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希銳
發布 | 陶然紀(ID:taoranji2022)
我們會在視頻號【陶然紀和栩然說】發布與教員、黨史相關的視頻,文末有最新一期的視頻。每周一、三、五早上九點,我們都會定時推送一篇原創好文,其他時間不定期推送,感謝您的大力認可支持。大家多次提到的音頻,我們已經做出來啦,感謝大家支持公眾號【陶然紀】。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并授予給革命戰爭時期做出了杰出貢獻的將領。
當年的9月27日,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
在這些開國上將中,有一位將軍的經歷頗為傳奇特殊。
我在了解他的傳記資料時,讀到其早年經歷,雖然由于年代久遠,記錄偏差,不同資料上的早年經歷版本有些不同,但無一例外的,都有種在看武俠、傳奇小說的感覺。
他8歲的時候,曾經跟隨少林寺的拳師學習武術,而后,回家探親的途中曾失手打死仗勢欺人的地主惡少,被迫離家流浪。
這段經歷,倒和《隋唐演義》中的程咬金,頗有幾分類似。
為了生存,他曾在直系軍閥吳佩孚部隊當過兵,后來在20歲的時候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革命道路,作戰勇猛,九死一生,為中國革命的成功,屢立戰功。
毛澤東說他:
“是員戰將,打紅了膠東半邊天,了不起,了不起!”;
鄧小平說他:
“在60年的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strong>
這位被給予高度評價的開國上將,就是大名鼎鼎的許世友將軍。
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聊聊許世友的傳奇、特殊人生。
看看他是如何一路成長起來,走上革命道路的;
看看他是如何英勇作戰,立下赫赫戰功的;
看看他是如何在陷入迷茫困頓的時候,得到毛主席的幫助,并步入正軌的。

1906年2月18日,許世友出生在湖北省麻城縣許家洼(今河南省新縣許洼)。那時候正值兵荒馬亂的年歲,許家洼這里東靠桐柏山,西面大別山,屬于山區。而世道愈是艱難,山區也便愈是成為強盜的藏身之所。許家洼附近的強盜多如牛毛,搶奪財物,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正所謂“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許家洼的老百姓也不是吃素的。因為總是受到強盜的侵擾,所以許家洼的村民們,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揮拳踢腿,玩槍舞棍。浸泡在這樣一種有些“尚武”的環境下,許世友5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跟著村民們一起打拳擊棍了。1914年,許世友8歲。這年春天,一位少林寺的拳師林子金來許家洼傳授武功,村民們前來觀看,許世友也被吸引了過來。林子金的表演很精彩,他雖年近五十,身手卻很矯健。只見他把六塊磚頭放在地上,揮拳砸去,磚頭頓時碎裂亂飛,四散開來;又見他走到一棵碗口粗的白楊樹前,雙手一撥,樹就連根而起;接著,他又打了一陣子拳,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面對這樣的場景,許世友看得一愣一愣的,他不禁自言自語:“這個師父真有神功呀!”林子金表演完,對著圍觀的村民們說:
“各位父老兄弟姐妹,俺是少林寺的和尚,教拳不是為了賣藝賺錢,而是為了防身健體!誰要跟俺進少林寺當和尚學武功,一來不要錢,二來少林寺管飯?!?/span>許世友一聽這話,頗有些心動,他趕緊回到家,跟父母說明情況,想去少林寺學武功,順便混口飯吃,也能減輕家里的負擔。父母一開始并不同意,他們覺得,許世友要是去少林寺當了和尚,那以后就不能結婚,沒有后人了。但許世友一再堅持,給出的理由也夠充分,便不再阻撓,而是說:
“三伢子,如果林拳師同意收留你,你就跟他好好練武吧。你從小性格倔強,出去要聽林師父的話,千萬不能任性!”“爹娘,放心吧!俺不會忘記你們的囑托的!待學成,回來看您二老!”次日,許世友找到林拳師,表明了自己拜師學藝的決心。林子金看許世友性格果決、長得也挺敦實,是個練武的好材料,便答應下來。過了幾日,林子金帶著許世友去往少林寺。雖然許世友有練武的決心,但他畢竟才8歲,還是個小孩子,難免想家,而這種思鄉之情,貫穿了許世友的一生。到了少林寺后,林子金對許世友說:
“少林寺練功極嚴,要求吊臂、睡樁和手指插沙各三年,你能吃這些苦嗎?”許世友沒有多想,堅定地說:
“師父,俺不怕吃苦!”此后,許世友就開始了艱苦而又充實的練武之路,就這樣過了幾年,習得了一身好武藝。因為在少林寺習武練功的經歷,許世友曾得到一個“許和尚”的外號,對于此,有人曾問許世友,當真如此。“其實我根本沒在少林寺當過和尚。
我8歲的時候,在家鄉遇到了一位云游的武僧,要我跟他學武。
有此機緣,武僧就帶著我上了嵩山少林寺。我在少林做雜役、學武,得法名'永祥’。
我在少林寺學武不假,不過并沒有當和尚。當和尚是要摩頂受戒的,我并沒有受戒。”
在少林寺練武幾年后,許世友思鄉心切,決定回老家探望父母。得到師父的同意后,許世友便踏上了歸鄉的路。但到家后才發現,父親已經去世了。經過了解,才發現,原來為了給自己的妹妹治病,家里向地主董三麻子借了10塊大洋,病雖治好,但負債連本帶利翻到了20塊大洋。父親為了還債,沒日沒夜給董家干活,勞累過度,病倒而亡。聽到母親李氏的哭訴,許世友放聲大哭,并說:
“娘,俺爹死得太早了。俺一定要為爹報仇!”一次,許世友叔兄趕牛到山坡吃草,一頭牛不小心踩到了董家棉田,地主兒子董狗子見狀,便沖上去對著叔兄拳打腳踢起來。許世友正好路過,扶起叔兄,了解了事情來龍去脈后,說:
“牛踩了你家的棉花苗,俺們全部賠償。你動不動就打人,如果打死人怎么辦?”董狗子氣焰囂張地說:
“你爹給俺家種過田,你娘給俺家洗過衣,你叔兄給俺家放過牛,都沒有還清俺家的債,你這個禿叫驢能賠得起嗎?!”說罷,董狗子向許世友一拳打過來。許世友本沒想還手,但想起父親的死,他又惱又怒,一拳打在董狗子腦門上。董狗子哪是練過武術的許世友的對手!董狗子幾個踉蹌,栽倒在地,口吐鮮血,臉色蠟黃,死了。許世友沒想到會打死董狗子,但命案已經釀成,他看家中難以藏身,便翻山越嶺,連夜跑到麻城,找到自己的師父林子金。因為鬧出命案,林子金也不留許世友了,不過念及師徒情義,林師父給了許世友8塊大洋,讓他自尋生路去了。他化了裝,一路沿街乞討,就這樣流浪了好一段時間。許世友深知,這樣的流浪只是緩兵之計,不是長久之道,怎么辦?聽說當時軍閥吳佩孚部隊招收童子軍,他便報名參加了,經過幾年苦干,他擔任了北洋軍閥部隊的排長,1926年的時候,升任武昌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師1團任連長。從背負命案,到升為連長,許世友的人生似乎迎來了轉折,并朝著越來越順的方向發展,但面對當時日益復雜的革命形勢、社會環境,他卻日漸苦惱起來,不認同所在軍閥的種種理念。他跟自己的一位同鄉說:
“以前俺滿腦子想的是升官發財,但現在逐漸認識到,共產黨才是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所以,俺不想在這里干下去了,想另謀生路?!?/strong>1926年9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8月轉入中國共產黨,當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1928年起,在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31師擔任排長、連長、營長,參加創建鄂豫皖蘇區的斗爭,走上了革命道路。由于許世友將軍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并沒有過多談及自己早年時的經歷,加上年代久遠,缺乏相應的記載,去少林寺練武、鬧出命案、參軍、最初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就流傳出不少版本。我在上文所講述的,是經過綜合對比后,所形成的一個版本,僅供參考。如果對許世友將軍早年經歷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多查閱關于他的傳記資料,對比加深了解。也歡迎在文末交流補充。許世友將軍在20歲左右的時候,走上了革命道路,并為著革命理想信念,奮斗了終身。自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后,許世友參加了黃麻起義、參與創建鄂豫皖蘇區,并進行反“圍剿”的斗爭。由于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到了1931年1月的時候,許世友被提升為營長,后又升任紅四方面軍十二師三十四團團長。在反“圍剿”斗爭中,許世友7次參加敢死隊,兩次任敢死隊隊長,先后4次負重傷,輕傷不計其數。盡管如此,他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戰斗任務。其中十分著名的一次,是1932年11月,在紅四方面軍主力向川陜邊轉移過程中,指揮第34團,血戰漫川關,打破敵人的包圍圈,給隊伍殺出一條血路。當時,部隊到達鄂豫陜三省交界的南化塘。由于這里是山區,交通閉塞,多有不便,國民黨軍以5個師4萬余人的兵力包圍過來。面對敵軍的包圍,總部決定甩掉敵人,繼續前進,由漫川關進入漢中平原。許世友為了爭取時間,少繞彎路,便率部隊蹚水過河,獨木橋則留給擔架隊和傷病員走,這節約了不少時間,許世友率領部隊,很快便到達了漫川關。次日清晨,此時天還蒙蒙亮,許世友剛剛起床,走出帳篷,便看見遠處有幾匹戰馬疾馳而來。到了近處,定睛一看,原來是徐向前總指揮和陳昌浩總政委。徐向前指出了當前敵軍包圍的情況,并對許世友說:
“你團在北埡口敵四十四師兩個旅的接合部打開一條通道,保障全軍通過。全軍安危唯此一舉,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奪取埡口,只能成功,不可失敗!”許世友生性果敢倔強,聽到徐向前的命令,他斬釘截鐵地保證:
“請總部首長放心。我三十四團只要拼不光,就一定為全軍殺出一條血路!”說罷,送走徐向前、陳昌浩后,許世友便開始了緊張的備戰工作。漫川關的地勢險峻,懸崖峭壁。當前敵眾我寡,如何應對敵人瘋狂的圍追堵截?他之所以有拼到底的決心和信心,是因為自己的三十四團,是紅四方面軍的主力團,深受自己的影響,擅長攻堅戰。只要有戰斗,戰士們就會奮不顧身地沖向敵人,視死如歸。想到這,許世友和政委、副團長大致商量后,便開始這次戰斗行動。他簡單整理自己的衣帽,勒緊褲腰帶,拔出駁殼槍,和政委、副團長率領部隊分頭向前沖。敵人的炮火是猛烈的,許世友卻沒有退縮,他帶著紅三十四團的戰士們,一路冒著槍林彈雨,與敵人展開廝殺。一邊沖,一邊射擊。子彈射完了,就扔手榴彈,手榴彈扔盡了,就揮舞大刀向敵人砍去。前面的戰士倒下了,后面的戰士又沖上去。就在這樣一種激烈、頑強的拼搏抵抗中,硬生生地將敵人的包圍圈撕開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終于占據了北埡口。當徐向前、陳昌浩等人趕到前沿陣地的時候,許世友的隊伍已經傷亡慘重,但戰斗還在繼續。只有守住漫川關,才能保證主力部隊的安全,才能真正完成任務。許世友看到埡口小路旁有不少行軍鍋等物品,還有一些瘦弱的牲畜,阻礙大部隊的通過。于是二話不說,便讓戰士們將這些物品推下山去,從敵人那里奪來的大炮,也被砸成廢鐵,投向山溝。這些做完,許世友又從背上抽出亮晃晃的馬刀,大吼一聲:“三營的同志們跟我來!”戰斗進行到白熱化階段,許世友的眼里充滿了血絲,對敵人放射出冰冷仇恨的目光。他揮舞著大刀,沖入敵群狠劈猛砍,將敵人打得只有招架之功,并無還手之力。許世友就像拼命三郎一樣,帶領戰士們死死地扼守住埡口,經過三天兩夜的激戰,以800余名指戰員壯烈犧牲的代價,終于保證了紅四軍的突圍,完成了這次戰斗任務,獲得了來之不易的勝利。事后,徐向前曾不無感慨地說:
“漫川關突圍,真是危險啊,多虧了三十四團在山埡口頂住了。”像這樣的硬仗、惡仗,在許世友的革命生涯中,還有不少,比如1933年的萬源保衛戰。此時的許世友,已經是紅軍師長了。這一次,他將指揮紅九軍第二十五師與四川軍閥劉湘的軍隊展開激戰。敵人依舊是強大的,但紅軍戰士不甘示弱。許世友親自帶著師的直屬分隊進行反擊。和之前的戰斗一樣,他手持大刀,沖在最前面。許世友看見前面一名敵軍指揮官正拿著手槍,自己往后退,卻逼迫士兵往上沖,心想“擒賊先擒王”,便一個飛身,跳過去劈頭就是一刀。這一刀下去不要緊,指揮官的腦袋瞬間滾下山坡好遠。指揮官被殺,群龍無首,敵人也很快潰不成軍,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廝殺,紅軍才取得了最終勝利。當時許世友率領的紅二十五師,從上到下,每人都佩帶一把系著紅綢布的大刀,純鋼打造,一般不會卷刃。而在萬源保衛戰中,戰士們的大刀不僅卷刃了,刺刀都捅彎了。“萬源防御戰,是我一生中經歷過的一次規模最大、時間最長、也極為殘酷激烈的堅守防御作戰。
我軍經過七十余日的艱苦奮戰,挫敗了劉湘主力十幾萬人的多次猛攻,大量地消耗了敵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敵人妄圖消滅我軍的企圖,為全面反攻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span>
經過不斷的大小戰斗,許世友也在1935年升任紅四軍軍長,隨紅四軍主力長征,并在川北與中央紅軍會師,并與張國燾反黨分裂活動展開斗爭,維護了黨內團結。1936年4月,許世友被任命為紅四軍騎兵師師長,帶領全師,作為先遣隊,為大部隊進行偵察、開道、籌集糧食的工作,并保障紅四軍與紅二軍順利北上,與黨中央會合。先遣隊最終完成了大部隊交代的各項任務。一路上,這支隊伍經歷了72次大小戰斗,到最后只剩下200多人。面對這種情況,許世友的心情是很復雜的,內疚和不安充斥在他的心里,畢竟,又犧牲了許多戰友,于心不忍。1937年春,許世友得到一個機會,那就是去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學習。去上大學,本來是件開心的事情,可誰知天有不測風云,這時突然傳來壞消息:所謂西路軍西征,是指1936年10月到1937年3月,紅四軍中的一部分在甘肅省西北部與國民黨軍馬步芳、馬步青等部作戰,結果幾乎全軍覆沒。這次失敗的教訓是極其慘痛的,不少人要求中央追究責任,肅清張國燾的錯誤。“批判張國燾同志,要把他的錯誤與紅四方面軍指戰員的英勇奮斗區別開來,紅四方面軍廣大干部的戰士的功勞和貢獻不容抹煞?!?/span>
可事實卻是,批判一開始還聚焦在張國燾,但漸漸地,便擴大到了紅四軍下面的干部和戰士,也即,批判擴大化了,不少人盡是講些不利于團結的難聽話,甚至還爆粗口。許世友作為紅四軍的一員,聽到西路軍的失敗,本來心情就不好,這樣的批判簡直就是火上澆油。打不過敵人了,換個地方再打嘛,怎么叫逃跑呢?四方面軍撤到川陜,部隊不是發展了?這樣的逃跑,有什么不好?”許世友的不冷靜可以理解,但愈是不冷靜,說出的話愈容易讓人抓到把柄。“日你娘的,老子說了幾句話就成了托洛茨基,啥球托洛茨基,老子不懂,盡放狗屁!”這不罵還好,一罵,就等于引戰。有人說許世友原來就是跟張國燾一伙的,不像紅軍高級干部,反倒像一個地道的軍閥。許世友聽到這,憤怒地吼道:
“呸!你小子膽敢罵老子!當年參加敢死隊鬧革命的時候,你還在你娘的肚子里,我反對中央,我是張國燾的徒子徒孫……”話說到這里,已經越來越離譜,想必許世友已經被氣暈了頭。一時間,他只覺得天旋地轉,胸口一陣沉悶,一股鮮血從口中噴出……是的,許世友被突如其來的誹謗質疑氣病了,住進了醫院。他感到十分苦悶,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被這樣無端質疑。他覺得自己在延安待不下去了,想找幾個紅四軍的老戰友,去四川打游擊。“在這里天天說我們是反革命,還要繳槍,我們到四川去打游擊,叫他們看看我們到底是不是革命的,愿走的就走,不愿走的也不要告訴中央?!?/span>
這一說不要緊,許多人紛紛應和,并很快付諸了行動,同時,他還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講明理由。1937年5月,黨中央成了一個軍事法庭調查委員會,負責審理“許世友反革命集團案”。雖然不少人說許世友態度惡劣,要槍斃他,但毛澤東對這件事,卻有著清醒的認識。他仔細看了許世友給他寫的信,認識到,許世友的問題并不是個人問題,而是因為各種錯綜復雜因素合力所導致的。所以,在“槍斃許世友”的報告上,毛澤東斷然行使了否決權。雖然保住了命,但懲罰還是有的。許世友被開除黨籍,撤銷軍長職務,判處一年半期徒刑。不過毛澤東認為,最高法院做出的這些懲罰并不治本,他認識到,關鍵是要從思想上去解決許世友的疙瘩,才能真正起作用。他先是托陳賡給許世友捎去一條“哈德門”香煙,之后又讓徐向前“去看看許世友等人,做點工作”。在這些鋪墊做好后,毛澤東決定親自去看望看望許世友。這天,許世友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中午時分了。負責看守的戰士過來跟他說:
“許世友,毛主席來看你了!”毛澤東彎身進了牢房,對許世友說:
“許軍長,讓您吃皮肉之苦啦。我代表黨中央,向您和紅四方面軍被抓的全體干部同志賠禮道歉!”說罷,毛澤東摘下八角帽,向坐在石炕上的許世友連鞠三躬。然而,此時的許世友,覺得這很虛偽做作,他恨恨地說:
“可惜我手中沒槍,要是有槍,我不崩了你才怪呢!”盡管許世友這樣說,毛澤東依舊沒有生氣,而是讓他先冷靜冷靜,就離開了。罵完毛澤東,他漸漸冷靜下來,忽然覺得自己剛才說的那些話,實在是不妥。在獄中,他無事可做,便練起了年少時在少林學習的武功。通知他的人是康生,康生說:
“哼!你死到臨頭了,明年的今天就是你周年祭日!”聽到要被槍斃的消息,許世友也不是太驚訝,他只是說:“砍頭不過碗大的疤。我今日就要死了,我沒別的要求,只是臨死前能見上毛澤東一面,我要當面與他理論理論,請你通知毛澤東!”
一開始,許世友以為槍斃是毛澤東的意思,但實際上,這只是康生的獨斷專行。幸虧許世友強烈要去見毛澤東一面,不然很可能因為康生而成為槍下冤魂了。對于許世友,毛澤東其實并不覺得他壞,而是覺得他很直率,厚重少文。在毛澤東看來,許世友是個武功高強、性情魯莽,文化淺但講義氣,殺富濟貧的的農民好漢。毛澤東了解到許世友要被槍斃的消息,趕緊說:
“刀下留人!你快去叫他來,越快越好,我在這里等他!”許世友以為毛澤東并不會見他,但結果卻出乎自己的意料,他試探性地說:“既然主席要見我,請你再給毛主席捎個口信,我許世友是個軍人,能否帶槍去見?”毛澤東從康生口中得知許世友的要求,沒有拒絕,而是說:
“請你立刻告訴許世友,可以帶槍來,再加上一條,可以裝上子彈。你們怕死,我可不怕!”毛澤東不愧為一代偉人,即便許世友的要求顯得有些蠻橫無理,但依舊淡定自若,愛惜人才,將生死置之度,這番大智大勇,讓許世友瞬間被折服了。來到毛澤東住所,他進屋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抬頭望著毛澤東,雙手把槍高高舉過頭頂:
“主席,我把槍交給你,他們繳槍我不給,我絲毫沒有謀害您的心!”毛澤東看到許世友這番表現,也十分激動,他把許世友扶起,說:“老許呀!按照我們湖南人的話說,咱們是不打不成交,你的性格我喜歡,你的歷史我也清楚,干事業你是根正苗紅。
古人常說文武打天下,我是個文人,沒有你這個武將,成得了什么氣候?
對你,我毛澤東豈有殺你的道理?你受的委屈,我理解??赡阋惨斫馕?,理解中央,理解同志們,沒有團結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紅四方面軍的同志們應該對中央諒解,中央也諒解你們。
他張國燾的事情本與紅四方面軍無關,你們都是黨的寶貝,不是他張國燾一個人的。你們打了很多仗,吃了很多苦。”
許世友徹底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真誠地向毛澤東道歉,并謹記毛澤東送他的忠告:“你的性格很可愛。這既是你的優點也是你的缺點。我送你幾句話,望你刻心銘心。
單用鼻子聞,認不出好菜;光發暴脾氣,找不到好朋友,除我例外?!?/span>
那天,許世友在毛澤東住所待了許久,后來,在毛澤東的幫助下,他被提前釋放出來。對此,許世友頗為感慨地說:
“娘的,坐上這一年的牢,頂上兩年抗大?!?/span>之后,根據毛澤東的建議,許世友仍回抗大學習,并兼任校務部副部長。至此,他對毛澤東深深地敬佩,并對毛澤東思想深信不疑,這種敬佩和忠誠,貫穿了許世友的一生。1976年,當許世友聽聞毛澤東逝世的噩耗后,想起毛主席對自己恩重如山,如今卻永遠離開了人世,他陷入巨大的悲慟中。他立刻乘坐專機,前往北京,同時,身上還帶著一把槍。許世友成了進入毛澤東靈堂中唯一身上帶槍的黨政軍領導人。雖然不符合規定,但考慮到許世友將軍這種率真的性格,以及他與毛澤東深深的交清,倒也在情理之中。我想,這是許世友在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這位自己敬佩忠誠一生的救命恩人的最大尊重。寫到這,我已經和大家聊了許世友將軍人生中的幾段重要經歷。當然,這些經歷僅僅是許世友將軍傳奇特殊一生中的幾個截面。限于篇幅,關于許世友將軍在戰爭抗日、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后的許多事跡,沒有進行討論,比如進行反“掃蕩”斗爭、鞏固發展膠東抗日根據地、參加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抗美援朝、指揮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等。這些事跡單拎出來具體講,又可以寫出一篇文章,后續有機會,我再和朋友們細聊。從本文所列舉的種種事跡來看,我覺得,許世友將軍是一個性格直率,粗中有細,表面脾氣爆,但實際上卻知錯就改,很有分寸感、重感情講義氣的一個人。年少的時候,路見不平一聲吼,面對不正義的事情,敢于反抗和斗爭,并用實際行動表明自己的立場;PS. 當然,在當下社會,面對不公,慎用拳頭,要學會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作戰的時候,面對敵軍的瘋狂進攻,不畏強敵,憑借一腔怒火和熱血,加上一身好武藝,身先士卒,常能出色地完成戰斗任務;面對他人的誹謗質疑,雖然一時沖動甚至險些釀成大錯,但也能聽得進道理,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積極改正,懂得感恩,重情重義。這些經歷或特質,讓許世友將軍的形象變得豐富立體生動起來,直到今天,不少朋友對他的過往津津樂道。1979年,許世友已經七十多歲了,他對秘書說:
“人總是要死的,我恐怕快到馬克思那兒報到去了?!?/span>說罷,他讓秘書從他工資中取出50元,寄給自己的長子許光,并附上一封信:許光:
郵去現金伍拾元整,這伍拾元錢是為我準備后事用的。用這筆錢給我買一口棺材,我死后不火化,要埋到家鄉去,埋到父母身邊,活著精忠報國,死了要孝敬父母。
我今年七十四歲了,身體很好,活到八九十歲,也只有十多年了。你們可以先做準備。
許世友
1979年10月22日
巧合的是,6年后的同一天,也就是1985年的10月22日,許世友在南京病逝,享年80歲。他的靈柩被悄悄運抵河南新縣許家洼安葬,其中,陪伴他的,有生前戴過的手表、天天收聽廣播的半導體收音機,還有他最愛的茅臺酒、獵槍和100元人民幣。許世友的墓緊緊靠著父母墓,過去,他縱橫戰場,沒有時間回來盡孝,而現在,安葬在父母旁邊,也算得償所愿了。他沒有說自己做出了什么成績,而是謙虛地以革命“幸存者”自居:“成千上萬的先驅者,為了今天的勝利,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
我作為幸存者,每當想起他們,心情總是很沉重。
為國捐軀的知名烈士和無名英雄應該永遠受到人們的尊重,我的子孫后代應該永遠牢記他們的斗爭業績?!?/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