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成功過渡的時代。 這卻是悲哀的一代,改革開放浪潮下經歷多次創富機會卻幾乎完美錯過每一次政策紅利最終又迅速落幕的一代。 有人說,時代的巨輪下,我們都是一顆塵埃。 而80后一代,更像是一顆顆被時代浪潮卷起四處飄浮無處依附的塵埃。他們大多數的生活猶如過山車一般迅速沖上峰頂,然后又在中年時期被這個時代的飛速變化無情地狠狠拽回到谷底。 80后,指1980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有時也泛指,改革開放以后的中國年輕一代。80后是指國家依法執行計劃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的代名詞。 ![]() 網上有很多調侃80后的段子。 比如:80后“童年像皇帝、少年像戰場、青年像乞丐、中年像野狗、老了沒人養、死后沒人埋”......有點夸張,但直白和形象地反映了這一代的現狀和焦慮。 ![]() 如今,最大的80后已經邁過40歲的中年門檻,古人說;四十不惑。可現在的中年80后更多的是茫然失措和迷惑。 時代造就了80后一代,80后的成長環境是絕無僅有的,經歷了發展最快的30年,80后從出生到現在每一天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是90后,00后的人所體會不到的。這一代人,經歷了國家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卻又幾乎完美地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政策紅利。 ![]() 80后的悲催,體現在這個時代變革的每一個節點,更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來自自己野心的桎梏 80后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每一次創富浪潮,見證了所生活的城市每一天日新月異的變化,目睹了資本市場上的一夜暴富和一個又一個商界大佬的聲名鵲起。 這樣激情澎湃的改革環境下,每一個見證著奇跡的80后無不心潮澎湃,再加上兒時所受教育的加持,讓80后一代從小就抱有極大抱負,尤其是更多來自農村的80后更是從小就立志要跳出“農門”,回報父母。 ![]() 等到他們滿腔熱血地投入這個社會,他們才發現:當初的蛋糕已經分光了,當初的政策紅利沒有了,更多行業的制度已經非常完善了…… 他們不得已陷入了和早已社會根基扎實的70后的競爭,更陷入了同齡群體的“內卷”。可是他們又發現,當初他們引以為傲的內卷資本——學歷,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開始飛速貶值。無奈,他們只好又退而求其次,投入創業大潮里,幾經挫折碰壁,卻又發現,沒有父輩的余蔭,他們連試錯的資本和機會都少得可憐。 來自家庭負擔的綁架 80后是執行計劃生育的第一代,這就注定了大多數80后“獨生子女”的屬性。從小到大,他們沒有兄弟姐妹,只有同學朋友。長大后,面對社會,他們也只能“單刀赴會”,有時遇到事情,甚至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好不容易開始成家,還沒來得及立業,雙方的父母都已年邁,又要承擔起養老的負擔。 ![]() 上有老下有小,讓80后必須承擔起了頂梁柱的責任,支撐整個家庭,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他們長期被經濟壓力、子女教育、住房壓力、贍養老人等問題所累。 大多80后在鄉下務農的父母,目前只能維持基本生活,無法再像年輕人那樣耕田種地。有退休金的老人,晚年生活還有一定保障,但大多農村,他們的養老金,基數很小。根本無法維持日常開銷。 而且這些80后的父母,出去打工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工廠不需要年紀大的人,建筑工地年齡和體力又吃不消。很多只能從事保安環衛保潔等工作強度不大,但收入較低的工作。而他們以后的養老,更多要靠這一代80后獨生子女來承擔。 ![]() 可是,他們的子女在開始長大,各種教育、培訓和興趣班的支出都是巨大的開支。國家還在不斷鼓勵他們二胎、三胎,有些工作條件不錯的80后家庭為了避免自己下一代以后就像他們一樣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咬牙生下二胎三胎。 突然,2019年底,疫情來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來了,好不容易打下的經濟基礎一瞬間土崩瓦解。一些大型房地產、互聯網和第三服務產業的公司開始大量縮減部門裁員,而年齡尷尬的80后成為了首當其沖的群體。很多80后在這幾年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第一次陷入經濟困境。卻還要想法強撐每月高額的房貸、車貸支出。 來自社會標準的枷鎖 “80后的父母沒有積累更多的財富,導致80后既要有物質方面的追求,還要承擔精神方面的追求,非常的擰巴和掙扎,我要對他們說一聲辛苦了。” ![]() 這是來自于白巖松的一段話,非常殘酷,卻很寫實和扎心。 有首歌《生而為人》里有句歌詞更現實和扎心:都說生命可以不分貴賤,可有人生來就被叫做少爺。有人只能看著地面,抬頭都是些骯臟的嘴臉。勵志要走社會的前列,可總是敗在勢力的面前…… 曾經網上有個帖子提過一個問題:“80后有多少存款才算達標?” 有個答主列出了標準:最早一批80后,今年40歲,存款200萬才算達標;剛剛邁入30歲的80后最后一批,存款達到20萬才算合格。 ![]() 這讓很多80后內心炸了,更是陷入了焦慮和迷茫中。 按照這個標準,假設40歲的人從24歲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工作16年,每年至少存12萬,才能勉強達到200萬的標準。 每年存12萬,每月一萬,還要不吃不喝。 可是現實中真實收入報告的現實卻是這樣的: ![]() 這說明,絕大部分人只能拿幾千塊的薪水,每個月能存款一萬以上的人,真只是鳳毛麟角。 不公平,本就是社會的特性。每個人的出生條件,決定了起點不同、環境不同、機遇不同……自然就決定了每個人奮斗的結果和結局都迥異。 可偏偏社會上總有些人會提倡一種固定的成功標準,再加上這些年社會的高速發展導致大多數人“金錢至上”的崇拜心理,從而忽略更多其他方面的追求和信仰。引導了大多數80后群體自我套牢了這個社會標準的枷鎖。“不敢辭職、不敢生病、更不敢死”,焦慮甚至抑郁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的基本色。 ![]()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無限可能,別給自己設限,也別讓任何人和事擾亂自己規劃的人生節奏。 余生還長,不必慌張。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是80后中的一員,對此你們怎么看?歡迎下面留言談談你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