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觀察耳朵的結構圖 播放視頻《一分鐘了解耳朵》;
耳朵的結構:外耳、中耳、內耳。 1.外耳:包括耳郭(又名耳廓)、外耳道等。耳郭 負責收集空氣里的聲波。人的外耳就像一個隧道,聲音通過這條隧道到達鼓膜。 2.中耳:包括鼓膜和聽小骨等。鼓膜是一個半透明的薄膜,呈淺漏斗狀,凹面向外,外耳與中耳以它為界。鼓膜很薄且有彈性,即使是輕微的聲音,它也會產生振動。 3.內耳:結構復雜,包括耳蝸和前庭等。耳蝸可 以把聲波的信號轉化為神經信號;前庭可以使人體保持平衡,是平衡器官。 物體的振動帶動了周圍空氣的振動,空氣的振動又引起鼓膜的振動,而聽小骨就會將振動傳達到內耳,并刺激聽覺神經,產生信號。大腦接受聽覺神經傳過來的信號,我們就感受到了聲音。需要注意的是,聽覺神經屬于神經系統,不屬于內耳。 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 播放視頻《一分鐘了解耳郭》; 實驗步驟: (1)把一張A4紙卷成圓錐狀,用雙面膠帶黏住,做成一個“喇叭”。 (2)在一定的距離,用耳朵朝向一個細微的聲音,仔細感受聲音的大小。 (3)把"喇叭”小的一端緊靠耳朵,大的一端朝向個細微的聲音,仔細感受聲音的大小。 (4)重復以上步驟多次實驗仔細感受聲音的變化。 實驗記錄:
實驗現象: 用裸耳能聽到微小的聲音;用自制紙喇叭聽聲音的時候,聽的更清楚了。 實驗分析: 用紙喇叭聽聲音時,收集聲波的范圍更大,因此聽得就更清楚。由此推斷,我們的耳郭主要起到收集聲波的作用,它能增強我們的聽力。 實驗結論:耳郭有收集聲波的作用。 探索三:模擬鼓膜振動實驗 播放視頻《一分鐘了解鼓膜》; 實驗材料:氣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錘、堿面等。 實驗步驟: (1)把氣球皮放在杯口上面繃緊,用橡皮筋固定(氣球皮模擬鼓膜)。 (2)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堿面。 (3)用音叉等能發聲物體,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強弱不同和遠近不同的聲音。仔細觀察“鼓膜”是怎樣振動的,上面的堿面是如何變化的。 (4)重復以上的步驟多次實驗,仔細觀察“鼓膜”的振動。 播放實驗視頻《模擬鼓膜的振動》 實驗記錄
實驗現象: 用小錘敲擊音叉,把音叉靠近塑料杯口的氣球皮時,會看到氣球皮上的堿面跳起來。音叉距離氣球皮的遠近和敲擊音叉力量的大小都會影響到堿面跳動的高度。 實驗分析: 通過實驗,可以觀察到物體發聲產生的振動傳播到“鼓膜”時,會使“鼓膜”產生振動,當聲音的大小和遠近不同時,“鼓膜”的振動幅度也不同,從而推測出人耳鼓膜的振動狀態。 實驗結論: 通過模擬實驗,我們可以證明鼓膜會在聲波的作用下產生振動,聲音的遠近和強弱等條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動也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