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的一千多位開國將帥之中,許多人都是響當當的軍事家,都是身經百戰,打了許多勝仗的將軍,在軍中沒有“戰神”這個說法,通過是稱“常勝將軍”,外行人才通俗地稱呼“戰神”。 那么從一個外行人的角度來說,在新中國的開國將帥之中,誰是得到過公認的戰神呢?大家首推的是林彪、劉伯承和粟裕三人,尤其是林總,對他的呼聲是比較高的,其軍事才能是得到過檢驗的。 抗戰時期他是八路軍115師師長,平型關大捷讓他名震一時,不幸負傷,讓他的抗戰生涯戛然而止,此后在解放戰爭中,初到東北的林總吃了幾次敗仗,部隊是一退再退,后期才扭轉了形勢。 在東北戰場上林總也打了幾個非常經典的戰役,比如遼西戰役,這一戰是被西點軍校寫入教材的,其戰斗指揮藝術頗為精妙,消滅國民黨軍隊10萬余人,林總是屬于那種“一鳴驚人”的軍事將領。 其軍事生涯中的敗仗也不少,尤其是紅軍時期和初到東北戰場的時候,跟劉伯承和粟裕相比林總的敗仗多一些,算不上是常勝將軍,加上后來墜機一事,林總和“戰神”一詞徹底無緣了。 劉伯承元帥稱得上是“常勝將軍”,他在1947年的時候,在長達2個月的豫北戰役中,消滅國民軍隊4萬多人,當時冀南各界聯合向劉伯承贈送了一塊“常勝將軍”的牌匾,算是得到老百姓的認可。 毛主席對劉伯承的評價也很高,稱“劉伯承是一條龍”,在長征路上的四渡赤水和解放戰爭中的躍進大別山,這些經典的戰役都有劉伯承的功勞,他的執行能力很強,能清楚明白戰略意圖和思想。 在更早的時候,劉伯承還在舊部隊川軍之中的時候,他就因不用麻醉藥做眼部手術,得到了“軍神”的稱號,這樣看來劉伯承似乎更符合人們對“戰神”的定義,可是劉伯承本人并不這樣認為。 每當有人稱呼劉伯承為常勝將軍的時候,他總會謙虛地說:“粟裕才是常勝將軍”,在劉伯承心目中似乎粟裕更符合常勝將軍這個稱呼,粟裕的起點比林總低,也沒有參加長征,屬于后起之秀。 毛主席對粟裕也有過評價,毛主席在與蒙哥馬利談話中說:“我的戰友中,就屬粟裕最會打仗”,一個“最”字把所有人都比下去了,林總也曾經說過:“粟裕盡打神仙仗!” 粟裕從三年游擊戰,到全面抗戰,再到解放戰爭,他是在艱苦的戰斗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抗戰時期他還只是新四軍的師長而已,級別并不高,他憑借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才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1949年9月27日,在新中國建立的前夕,《人民日報》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人民政協代表訪問記——常勝將軍粟裕》的文章,公開稱粟裕是“常勝將軍”,此舉表明粟裕才是得到認可的“戰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