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教研室 馬連成 濟南,老車站,金色大廳。 68歲的趙謙翔,發近全白,但身板筆挺,瘦削精干,暗紅襯衫;臺下,七百人齊仰望,屏氣斂神,靜待一睹先生的“綠色語文”。一聲“上課”,底氣充沛,響震全場。 PPT投影,一首元曲小令關漢卿的《南呂·四塊玉·閑適》,出自語文教材北京版八年級下。 社會黑暗,知識分子或沉抑下僚,或志不得伸,沉默而不敢言,趑趄而不敢進,一旦參破,那"車塵馬足,蟻穴蜂衙"怎比"天地一壺寬又闊"的世界。他們的曠達,是出離疼痛和憤怒而生的曠達,詩歌壓抑已久的暢快歌唱,“閑中自有閑中樂”,他們超越茍且,將普通平凡的字詞,以新鮮的組合,變得別有韻味。詩中的閑適,是如歌的行板,更是滄海一聲笑。 這樣的散曲怎么講?趙老師的課堂設計并不追逐時尚,故弄玄虛,而是樸實明了,開宗明義,把課堂分作兩部分,直接交待給學生:鑒賞詩歌后,“賦首詞讓人感動”。學習任務簡單而明確,因為有模仿創作的任務,學生讀得認真,學得仔細。而閱讀部分也清晰簡潔,共四步:讀準字音,讀響韻腳,讀出節奏,讀懂詩義(釋義誦讀);每一遍誦讀,教師都要針對性點撥,點撥后再嘗試,學生的誦讀水平一點點提升,詩義理解逐步深入。教師點撥、引領、拓展,一步步將學生由文體的認知、語言的表面含義進入詩人思想情感的理解,進入“韻味”的體會、品鑒。 或許,唯有簡單的課堂結構,方能引導學生的目光和思考更專注于詩歌凝練的文字所傳達的喜怒哀樂、嬉笑怒罵以及參透榮辱、騁懷天地的暢快淋漓,專注于詩句用語之妙和疊句成詩后的美妙韻律。當前一些語文課,以教改之名,只在表皮用力,形式追逐華麗,以致喧賓奪主,分散精力,浮泛淺薄,學生難以安靜神游于文學藝術的美境,難有沉浸中的熏陶漸染和“書讀百遍”后的頓悟,這是教改之誤,也是語文教學之偏。 “綠色語文”不教條。課堂的設計與實施,自覺克服教條化的死板,洋溢著生命的、生活旺盛生機。讀節奏,自然聯系《聲律啟蒙》,講古詩,他的課堂用語卻不乏流行,從春晚許嵩、孫濤的流行歌曲講起,講到宅男宅女,架子鼓,講到AA制,講到萌,講到任性,講到追星、粉絲、超女,當然還有當前的反腐、假貨,還有網絡流行的“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寫作業”......等等,環節絲絲入扣,推進若行云流水,豐富而開闊,學生思維“悅動”。課堂學習任務目標出示也自然而巧妙,從春晚的歌曲開始,讀童聲《對韻歌》點出詩歌的對偶和押韻。為了對“閑適”理解不出偏差,舉出宅男宅女的“閑適”做對比,詩人的宇宙境界自明。道而弗牽,開而弗達,恰當自然,毫不做作,絕不生硬,現場的笑聲是適度的,是輕松的,是發自內心的,學生更是在趣味中會意,沉浸,興奮,豁然開朗,腦洞大開。 “綠色語文”不功利。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上,自覺克服功利性短視,他引導學生的眼光超越了考試成績的功利追求,望向遠方。他極力避免學生學業的畸形,是擔憂他們人生的畸形,擔憂沒有文化底蘊的一代沒有資本到世界上去競爭。課堂上,點評歌詞“苦讀百卷經史,不止為功名之資”,意在批判應試教育,解說“多久沒有提筆”,感嘆當今語文學習的遺憾。文化本有傳統,母語本有傳承,對母語的情感是學好語文的永恒動力,可惜我們的教育毫無痛感,我們的語文教師也在滿眼的分數里沾沾自喜。“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趙老師的課堂,如撥開一簾又一簾幕帳,在一個又一個未知新奇的世界看到了熟悉的環境、別樣的人生,高廣的天地。“綠色語文”正如如夜空一輪明月,撥開有識之師的烏云般苦悶,灑落人間都是皎潔。 “綠色語文”不空泛。其生命力體現在對課程標準的全面理解和落實,課堂里有文字,有文章,有文化;有吸納,有鑒賞,有表達;有動口,有動腦,有動手,沒有旁逸斜出,漫無邊際,一步步帶領學生走進一個古典的場景,觸摸到歷史,沉浸于古文人心靈世界,呼吸到詩詞情感的芬芳。因為趙老師“肚里有貨”,大量詩文、哲學閱讀,把賦詩記事、賦詩言志變為常態,比如周國平的“閑暇”論述,才會信手拈來,推進課堂,將理解引向深入,拓展了思維的空間。比起課堂的形式,趙老師更在意內容,在意教什么而超越了怎么教的表面熱鬧,如大俠和高手,拳路化用于無形。 一首古意小令,穿透七百年時光,在一群少年的誦讀聲里變幻蒸騰,色彩濃烈,而現場的每一個人沉浸于趙老師行云流水的講述,引申,會意,在絢爛的霞光里仔細品味,每一個文字,仿佛都飄散起酒香。 課堂上一直激情洋溢的趙老師,瘦削的身體中仿佛有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能量,有詼諧的打趣,自嘲的幽默,有鄭重其事的評價,認真的校正,更有自己的詩作抒懷,一個月23場報告的忙碌,真勇猛精進,快意人生!忙碌傳播“綠色語文”的趙老師,讓自己永遠年輕。 一事能狂便少年,信矣!68歲,綠色語文,詩意人生! 唐江澎校長感嘆或者批評語文教學:語文教學改革多年,至今沒有提出技術化的解決路徑。或許,語文教學更多的是藝術而不是技術。當然,趙老師的“綠色語文”,若成為一種藝術化的技術路徑,其傳播范圍定會更廣闊吧。 人文高端論壇已是第八屆,我帶領一眾年輕語文教師,參與了這樣的人文的故事,慶幸結緣于陶繼新,結緣于一座酒店,結緣于一群有情懷的教育人,結緣于一個共同的理念。我們這些語文人、教育人徘徊于狹隘的踟躕步履,擠壓于利名的沉重心靈,將從此釋放吧。 山東集碩儒,四方來朝拜。期待下一次的盛宴! 山東省滕州市龍陽鎮中心學校 陳秀君 去歲冬月,筆者有幸在山東濟南聽了著名特級教師趙謙翔執教的散曲《四塊玉·閑適》。趙老師用激情四溢的詩人氣質,以風趣幽默的哲理語言,給我們展示了一節典范的“綠色語文”課堂教學。“聽君一堂課,勝讀十年書”,二十余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一晃而過,驀然回首:綠色語文就在燈火闌珊處。 一聲響亮的“同學們好”之后,學生齊誦班級口號“陽光一班,樂觀向上,嚴謹守則,共創輝煌”,趙老師不失時機地說:“今天綠色語文有陽光照耀那肯定沒問題”。于是,這節綠色語文課就在和諧愉悅的氣氛中拉開了序幕,我的思想感情的野馬也隨著趙老師的引領在綠色的草原上縱橫馳騁。 這節課綠在“以真為綱”。趙老師用孫濤、許嵩在去年元宵節晚會上唱的對韻歌《書香年華》導入新課,“少年啊壯志在胸,賦首辭讓人感動,借一場古典的夢,與東坡熱情相擁……”激發了學生讀文寫文的熱情。“苦讀百卷經史,不止為功名之資,學問里自有傳承和堅持……”寄寓了當今語文教學對人文教育的渴望。趙老師一開課就“綠化”了學生和聽課老師的精神世界,在這堂語文教學的綠波里,我徜徉著、陶醉著、思索著……趙老師倡導的綠色語文就是返璞歸真,把語文真正當做“語文”來教,這種求真務實的無功利的綠色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能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這節課綠在“以人為本”。趙老師在講解詩文前,先讓學生“含英咀華”地讀,讀響韻腳、讀出節奏、讀出平仄、讀出意境,培養學生誦讀詩文的語感,讓學生從感情上愛上文本。他生動,詼諧的東北腔把在場的老師和學生都吸引住了:那和藹可親的教態,那平易近人的語言,不像是講課,而像是和朋友討論話題。雖然是一節古詩文課,他卻上得生動、活潑又不失內涵:咬文嚼字、出口成章,信手賦詩、深入淺出,旁征博引、娓娓道來。關漢卿的這篇《四塊玉》在趙老師的解讀下綠意更濃,儼然變成了四塊“活玉”,溫潤著在場的每一位師生。趙老師說:“簡潔就是美,啰嗦就煩人”,從首曲的“任性生存”、次曲的“飲酒賦詩”,到三曲的“擺脫名利”、四曲的“與世無爭”,趙老師對《四塊玉》主題內容的概括提煉過程就是錘章煉句的過程,“語不驚人死不休”。整節課氣氛民主和諧,師生輕松愉快地與文本對話,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思想和情感進行毫無顧忌地碰撞、交流、共振,最后達到默契和共鳴。在這充滿綠色的語文世界里,我們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機,青春和生命在綠色課堂上飛揚,綠色盈目,綠溢心田。 這節課綠在“以情為魂”。“銀鷹舞,鐵籠歌,九州杏壇綠色播。授課頻頻講座多,精神不讓老廉頗。忙快活!”這是趙老師的下水文,更是對趙老師傾情于綠色語文教學并為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真實寫照。這里飽含著趙老師對中華民族母語一往情深、地久天長的鐘情;詮釋著趙老師愛自己、愛他人、愛祖國、愛人類、愛自然的博愛之心。這“深情”,這“愛心”化作縷縷春風,吹綠了九州杏壇,吹綠了語文課堂,成就了莘莘學子的詩意人生。趙老師說“瀟灑活=忙快活+閑快活”,于是瀟灑的趙老師讓學生用固定格式,以忙(閑)快活為結尾,押“活”韻寫長短句。一位女生的練筆受到了趙老師的贊賞:“酒店里,上著課,禮堂課上真的熱。秋風蕭瑟我們樂,一節語文收獲多,忙快活”,這位學生抓住了主題,寫出了真情實感。正如趙老師所說,這就是綠色作文,綠色作文就是有真情的作文,而真情不正是綠色語文的靈魂嗎? 沉浸在這堂語文教學的綠波里,我激情洋溢,也即興寫了幾句表達對趙老師的仰慕之情:“休息少,工作多,杏壇一生勤耕作。詩意課堂有執著,綠色語文結碩果,忙快活。” ![]() ![]()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陶繼新 微信號 : taojixin67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