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醫生 中醫常說瘦人多火,水常不足,什么意思?就是說身體消瘦的人,多是體內津液不足了,而導致津液不足的原因則是體內火旺,把身體內的水分都蒸發掉了,所以這樣的人平常一般會出現陰虛的情況,比如說口干咽燥、五心煩熱、舌紅少津無苔等等。 那有些人就說了,陰虛弄點六味地黃丸就可以,其實這樣說也是沒錯,只不過六味地黃丸是補腎陰的,如果說你是腎陰虛了,那可以參考六味地黃丸,但所有的陰虛都是腎陰虛導致的嗎?當然不是,還有肺陰虛、心陰虛、脾陰虛、肝陰虛,所以如果說你不單是腎陰虛,同時還伴有其他臟腑的陰虛,那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今天李醫生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可補五臟之陰的方子,該方叫做補陰湯,出自清代名醫《石室秘錄》,是由熟地、玄參、生地、麥冬、白芍、丹皮、沙參、地骨皮、天門冬和陳皮組成。 首先方中熟地、玄參、天門冬、麥冬可用來滋陰,其中熟地可補肝腎陰,玄參擅長補胃陰,天門冬可補肺陰,麥冬則能補心肺胃陰,這樣一來五臟都能得到陰液的滋養,自然也就緩解了陰虛火旺引起的咽干口燥、五心煩熱的情況。 接著又加入可以養陰清熱的生地和沙參,生地性子寒涼,可以清血中之熱,而沙參上能清肺熱,下能清腎中虛熱,從而防止虛火煎熬五臟津液,同時生地還能生津,沙參則可以幫助麥冬和天冬,讓腎水上行,緩解咽干口燥。 再者又加入丹皮和地骨皮,這兩味可以涼血、清虛熱,其中丹皮味苦性寒,入心、肝經,可以清心火或者肝火旺盛引起的陰虛血熱的情況,而地骨皮不僅能搜刮腎里面的虛火,還能降肺中伏火,由此一來當體內虛火一清,這火也就不會再灼燒血脈了。 最后再加入白芍和陳皮,白芍呢可以養血柔肝,它不僅可以助熟地補腎養肝,還可以助生地滋陰生血,并且與丹皮搭配還可以降肝火治耳鳴頭暈,而陳皮則可以醒脾燥濕,并且還能防止諸藥過于寒涼滋膩而傷及脾胃之氣。 以上就是補陰湯,諸藥合用,可以補五臟之陰,并且補的同時還能清五臟的虛火,對于陰虛引起的身體消瘦、五心煩熱、頭暈、舌紅少津無苔的人群可謂是個不錯的方子,大家學會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