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傳承到今天,不同的人群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易經》神神秘秘,完全是一本占卜用的書,現在大街小巷處處可見的用《易經》算命、取名、占卜等都是這種情況。也有人認為,《易經》是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是指導人們行為規范的偉大作品。 那么《易經》到底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這還要從《易經》的發展過程上來全面了解。《易經》是講究“變”的一門學問,其自身的理論也經歷了一個“變”的過程。 《易經》的內容廣博宏大、無所不備,既有天道規律、地道法則,也有人道準則。五千年來,歷代大圣先賢們對《易經》精研闡述,形成了今天內涵豐厚,精思善辯,包含東方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美學、軍事學、倫理學、修辭學、人才學、決策學、管理學、旅游學、中醫學、植物學、養生學、建筑風水學、武術學、氣功學等在內的大《易經》文化系統。 《易經》后來發展出以易理派、象數派為代表,分化成科學派、氣學派、心學派、理學派乃至于奇門遁甲等眾多的學派和學說,深刻影響了中國從官方到民間的思維方式、道德心理和風俗習慣,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中國文化和歷史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那么我們就從《易經》的誕生開始看看其演變的過程,看看《易經》到底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上古時期,生產力極為低下,人們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面對這種無助和艱難,上古的人們只好祈求上天,因此,上古的人都很迷信各種各樣的占卜術,其中最崇信的是兩種,一種是用龜甲為材料的“卜”,一種是用蓍草為材料的“筮”。《周禮·春官·籃人》里就說:“凡國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其實,在上古,大事小事都要卜筮,并不只是“國之大事”。 從出土的很多殷商、西周時代的甲骨卜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有事,就先提出一個要占卜的問題,像明天有沒有雨、打仗能不能贏、收成會不會好等等,都會進行占卜。 《易經》本是一部占卜之書。本來只有卦、卦辭和爻辭。戰國時代,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和人們的思想解放,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思想流派之間的爭芳斗艷,當時的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百家爭鳴的局面。 在這個時期,人們在解釋《周易》時已經離開了卜筮而大講哲理,因為這一時期哲學與科學思維的能力較發達、人們對宇宙起源與結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人們談論《易經》時特別注意“陰陽變化之道”,其代表作是《系辭》與《文言》。 在這個時期,一些思想家借著讀《易》、說《易》的機會撰寫的一些注釋或論文,主旨在于闡發他們所理解的《周易》原理及道德倫理、宇宙觀念、人生哲學。隨之,《易經》成了一部哲理之書,被附益了很多道德、政治的解釋和宇宙、人生的哲理,于是成了指導古代中國人思想與行為的“群經之首”,這是無數《周易》解釋家們闡揚和發揮的結果。 秦朝時期,秦始皇焚書坑儒。這種情況下,《易經》也面臨厄運。幸運的是,有人告訴秦始皇說《易經》純粹是一本卜筮用的書,因此《易經》得以保留,不幸的是,自秦代以后,《易經》的的確確逐步變為一本卜筮用的書。 一直到今天,《易經》也依然被眾多的人理解為是一本卜筮之書。我想,《易經》當然可以用來卜筮,但是,其中的哲理內涵對人的影響應該是巨大的。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對《易經》理解最深、貢獻最大的人。孔子被后人尊稱為“大成至圣先師”,其真正的貢獻其實在于易經。《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居在席,行在囊”。由此可見孔子對《易經》癡迷到什么程度。 盡管對《易經》推崇備至,可是孔子卻又說:“善易者不卜。”孔子一方面是對《易經》的高度認可,可另一方面卻又勸人不要去占卜。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孔子雖然喜歡《易經》,可是,孔子崇尚的是圣賢君子之道而并非卜筮算命之術。他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是,如果可以讓我再年輕幾歲,五十歲的時候開始研究《易經》,那么我就可以不犯大錯了。 眾所周知,孔子基本上是一個述而不作的人。盡管其精通詩、書、禮、樂等諸經,但是他只是轉述,并沒有自己思想理論上的專門著作。但是,在易經方面,孔子則作了《易傳》,又稱《十翼》,將自己的思想作了盡情發揮。 易經的原始作用是用來卜筮,一直以來是被統治者壟斷,神秘而不可知的。到了孔子,其實行有教無類的教學原則,始將《易經》的知識公示于天下。孔子在韋編三絕之后,終于發掘出《易經》中形而上的終極原理,亦即是陰陽之道。 所謂陰陽之道,是宇宙人生的終極真理,亦是哲學上的最高智慧。把《易經》從單純的占卜功能升華到哲學上的最高智慧,這就是孔子的真正貢獻。 孔子說“善易者不卜”,應該有以下三個含義。1、不可以完全相信占卜的結果,因為給你占卜的人對《易經》到底理解得怎么樣,誰也不清楚。甚至有時候作假,好的給你說不好,不好的給你說好,那你不是更受害嗎? 2、占卜結果出來,有時候是大兇!那定好的事情還做不做?既然定好的事情無論怎么樣都要做,那還占卜干什么?還不是自己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影響做事的進程? 3、現在,占卜被當作迷信,這是因為只有少數人會進行這種活動,多數人看不懂。占卜的人只會告訴你結果,不會告訴你道理,因為這些道理就是他們自己恐怕也搞不明白。卦象怎樣顯示,他也不知道怎么用哲學的方法去化解,怎么解釋其中的道理,好與壞都是鐵口直斷,這樣就容易出問題,有的甚至走向極端。 關于占卜,現在讀《易經》的理解應該是“自占自解”。自己占卜,自己解卦,透過占卜來理順思路、理解道理。卜了以后僅作參考,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但是可以從中找到一些化解的方式,采取哪種迂回,采取哪種趨吉避兇的方式,找到能把損害降到最小的那種方式去做,這才是占卜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