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有坐臥站三類,以站為主。全身力的運用,脊椎是個關鍵。拳諺云,起于腳,運于脊,形于手。看著是手打人,實際力量應是從脊椎發出來的。什么時候你能從脊椎發出力來,你就上了一層摟。可以這么說,懂得用運脊椎,一般的練家恐怕就都不是對手了。在武術來說,也就算進了一個門檻。手是大樹的枝干的梢頭,手能有多大力?加上胳膊,力量也大不到那里去,脊椎是大樹主干。坐著比較難找出脊椎力量的運用來,尤其對初學者來說。關于脊椎在站樁的調整,前面已說,不再贅述。 站樁時,后腳跟不要吃力,身體重力在腳尖之后的前腳掌上。腳跟是虛的。似踩地非踩地。站著腳麻。身上有些部位不舒服,可能跟站的姿勢有關。應該是以舒服為好。力量過于下墜,時間長了就會不舒服。拳諺云,虛領頂勁,氣沉丹田,頭頂好像是雜技演員頂著碗水,頂不正了水就要撒,這樣頭就中正了,頭中正了,上面似有個東西向上輕輕牽引,虛虛領著,呼吸的氣沉向丹田,五臟六腑才舒服。在站的時候,整個身體有點飄飄欲仙的感覺。站的時候,身上那個地方不舒適,自己調整到舒適的程度。酸脹麻,都算是正常的,但不能太過,尤其是開始的時候,太過說明站姿有些問題。 開始傻站就行,別考慮那么多。傻人才出功夫呢。站得飄飄欲仙,那時再考慮脊椎等問題,才有效果。站樁沒幾個月,其他都談不上。 站樁環境幽靜為好。尤其在高山之巔,感覺美極了。眼界開闊,胸懷也為之開闊。但這樣的條件城市人不長有。夜間在高樓涼臺上的感覺也不錯。周圍視野開闊,夜闌人靜,精神不放自大,天人和一的感覺容易體會。我再說一遍,天人和一,精神放大,是拳術里非常重要的感覺,對練習力量有不練自得之功,氣不練自在,勁不練自長,全在這里面。 站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一定的姿勢并堅持一段時間的鍛煉方法,并且,在這個概念基礎上,經過一代代的傳承與總結,基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鍛煉目的和功效,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流派和方法。 站樁的首要要求,就是對姿勢的要求,而且這些對姿勢的要求,哪怕以現代科學看來,都是那么的符合人體自然規律,有利于人體氣血的運行。我們不得不對我們的祖先產生無比的敬仰之情。 我們知道,人體在精神和體力的勞作后,需要進行休息補充,才能持續。而最佳的休息,就是睡眠。睡眠是自然造化能力迫使人類所做的行為,以免人類不知勞累而盡情浪費肌體能量只到竭盡死亡。當人類關注到自己健康的時候,就會把被動的睡眠變為主動的休息,而睡眠之所以能夠最大限度的恢復人體的疲勞,就在于它是人身心盡可能放松的結果,因為身心的放松,對放棄了氣血運行的干擾,而使氣血運行能夠按照自己的軌道收斂能量浪費和修復勞損的肌體。如果我們每天的休息不能完全補充、修復當天的損耗和勞損,那么肌體就會“帶傷工作”,如果日復一日的損耗、勞損得不到補充和修復,當消耗和勞損積累到肌體無法承受和自我恢復的時候,疾病也就爆發了。 從這個簡單的道理我們就可以看到,對于不知道鍛煉修補勞損的人來說,睡眠是最好的養生法。只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果人們能過主動的在勞作時,盡可能少的消耗體能,盡可能少的產生勞損,那么我們生病的機會就會減少很多。如果人們能在更多的時候,模仿甚至超過睡眠的放松狀態,那么恢復體能和修補勞損的幾率就會更大程度的提高,我們生病的幾率就會更加的減少。再進一步,如果我們能明了氣血運行的規律和特點,通過一定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氣血運行狀態并避免勞損,那么,我們健健康康享天年的愿望就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了。 上面的道理,就是為了說明,鍛煉的大原則,那就是松、靜、自然。 唯有松靜了,五勞七傷的可能性才能降到最低,唯有自然了,也就是氣血運行按照其自身的規律運行了,才能保證肌體不受到傷害。松、靜、自然,也就成為傳統健身鍛煉的總原則了。雖然這個大原則,為了特定的目的,為了發揮人體特定的功能,有些鍛煉方法會局部、暫時的有所變通,但是最終的總原則,是不會改變的。松,就是說在保持正確姿勢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放松。靜,就是在站樁過程中,盡量的保持意識的安靜或專一。當然也最好保持環境的安靜,以免影響心神專一安靜。自然,就是在鍛煉過程中,嚴格按照功法要求操作,越是自然越好,不要人為的強加力量、意念以助呼吸及體內氣血運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