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孩子表達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在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孩子會因為自己餓了,或者在孩子自己想要排便,而出現哭泣,他們通過這種簡單的方式,向父母傳遞信息,而對于父母來講,這一種哭泣,是會在滿足孩子之后,就會停止的。可是,這并不代表,孩子長大之后,一直愛哭,就是一個不好的現象哦。 有些時候,孩子特別喜歡哭,也許是孩子性格特別敏感的現象,這一種愛哭的娃,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十分的差,需要爸媽幫助孩子應對這個問題了。 哭,雖然是一種簡單而又明顯的表達方式,但在孩子的情感表達中,父母也要注意一些常見問題。因為,在孩子哭的時候,也是有著一個比較相似的原因,那就是他們感覺到自己不舒服了。首先,我們都知道,在孩子小的時候,由于他們的情感和表達感情的方式不夠健全,哭泣,就是他們表達情緒的首選。但是,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如果孩子的首選情緒表達方式,還是哭泣,那么,這說明孩子的情緒過于敏感了,需要父母及時注意了。 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哭泣也是孩子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這一種方式,在成年人的身上,也是有所體現的。隨著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身體,或者心情有些不舒服的時候,成人及時哭一場,自己的心情就會好很多,但對于孩子,一直都是這樣的方式排泄自己的情緒,這也是證明了孩子性格過于敏感,很容易在孩子長大之后,變得心理承受能力弱。 也會從而導致,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和抗壓能力方面顯得比較薄弱。一旦遇見困難就哭,這可是不行的。 那么,對于愛哭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注意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要只單單看表面。 有時候,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總是注重于表面表現出來的內容。父母總是自我感覺孩子的變化,看著孩子行為和需要都沒有太多不對,即使愛哭一點,也不會認為,這是一種缺點。而且,在孩子面對父母教育的時候,也會大多因為父母給予的壓力,帶來心理方面的施壓。 所以,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要十分注意這些問題,在注重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對于孩子的內心世界的變化,也要多加注意。平時,要對孩子的教育,多一點支持和鼓勵,少一點責罵和生氣,讓孩子的心理世界更加陽光一點,自然而然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變強,在遇見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難時,也會選擇嘗試面對,而不是躲在角落哭泣了。 二、父母作為會影響孩子,帶給孩子一個堅強的環境,也可以改變孩子愛哭的毛病。 孩子在成長和生活中,總是受到父母的影響。而對于父母來講,他們總是喜歡貶低孩子,給予孩子責罵,讓孩子不能感受到鼓勵。從而使孩子的心理素質變得較差,一旦遇見自己難以克服的事情時,就會選擇哭和別人的幫助。所以,在孩子總是喜歡哭的時候,就需要父母先作出榜樣。例如,孩子總喜歡一跌倒就哭泣,那么父母可以假裝自己跌倒,然后給孩子做出榜樣,站起來一點都不哭,此后,另一個家長或者家庭成員給予獎勵,從而在孩子的心中樹立形象,不哭的孩子,是可以得到夸獎的,這樣孩子的愛哭就會逐漸得到改善。 三、加強體育鍛煉,給予外部支持。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身體健康給予的強大力量,總是容易被忽略的。所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多加鍛煉身體的同時,也是有助于孩子減少哭泣的習慣。如果有些父母不理解,就可以參照一下我們目前的軍訓,就是為了給予學生強健的身體的同時,也擁有足夠強大的意志力,面對一切困難,他們都不會變得軟弱。 四、多做一些培養孩子意志力、耐心和勇氣的游戲,幫助孩子鍛煉性格,使其更加堅韌。 愛哭的孩子,性格總會顯得懦弱,也許,在父母看來,我們可以保護好孩子,但是,孩子的一生我們并不能全部參與。所以,為了孩子的將來考慮,改變缺點,鍛煉耐心和意志力,是必要的措施。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以時不時給孩子做一些鍛煉勇氣和意志力的游戲,例如攀巖、長跑,還有爬山。在培養孩子堅韌性格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新的興趣愛好。 五、給予孩子溫室一般的呵護,不如使孩子釋放天性。愛孩子,就需要學會放手。 孩子愛哭的性格,有很多因素都是來源家庭對于他們的影響,所以,對于孩子來講,太好的呵護,對于他們來講,也許不是保護,而是傷害。因此,對于孩子,不要一直太過于呵護和縱容,這樣只會使孩子性格變得更加懦弱的同時,也會更加驕縱。作為父母的我們,對于孩子,要學會在孩子需要成長的階段,學會放手,讓孩子在碰壁和受挫中,不斷堅強,才會改變自己內向、脆弱的心理素質,使其更加強大。 總而言之,孩子自從出生以來,本身就是比較依賴于家長的。在很多時候,他們選擇哭泣的原因,是因為在他們看來,一旦自己受到傷害,總會有父母給予及時的保護。所以,他們并不需要出手,就會有人幫自己解決問題。 因此,在平時的家庭教育生活中,父母要在除了多給予孩子鼓勵和關愛之外,也要學會放手,鍛煉孩子成長,讓孩子在生活中通過挑戰和受挫,不斷的磨練自己的內心和意志,才會變得更加強大起來。自然而然,孩子就不喜歡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