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胸腰筋膜阻滯技術的優點: 對于麻醉安全來說,胸腰筋膜阻滯對深處內臟痛的抑制效果可以從椎管外間隙阻滯獲得。達到提高了麻醉安全,阻滯適應證放寬。;對于椎管內麻醉禁忌或穿刺失敗、全麻風險高的患者,此方法可減少相關并發癥,同時用于術后鎮痛,利于患者康復;與TAP相比,鎮痛效果更好,時間更長;操作方便,患者滿意度高。 (圖文無關) 《回眸一看更精準》 照片來自第二屆“仁心杯·最美白衣天使照片征集大獎賽” 拍攝者:重慶市江津區中心醫院,龐剛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胸腰筋膜阻滯技術臨床藥物用量: 自QLB被Blanco提出以來,各種注藥路徑被相繼報道,QLB已然成為術后多模式鎮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局部麻醉藥的用量方面,每個研究者的觀點不同,因此尚無明確規定。不過從文獻報道來看,要達到適宜的麻醉效果,至少不少于單邊20ml的容量,可能是和QLB要達到需要的效果必需的擴散范圍相關。 大量研究表明,對于成年人,羅哌卡因24h總劑量,成年人不能超過800mg。必要時實施置管,長期鎮痛,例如,單側給予0.375%的羅哌卡因20ml后,血液中羅哌卡因濃度低于2.2mg/L,低于局部麻醉藥毒性劑量,且能得到很好的阻滯水平。如果初始(雙側)給予負荷量2x30ml(0.375%羅哌卡因=225mg),則建議隨后的單次推注劑量為2x 30ml的0.2%羅哌卡因,即每12h給予120mg。因此,24h的總劑量為465mg。 建議每天重復使用兩次單次推注劑量,因為TQL阻滯似乎需要大容量的注射,以確保足夠的頭端擴散至胸椎旁區域。目前關于小兒行QLB使用羅哌卡因劑量較少,已有的報道使用2.3mg/kg的羅哌卡因患者并未出現局麻藥毒性反應。TAP的小兒羅哌卡因使用劑量可供參考。目前國內TAP小兒羅哌卡因使用劑量為1.5mg/kg。盡管如此,在進行QLB后仍需觀察足夠時間,因為血液中羅哌卡因達峰值的時間是30~ 60min,部分患者可以持續幾個小時。所以,安全的TAP或者QLB,都需要大容量,低劑量。關于局麻藥中佐劑的使用種類,目前在其他神經阻滯研究,術后疼痛指南及神經病理性疼痛指南中,已有介紹,但是運用于胸腰筋膜的阻滯局麻藥中的佐劑,研究甚少。 最后,我們在了解一下胸腰筋膜阻滯技術目前發生的并發癥有哪些? 綜合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有關QLB的不良反應鮮有發生。Sa等對2例全胃及右半結腸切除術的患者實行全身麻醉和雙側QLB2,均在阻滯后30~40min出現嚴重低血壓和心率加快,給予麻黃堿和膠體補液后癥狀緩解,且沒有出現遠期并發癥。 排除其他因素,認為可能是由于局部麻醉藥向頭端椎旁間隙和硬膜外間隙擴散引起的交感神經阻滯,且這一反應可能與局部麻醉藥的濃度、用量和是否置管相關。同時Wikner等報道了1 例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的患者行前路腰方肌阻滯鎮痛后出現L2皮膚感覺喪失和髖關節屈曲無力,同時伴腰大肌和股四頭肌肌力減弱,排除其他因素后認為可能是局部麻醉藥擴散到L2椎旁間隙或腰叢所致。 以上病例提示,雖然QLB相對安全,但仍應在臨床中密切觀察,警惕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到目前為止,暫時還沒有QLB嚴重并發癥的相關文獻報道。不過與TAP類似的是,我們要注意感染、腹腔臟器及大血管損傷、血腫等TAP會出現的并發癥,腰方肌前QLB也需注意椎管內注射以及神經根損傷的可能。 本文主要內容來自《圍術期麻醉相關生命質量調控策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