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明代皇家御器廠在景德鎮的設立,當地瓷業在其影響下得到快速發展。據江西浮梁地方志記載:當時鎮內官窯有58座,民窯達數百座。 相比之下,全國南北十余省開設的四十多處青瓷窯場,除浙江龍泉窯仍以青瓷生產著稱外,國內其他青瓷窯場多因技藝停滯而蕭條,或因戰禍困擾而沉沒。 景德鎮產瓷區以白瓷為基礎,在元復燒釉下青花瓷基礎上,再創釉里紅瓷的生產,吸引全國各地制瓷工匠,產品品種得到進一步開發,逐漸形成釉下青花、釉上彩瓷系列,取代傳統的青、白瓷,成為明代瓷業的主產品,加上明王朝的重視和支持,中國南方景德鎮迅速成為當時全國的瓷業中心。 明景德鎮產青花瓷器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生存與發展,全國一些白瓷窯場,紛紛向景德鎮學習,改燒青花瓷,但是,由于缺乏投入,產品質量不高,無法與景德鎮瓷業競爭,生存十分困難,有的很快陷入關門倒閉的地步。 始于宋時期的南方福建德化窯,經歷一段陣痛后,瞄準市場,把傳統白瓷生產繼續做為自己的主業。此時,景德鎮產區宋時有青白瓷、元代又有樞府“卵白釉”、到了明永樂時期,它們在此基礎上又創燒了脫胎“甜白”釉瓷。 “甜白”釉,瓷釉面極瑩潤,能照見人影,比樞府窯卵白釉有更加明顯的乳濁感,給人以溫柔甜凈之感,所以又稱"蔥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譽。 明甜白釉劃花纏枝蓮紋梅瓶 景德鎮永樂時期誕生的這種高質量“甜白”白瓷,仍為當地青花、釉里紅的彩繪作襯托。明福建德化瓷業人當時燒造的白瓷要超越景德鎮制瓷水平,而且以單色的白瓷產品面對廣大的客戶,這在缺乏國家投入與技術支持的情況下,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與挑戰?! 明德化 白釉刻花玉蘭紋尊 (圖)明德化白釉刻花玉蘭紋尊,廣口,圓唇,短頸,豐肩,肩下漸收斂,圈足淺而寬,略向外撇。通體施乳白色釉,外壁暗刻玉蘭兩枝,或含苞,或怒放。 此尊造型古雅,釉質如象牙般溫潤,紋飾構圖別致,玉蘭素雅俏麗?,F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面對景德鎮白瓷生產的巨大壓力,當時德化人利用自然資源豐富,瓷土礦藏密布,質地優良優勢,在原有制瓷基礎上,不斷革新,燒出的白瓷,最后胎、釉達到渾然一體,光潤如白玉,被業界稱為“象牙白”“豬油白”“”“中國白”,把當時在景德鎮瓷業基礎上做出一個新的高度,產品造型古雅,紋飾構圖別致,足于與景德鎮御器廠所產瓷器比美,且進入皇宮,深受皇家喜愛。 (如,上圖白釉刻花玉蘭紋尊 和下圖白釉象耳弦紋尊)這點不僅讓景德鎮人刮目相看!更讓其他產瓷區的窯工在困境中樹立了榜樣,找到了發展的方向。 德化窯白釉象耳弦紋尊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德化陶瓷制作細膩、白如凝脂、透光度極好,日常產品以以瓶、罐、杯、盤等日用瓷器為主,但是,最為突出的是它人物塑象,如觀音、達摩等。 德化窯白釉達摩像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代德化陶瓷,成于自己創燒的“象牙白”“中國白”“德白”。但是,它之所以能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并與當時景德鎮窯場一決高下,筆者認為,在于它的瓷雕,特別是本地人何朝宗設計制作的瓷雕。 德化窯白釉觀音坐像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例:2012年5月,倫敦邦瀚斯一尊定為明代的“何朝宗印”印章觀音像,估價3萬-5萬英鎊,以52.92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534.58萬元)創德化白瓷拍賣新紀錄。2013年6月,一件明德化窯觀音像再次以478.8萬港幣在香港泰瓏拍賣行成交。 明德化窯鶴鹿老人像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何朝宗,作為德化本土培養出來的一位瓷雕大家,一改我國宗教產品大而眾制作、宗法式消費之風,實行產品小而個體的制作方式,推動了宗教產品在我國廣大民眾中平民式消費,除其作品和思想影響德化陶瓷瓷雕行業數百年外,更重要的是,對當時德化白瓷在艱難中走出困境,形成當時中國景德鎮瓷業中心以外的重要產瓷業,全國公認的白瓷品牌,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吳昊,江西臨川人,作家、陶瓷藝術品經濟學家,長期居住景德鎮,主要從事陶瓷文化的創作、理論研討、文化推廣與傳播。目前,作品有小說《最后的官窯》《珠山八友》《大師外傳》《國審》,劇本《大清督陶官》《大紅店》《快樂鄉村》,雜文集《從門縫看世界》,藝術品理論《陶瓷藝術品經濟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