛細血管一樣深入中國經濟的每個角落、相互交織又相互依存的中小企業,如果都能搭上數字化發展的快車,勢必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 曲折的轉型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回到現實來看,這個愿景顯得有些超前。 商妹妹的成功轉型固然令人振奮,但它在轉型之前的遲疑與困惑,同樣值得重視;在一個更廣泛的層面來看,每個中小企業數字化的難點與痛點,都與它有幾分相似。 “中小企業要數字化轉型,又想轉又不敢轉。”在全國首個基于數字賦能的828 B2B企業節啟動儀式上,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精妙概括了中小企業對于數字化的微妙心態。 ![]() 這種心態,往往造成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兩類缺憾: 一是能轉型的沒有轉;二是轉了,但不徹底。 有調研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接近8成中小企業都還停留在初步探索階段,有12%正在轉型,只有不到10%深度應用了數字化技術。與大型企業相比,差距是很大的。 數據來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 另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最新測算,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信息及通信技術(ICT)總支出,大約只占中國所有企業ICT總支出的30%——這與它們60%的經濟貢獻度完全不匹配。投入不足,數字化轉型自然難以推進。 說白了,這種淺嘗輒止的數字化,很難對企業經營產生多少實際助益。 這些缺憾,一部分來源于中小企業自身力量不足: 普遍來講,自身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低、技術投入有限、相關人才儲備不足……這些都是擺在中小企業面前實實在在的難以逾越的大山。 另一部分的難,與數字化本身有關。 在一些中小企業看來,數字化是一個中長期的決策,但企業的生命周期本就不長,尤其是小微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5年。它們將主要的精力和資源都花在了應對短期的市場變化,對于投入可能較高、回報有時較慢的數字化轉型,很難長期堅持。 況且,企業對于數字化可能存在的一些風險也有所顧慮。 就拿大多數企業數字化的第一步——“上云”來說:根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中國中小企業用云情況調研報告2021》,有超77%的企業對數據泄露和遷移風險表示擔憂,超過42%的企業認為云服務可能會有穩定性、可靠性不足的隱患。 一邊是企業認識到數字化對未來發展越來越重要,如果不盡早轉型,會喪失市場競爭力; 另一邊是轉型途中的重重阻礙,使中小企業難以保持數字化的定力。 雙重壓力疊加,數字化如何破局? 別忘了,還有一個更加實際的問題:隨著數字化轉型大潮的深入,中小企業海量的、細碎的、差異化的需求,又該如何滿足? ![]() 中小企業的橋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眼下政府和科技企業高度重視、共同推動,正在為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掃除障礙、提振信心。 產業數字化,已經得到了高層的重視。“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地方層面,31個省區市政府都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寫入了2022年的工作重點。 最新的支持政策發布于今年8月15日:工信部、財政部聯合發文,計劃在未來三年通過中央財政支持4000~6000家“小燈塔”企業打造數字化轉型樣本,從而帶動廣大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政策支持已經到位,如何以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幫助企業打消顧慮、實現轉型,正是時代交給科技企業的使命。 魯勇認為,要真正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的痛點難點,最關鍵有兩步:“一是要讓他們有更好的商機,二是要幫助他們降本增效。” 這正是華為聯合3萬多家生態伙伴共同發起828 B2B企業節的初衷。 首屆828 B2B企業節在近日收官。828 B2B企業節以“成就好生意,成為好企業”為目標,匯聚了3萬余家生態伙伴、300+行業協會及智庫,提供9大類,10000+款產品。 這是一場屬于中小企業的盛宴。 在過去的一個月,828 B2B企業節聯動覆蓋全國300多個地市、兩千多個區縣,在全國超過80個城市舉辦了超過1000場線上線下活動,為中小企業提供圍繞商機促進、優品優惠、技術創新、品牌提升、經驗分享、人才發展六大價值的深度賦能。 ![]() 在這些活動中,華為與生態伙伴友情送出了超億元產品特惠及專項補貼,超10萬家中小企業享受到了優惠補貼和專屬服務。 這也是一座數字化的橋梁。 通過828 B2B企業節,大量中小企業加快了數字基礎設施布局,投入更多數字化服務來降本增效。節日期間,828 B2B企業節官方平臺數據顯示,工業互聯網產品的需求量同比增長了34倍,云服務與硬件結合產品及解決方案需求量增長27倍,大數據BI服務需求量增長14.3倍,企業協同服務需求量增長25.7倍。 與單純的產品推介會不同,828 B2B企業節真正的能量在于,華為聯合生態伙伴,為每一家中小企業找到數字化轉型的抓手,推進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 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紓困、企業初創、中企出海幾大場景,828 B2B企業節推出了專項扶持包,包括專精特新優惠、初創企業扶持計劃、華為云星光計劃等,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診斷、政策解讀、上市輔導、高至百萬級的上云補貼。 華為眾多的生態伙伴也是828 B2B企業節的重要力量。中軟、金蝶、用友等眾多行業領跑者與華為一道,為賽道繁多、需求各異的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賦能。 828 B2B企業節聯合發起方 這種統合生態資源為企業賦能的思路,其實對華為來說早已是“基本操作”。 創立于2001年的大連開元管道有限公司就是一例。開元管道是我國熱力管道行業中具備國際水準的專業制造商,也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之一。 與許多制造業企業一樣,它面臨著數據孤島的問題,一些業務因此重復操作,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人工效能無法提高,原有產品難以擴展。 為破解這一難題,開元管道找到了華為(大連)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中心為它打造的解決方案是,在華為云上搭載“金蝶云星空ERP”企業管理系統。 這種技術組合和能力加持,幫助開元管道實現了財務云、供應鏈云、制造云的一體化,保證了企業信息流的高效傳遞和企業數據的完整性,為后續的優化提升、產品擴展奠定了基礎。 在828 B2B企業節上,眾多像開元管道這樣的中小企業找到了自己的數字化同行者,開啟了最適合自己的轉型之路。 應當看到,中國中小企業數字化的大棋局,遠非是某一家科技公司能夠獨吞的,只有與生態伙伴、開發者們同心同行,共同構建,才能滿足各行各業的獨特需求,讓中國的數字化之路持續下去。 也只有保持這種謙卑的心態,才能真正生長出繁榮的數字化生態。 ![]() 結語過去兩年,許多學者、商界領袖都在爭論一件事:世界上到底還需不需要辦公室?當人們越來越熟悉線上溝通、線上合作,實體辦公室似乎變得可有可無。 這場爭論,至今還沒有分出一個勝負;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只要有人的匯聚和聯結,就能催生激動人心的靈感碰撞和奇思妙想,也能帶來許多共同創造價值的機會。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首屆828 B2B企業節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契機: 一方面,華為與生態伙伴通過線上直播、云商店,各類線下活動,實實在在地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各種實惠和便利,降低了它們的數字化成本。 另一方面,它也讓有志于數字化的中小企業得以相互學習借鑒、對接經驗資源、實現企業的創新發展和品牌價值的提升。 十年后,當一個又一個中國企業成為了各行各業的“小巨人”,這些數字化的先行者,興許還會記得這個節日。 與其說828 B2B企業節是一個節日,它更像是無數企業蝶變的初始時刻;這里并非只有冷冰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而是建起了一座橋,能夠讓更多企業,通達全新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