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昌起義,幾乎無人不知。參加這次起義的部隊一共有三個軍,分別是第9軍、第11軍和第20軍。當時第11軍的軍長是葉挺,第20軍軍長為賀龍。那么第軍的軍長是誰呢?他就是韋杵。
韋杵是貴州安龍馬橋村人,原名韋明俊,出生于1883年。父母以種田為生,家境很貧困。雖然韋杵自幼聰明伶俐,但家里卻拿不出錢供他讀書。多虧外祖父資助,韋杵才進了學堂。他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學習十分努力。19歲的時候,韋杵考入了湖南長沙師范學校,畢業后回到老家當了一名老師。
當時正值清末,清廷腐敗無能,民不聊生。接受過進步思想教育的韋杵對清廷十分不滿,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1908年,韋杵棄文從武,來到昆明,準備投奔新軍。但由于無人引薦,沒能如愿。但韋杵并沒有灰心,他在昆明以幫人運貨為生,等待機會。不久后,云南講武堂招生,得到消息的韋杵第一時間前來報考,并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
一年后,因為表現出色,韋杵被調入講武堂特別班,和朱德、金漢鼎、唐淮源、朱培德、范石生等人成了同班同學。1911年11月,韋杵從云南講武堂畢業,在滇軍當了一名排長。之后他跟隨部隊參加了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累積戰功升任團長。不久后,韋杵跟隨滇軍進入廣東,參加東征陳炯明的戰斗,憑借戰功升任滇軍第一旅旅長,駐防韶關。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韋杵進入第三軍第8師任職,該軍的軍長正是他在云南講武堂的同班同學朱培德,黨代表為朱克靖。四個月后,第三軍攻占南昌,韋杵升任8師副師長。1927年5月,韋杵再次獲得升遷,出任第9軍28師師長。當時我黨正準備在南昌發動起義,為了增強起義力量,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五方面軍總參議、第三軍官教育團團長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長的朱德親自找到老同學韋杵交談,請他率部參加起義。
韋杵為人正直忠厚,剛直不阿,對國民黨軍隊內部各個派系軍閥之間互相討伐,互爭地盤,不顧百姓利益的做法十分不滿。經過詳談后,他同意率部參加南昌起義,被前敵委員會任命為第9軍軍長,朱德為副軍長,朱克靖為黨代表。如果韋杵順利參加南昌起義的話,以他當時的地位,日后必有一番不小的成就。
但遺憾的是,就在南昌起義爆發前不久,韋杵卻病倒了,而且病情很重,不得不前往武漢醫治,因此錯過了南昌起義。起義成功后,因革命形勢需要,朱德出任第9軍軍長,后來成為開國元帥,名滿天下。韋杵病好后,進入31軍任職,多次參加反蔣活動,被老蔣通緝。幸得龍云幫忙,才躲過一劫。之后韋杵在滇軍中任職,并參加了抗日戰爭。
抗戰勝利后,他辭去軍職,專心辦學校,為云南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1949年12月,韋杵參加了盧漢領導的云南起義。新中國成立后,他出任云南參事室參事,1952年病逝,享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