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影響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可幫助接診臨床醫師進行感染性休克的診治、預后判斷,以及與患者家屬的有效溝通。 對于病情較輕、循環功能穩定且未合并器官功能損傷的患者可以酌情考慮手術結束后直接進入麻醉后監測治療室(PACU),待患者拔除氣管導管后,病情穩定再轉入病房。對于術前合并嚴重慢性系統性疾病、呼吸和(或)循環功能不穩定以及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功能損傷的患者,術后應轉入ICU治療。 【提醒】 感染性休克在圍術期時有發生,麻醉醫生需對感染性休克做出判斷,并了解其相關病理生理,更需掌握感染性休克的麻醉管理;盡力搶救患者生命和對患者術后轉歸產生積極影響,降低圍術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 臨床上很多外科醫生對休克認識不足,存在補液不足或者離子紊亂的情況,滿口答應家屬往往使麻醉科陷于被動中。因此,一定要做到早期識別,盡早與家屬溝通病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為妥。 更多內容,詳見《臨床麻醉學病例解析》一書。 每天,我們面對大量的病人。如何在病人錯綜復雜的病情中覓跡尋蹤,找出關鍵問題所在,從而化險為夷?如何在看似風平浪靜的麻醉過程中,發現遠處的風起云涌,完美避開風暴?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臨床麻醉學病例解析》一書應運而生。 該書在涵蓋臨床麻醉的各個領域的前提下,精選出140多個來自臨床的真實病例,包括了從臨床常見病的麻醉管理到麻醉危重疑難病例和各種緊急事件。每一份病例均經過查閱大量文獻和書籍,并以問題為導向,對病例進行簡潔清晰的分析,抽絲剝繭,逐步深入,為大家提供全面的解答及實用的臨床處理要點,總結經驗和教訓。該書在探討圍術期精準麻醉的實施、麻醉風險的預防、以及危機事件的處理等方面,既提供了經驗分享,又方便了大家在實踐中索引查閱,舉一反三,鍛煉臨床思維能力,提升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理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