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巖松: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打開新聞周刊,九月份是開學季,就在上周,中國政法大學的一條新聞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新學期,中國政法大學有32名研究生放棄入學,校方表示已無法補錄。這種現象不只存在中國政法大學,其實,在很多高校都比較普遍地存在,而且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原因有的是他找到了工作,有的是他出國留學了等等,但是把各個大學放棄研究生資格的數字加到一起,還是讓人很惋惜,當然是替想上而上不成的學生們感到惋惜。那最近,今年研究生的預報名開啟,考研越來越熱,報名人數早就突破了400萬,其至今年有可能突破500萬。看到這個數字,想想放棄研究生入學資格的新聞,人們自然心里不舒服,我們很難去譴責因為這是人家的自由選擇,但如何用機制和一定的改爸丟補上這個漏洞,不產生名額太多的浪費,也是接下來要做的。好了,接下來咱們共同走進本周。 ![]() 唐山燒烤店打人案一審公開審判 9月23號本周五,備受輿論關注的唐山燒烤店打人案,迎來一審判決,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陳繼志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24年,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判處11年至6個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罰。經審理查明,2022年6月10號2時40分許,被告人陳繼志等人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機場路某燒烤店吃飯時,陳繼志對正在店內用餐的被害人王某某騷擾,遭拒后,陳繼志等人在公眾場合,眾目睽睽之下,對王某某及三名同伴大打出手。另查明,2022年以來,被告人陳繼志等人還長期糾集在一起在唐山市等地以暴力威脅等手段實施非法拘禁、聚眾斗毆等違法犯罪活動。 ![]() 上海不再全面禁止“路邊攤” 9月22號本周四,上海市15屆人大常委會第44次會議修訂通過了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其中可以劃定一定的公共區域用于從事設攤經營、銷售自產農副產品等經營活動,引人關注。這意味著上海將不再全面禁止路邊攤,路邊攤因阻礙交通影響市容等原因一直讓城市管理者頭疼,對路邊攤采取著嚴格的限制措施,上海之前也是全面禁止。此次條例的出臺,以法律的形式給路邊攤開了一扇窗,規定在不得擅自占用道路、橋梁等公共場所設攤兜售的同時,可以在適當位置滿足城市煙火氣。此條例將于2022年12月1號起施行。 ![]() 本周視點:秋分至,主收時 白巖松:本周五,9月23號,是中國農歷的秋分,也是第5個農民豐收節,除了傳統的農產品豐收,就連缺席了中秋節的陽澄湖大閘蟹也在本周五宣布上市了。農民主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只要主收,農民好,國家好,我們每一個個人也都好。但今年持續的高溫連接著嚴重的干旱再疊加著疫情,最后做到豐收,可是真不容易。如何讓糧食顆粒歸倉,接下來如何走向下一個豐收,新聞周刊本周視點關注豐收與農民。 旁白:本周五,蘇州陽澄湖上一艘艘捕撈船駛向蟹田,中秋餐桌上缺席的陽澄湖大閘蟹終于在今年的農民主收節當天正式上市。 總臺記者:今年第一籠陽澄湖大閘蟹是順利起水亮相了,可以看出它們也是迫不及待想跟市民們見面。 旁白:由于夏季高溫影響到了大閘蟹的生長,所以今年大閘蟹的產量和銷量關系著每一位養蟹人的生計。80后的陽澄湖蟹農徐衛,父子兩代人養了25年的大閘蟹,靠40畝左右的蟹田維系著一大家子的生活。 旁白:在徐衛眼中,養殖大閘蟹就像種田,都遵循著自然的法則,每個節點都有對應的農事。秋日的豐收,也依賴于一年來的精心管理。而今年夏天的特殊情況,一度令徐衛擔憂。 旁白:今年的蘇南,35℃的高溫持續了快40天,陽澄湖近3700戶蟹農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為了防止水草腐敗導致大閘蟹缺氧死亡,只能一邊開啟補氧設備,一邊及時投放新鮮水草,積極自救,減少損失,但大閘蟹上市前必經的五次蛻殼還是推遲了。 旁白:徐衛初步估算,今年的養殖成本比往年上升了15%,在產量和規格上也受到了影響,導致大閘蟹價格會略有上漲。
旁白:除了養解,徐衛還經營了一家農家樂,就是希望分攤養解高回報背后因投入高所帶來的高風險。對于父子兩代養解為生的徐衛而言,陽澄湖獨特的自然條件滋養著解農,也造就了這一遠近聞名的農產。近年來,像陽澄湖一樣,找準本地資源優勢,順應市場需求,發展特色農產的道路已經成為各地農民開始嘗試的致富路。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耿獻輝: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耿獻輝: 當陽市廟前鎮石馬村村民陳榮:你看干旱多嚴重,這樣子全都是絕收的。 人保財險當陽支公司經理助理任重:我看了一下是的,基本上全部沒有結果,因為剛剛出來,因為干旱。基本上沒有結果。 人保財險當陽支公司經理助理任重:我們也是今天就過來,專門為這個事過來跟您做一個現場損失確定。 旁白:今年六月份陳榮在村里的介紹下為自家稻田買了保險,當時每畝投保費用為66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45%,省級財政補貼25%,農戶自付30%,他以19.8元每畝的價格投保。 當陽市廟前鎮石馬村村民陳榮:當時出錢的話,還是心有不舍,我們覺得這個還是有必要買保險,然后可以給自己留一條退路。一旦受損的話也可以得到公司一定理賠,減少損失。 旁白:今年,像陳榮這樣投保的人不在少數。據統計,當陽市水稻參保面積45萬畝,投保率達89.4%以上,最高賠付金額是1100元每畝。 人保財險當陽支公司經理助理 任重: 水稻的賠付標準是按照水稻的生長周期來決定的,共分為三個時段,第一個時段是從移栽期到分蘗期,為最高賠償限額的50%,也就是550元每畝:從分蘗期到抽穗期是75%,是825元每畝:從抽穗期到成熟期是1100元每畝。 旁白:陳榮家的水稻是第二階段產生的損失,因此按照最高賠付額的75%進行賠付。 湖北省當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文:它的名稱就叫完全成本保險,可以降低他所有投入成本,這個保險是從五六年以前就開始了,連續五六年對種植水稻的群眾來進行了保險。整個的保險額度大概是接近2700萬(元)。 旁白:近年來,全球頻發極端災害天氣,我國今年夏天多地出現的高溫干旱天氣,對糧食安全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作為產糧大省的湖北,旱情發展迅速,省有關部門爭取中央和多方財政支持,促進人工增雨、水源工程、噴施藥物、抗高溫等措施啟動實施,這使得諸如當陽市的中稻仍然穩產保主收。同時,金融保險的賦能作用也在當下讓已發生的損失盡可能降低。 人保財險當陽支公司經理助理任重:您看一下賠付金額,沒有問題的話,您確認簽字。 當陽市廟前鎮石馬村村民陳榮:好的,好的。沒問題,沒問題。 旁白:不只是湖北,三收節之際,四川在全省首次實施“保豐收四川秋糧專項補貼”。中央、省級、市、縣共投入資金九億元,為實現夏糧損失,秋糧補做準備。利用財政和保險手段,可及時止住高溫干旱造成糧食減產的趨勢,降低既定產糧的損失程度,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而著眼于未來,更要有科技、宏觀分析等多元思維,共同助力糧食的豐收和安全。 (電話采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 白巖松:由于中國太大了,因此,南北各地糧食成熟的時間不同,這也就對農機跨區作業的需求提供了保障,但疫情因素影響,如何讓農機的轉運少一些卡點,能走得順旸,也與糧食的三收緊密相關。我們欄目在夏天拍攝的一對河南駐馬店農機手,從七月份開始就往返湖北、河南兩地開始跨區秋收,他們這一路暢通嗎? 9月23日周五河南信陽淮濱縣李寨村: 農戶:多少錢一畝?陳桂丈夫:100(元)。 旁白:在和農戶商量好了每畝收割的價格之后,陳桂的丈夫將收割機開進田間。收割機陣陣轟鳴,一排排挺立的玉米植株連稈帶穗卷入機械中,摘棒,剝殼,一氣呵成。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的玉米傾瀉而出,很快就裝滿了運糧車。從八月初起,兩人多次往返于河南、湖北兩地間,跨區作業。陳桂算了算,截至本周,兩地加起來收割近800畝地,比往年減了不少,這讓二人不得不更加精打細算了起來。 農機手 陳桂:收麥的時候,那個時候特別忙,天天就有干不完的活兒。就是這里干完上那兒。那里干完上那兒。現在的話,基本上就是有好多(農機手)還在家里面歇著。就是今年比較干旱,就像好多莊稼旱死了,農民肯定就不收了。有的稍微有一點點收的,人家都不用收割機,然后就是也有收割機增加(的情況)太多了。 (電話)喂,你好,可以,你要急的話,我這邊過去三(輛)車,一天晚上加加班,給你割完,行嗎?
農機手陳桂:比如像有的(農戶)需要收地的話,他就會跟我們聯系,叫我們到他們那邊去收割,我們就會問你們那邊的疫情咋樣,然后就是莊稼熟得咋樣,問了,確定(無風險)以后再去,不確定的話,肯定不敢去。每個地方的(防疫政策)也不一樣,有的就是必須得有48小時的核酸(陰性證明),三天兩檢;有的,沒有也可以,只要有行程碼跟健康碼就可以。 旁白:從早上不到六點起來,驅車上路,下地收割,一直忙忙碌碌到深夜,二人早已習慣了把車廂當臥室,提前報備完成,天亮后就要轉場到下一地收割。總臺記者:你們平常干完活兒,晚上直接都在車上住嗎? 農機手陳桂:是的,一般都是在車上住,在人家家住也不方便,也認床,睡不著。如果說像明天早上,起得早,如果說要上別的地方去,那起來就走了,也不給人家找麻煩。 你先吃,吃完你好干活兒。今天可得割完,割完了明兒就上那邊再去割兩塊割完好回家,看你兒。 江蘇大學中國農業裝備產業發展研究院 金山特聘教授張宗毅:疫情(對秋收)確實也會有影響,可能會增加機手的擔心,比如說我出去受到管制,我得算一下這個成本劃不劃算,包括農業農村部、國家衛健委,出臺了一些扶政策,要求給機手提供各種便利。據他們(機手)反映的情況來看,只要沒有出現疫情的區域,基本上問題不大。 旁白:9月18號周日,還有疫情風險區的大慶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到,低風險和無疫情地區要保證農業生產,不要過度防疫。中高風險村、屯農民的秋收委托農機合作社等幫助收、儲、售,以保證農民豐收成果顆粒歸倉。而此前,農業農村部發布通知要與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等部門建立直接溝通辦作機制,做好疫情防控和三秋機械化生產,打通影響農機手作業服務,農機跨區轉移,農機下田作業,農機及配件調運等堵點卡點,確保不誤農時。 江蘇大學中國農業裝備產業發展研究院 金山特聘教授張宗毅:我們的這些機手,他們雖然流動性比較大,但是他們跟人接觸的機會是比較少的,他主要面對的這些對象是田野,是作物,不是像跨省流動的其他坐高鐵、坐飛機,跟那些人(相較)完全是兩個概念,所以其實我們對他們的管制,應該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放行,而且核酸檢測,現在農業農村部、衛健委要求是48小時,但有些地方可能加碼要24小時,這就可能不合適了。雖然跨區作業面積比例都是在萎縮的,我們的面積,跨區機收的小麥、水稻、玉米加起來仍然有兩億畝,所以我們保障跨區作業這件事情仍然要做。 白巖松:今年這個三收節過后,真的該從更深層次去思考未來如何豐收。高溫過去,干旱還在持續,今年的高溫突破歷史極值,但跟未來比,也許算不上特別高。今年的干旱持續時間夠長,但如果未來越來越熱,干旱也可能相生相伴。每到夏季,我們總擔心洪水,也因此應對的招兒就比較多,但未來除了洪水,我們又該如何更有效地應對高溫和干旱?招兒也同樣夠多嗎?此時距離今年秋糧大面積收獲還有十多天的時間了,保住今年的三收,然后思考未來的三收,該是這個夏天留給我們的課題。 ![]() 人物回顧 白巖松:今年這個主收節過后,真的該從更深層次去思考,未來如何三收。高溫過去,干旱還在持續。今年的高沮突破歷史極值,但跟夫來比,也許算不上特別高。今年的干旱持續時間構成,但如果未來越來越熱,干旱也可能相生相伴。每到夏季,我們總擔心洪水,也因此應對的“招”就比較多。但,未來除了洪水,我們又該如何更有效的應對高溫和干旱,“招”也同樣夠多嗎?此時,距離今年秋糧大面積收獲還有一多天的時間了,保住今年的三收,然后思考夫來的三收,該是這個夏天留給我們的課題。
![]() 本周人物李端仁:榛樹利“仁” 旁白:隨著一輪降雨天氣之后,本周吉林市永吉縣的氣溫有所下降,山坡綿延起伏,榛子漫山遍野,深山中,這個身影一起一伏地走進了他所熟悉的這片樹林中。 李端仁:三分栽,七分管,這是白粉病。下完雨潮濕度大,高溫(容易)得白粉病,這個白粉病就是必須得防的事這個樹(容易)得白粉病,以后再管理就是灰霉病,這是在防止,我們打生物農藥,打活力碘。 李端仁:(2011年)8月18號開農貿會,我組織幾個朋友就上了遼寧去看榛子,到那兒看完以后,榛子產業非常不錯,我們就開始想琢磨這個產業去做。 李端仁:擱著冷庫里面儲存,它(能)保證一個鮮度,第二次又組織十多個人到那兒去瞅。到那兒一看這個產業非常不錯,我們就開始把榛子產業定下來了。(但)技術方面只能夠虛虛渺渺告訴一點。那一年我就跑了13趟,上遼寧、黑龍江跑這個產業,他們就不告訴你,我們就到地里去摸索學習,他們雇的工人,(和)工人閑嘮嗑,你哪兒的,我們也是本地的。學遼寧口音,我說技術怎么來,他說這么來,榛子的管理很重要,栽榛子,就像伺候孫子那么伺候,不斷的摸索連續3年,(才)摸索出來適合的五六個品種。 旁白:去學習一次就是三四天。所謂的學習,也只是挨家挨戶地問,再自掏腰包采購,實驗種植,這些樹苗沒有辜負他的付出,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和細心照料下,800株五年生的大苗竟在當年就掛果,創造了經濟效益。 旁白:2012年9月,他的平歐大果榛子被吉林農業科技產品博覽會評為堅果類一等獎,隨即,他還組織成立了永吉縣人力榛樹栽培農民專業合作社,方便村民及時獲取苗木購買、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信息,示范帶頭作用被發揮后,他呼吁起越發多的村民一同鏟掉玉米稈,退更還林,種上榛子樹,其中還包括不少和他一樣生活有障礙的人,在他的帶領下,全村種植了兩百多頃的榛子樹,最低的農戶,每年都有十幾萬的收入。 村民2:你在這收獲季節天天進錢,能不開心。 村民3:帶領我們致了富發了家。 李端仁:那時候種玉米,最好的年份,好的家庭地多了,也就賣五六萬塊錢就不錯了,現在每戶村民最多的收入,先頭跟我干的,最多的每年效益能達到四五十萬,十多萬二十多萬塊錢的就比較正常了。作為一個農民來講,這就非常不錯了。 昔日貧窮的小河沿屯通過種植榛子富裕了起來,李端仁也被評為中國林學會林農鄉土專家,但是愛折騰的李端仁并沒有停止學和思考。每年九月,榛子迎來采摘季,但近兩年里疫情導致部個收購者來不了,榛子的銷售成了一個新的問題。村民們的榛子得不降價銷售,但即便如此,營銷額還是很難挽回。這時,李瑞仁再次踏上探索的方向,線下不行,就學習線上銷售。對于高齡的他來說,這并不容易,于是他主動聯系到了網店方,希望能給予幫助。本周四他迎來了60歲的第一堂課。 網店指導師:接下來由我來指導您練習(網店)農產品上行的一系列動作和流程,首先就是關于上行店鋪,待會兒會給您發一個網站,您點擊這個網站,進行一些資料提交,只要您這邊登記企業一些基礎信息,以及您所銷售的產品的企業,產品布置,例如產品的上架。 白巖松:殘疾不是殘廢,其實更應該理解成是殘障,既然是一種障礙,那就總有辦法去突破的。“人努力,天幫忙”在李端仁這體現得是非常明顯。接下來,他努力學線上直播,除了“天”之外,我們也就都能從遠方幫上忙了。 ![]() 飆車鄱陽湖? 旁白:江西廬山的落星墩,千百年來見證著鄱陽湖的水漲水退,但今年水退得格外早,八月份落星墩已經露出了全貌,比往年早了三個月。經過長時間的缺水和暴曬,湖灘上,如今已布滿了裂縫。 江西省廬山市林業局副局長陳朝陽:你看,手已經可以伸進去差不多二三十公分了,整個手都可以但進去,如果是常年的水位的話,這里(應該還)有小魚小蝦,現在九月份已經干枯了。 旁白:湖水退去,一種叫做苔草的野草迅速生長,湖灘變為一望無際的草原,前來游玩的游客稱之為鄱陽湖大草原,作為廬山市的地標建筑,落星墩周邊的濕地草原更成為網紅打卡地。 游客:這里美,就跑到這里來,就(像)我們的大草原一樣了。 游客:這里風景還挺好,草原風光有點,有點(像)我們內陸的大草原風光。 旁白:管理人員發現,一些游客還將車輛開進了濕地,有的甚至成群結隊競速飆車,既有碧綠的草原,又有裸露的黃土灘,有網友稱這開車的體驗堪比在內蒙草原和塞北大漠急速奔馳。 如果你有一輛越野SUV的話,這里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太空曠了,玩的就是相當刺激,nice(不錯)。 廬山市市民張秋林:最多的時候,有100輛車左右,來來回回跑,車子一壓過去(苔草)就全部都枯死了,對這些正在棲息的候鳥也立生了驚擾,駛過去的話,一下子就竄起來,就飛散了。 旁白:在大旱之年飆車對于濕地生態的影響,尤其讓人關注。鄱陽湖是重要的冬季候鳥棲息地,今年候鳥們愛吃的水生植物和魚類已經大大減少,如果草地再不保護好,候鳥來了,吃什么? 旁白:為此,廬山等多地倡議,不要駕駛機動車進入鄱陽湖濕地,不開車碾車濕地,并采取設置警示牌,挖斷出入口等措施陽攔車輛,但由于這些濕地區域沒有納入自然保護區范圍,只屬于一般濕地,允許開展旅游,允許人員進入。至于車輛是否禁止入內,今年六月剛施行的濕地保護法中也沒有規定。 江西省廬山市林業局副局長陳朝陽:今年《濕地保護法》剛出臺,沒有明文禁止車輛不能進入鄱陽湖,所以說我們沒有很好的辦法。執法方面我們只能勸導,不能處罰。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管理科 羅浩: 就是已經過(太)老了,像雁鴨它也是希望吃嫩的草,所以像這種生長周期已經較長的草,已經不在它的取食的范圍。刈割之后,讓它重新再從下面生長,生長7到28天之間,這個雁鴨正好就飛抵到了鄱陽湖,它就有這個新鮮的食物可以取食。 旁白:在上饒市鄱陽具當地購買活體小魚,定期投放入湖區,保障江豚和候鳥的食物來源。上饒市余干縣連續第二年,在湖邊保留1000畝水稻田,供冬季侯鳥食用,農民的損失,則中政府補貼。 白巖松:時間過得真快,抬頭看,下一周國慶長假就要來了,據本周的新聞看,十一期間的火車票很搶手,因為大家都想走,但疫情當下往哪兒走?能走多遠?怎么走?還得研究一下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也希望各地更精準防控,別太難為旅游者。與此同時,很多景區繼續實行免票政策,這是好的。但免了票,如何能讓景區的好玩和二次消費都不降水準,也是對很多地方和景區的考驗。走不走得了?能走多遠?現在不好說,但希望這個十一黃金周,大家都盡最大努力開心。好了,新聞周刊,祝您周末愉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