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筆俠,很高興分享文章給大家。 我有一個兒子,以前總是覺得自己對教育沒問題,應該會把他引導好,讓他做一個可愛又幸福的好小子。 我的兒子 不過,帶過孩子和沒帶過孩子真的有很大的區別,特別是對孩子的了解,遠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我們的認知維度和他們的認知維度有很大的區別,但問題不在于此,而在于:我們不知道他們的認知到底處于哪個維度。這就會導致“教育摩擦”。 “教育摩擦”這個詞兒是我臨時想到的,意思是說:你認為他應該會,但實際超出了他的認知范圍,他真不會。于是,你就覺得他笨,或者不夠用心,或者,不聽話。 而他呢?覺得委屈,明明不會,卻被人認為“應該會”,蒙受不白之冤,這就出現了網上那些家長被孩子氣得哭笑不得的視頻段子。 這樣的事情,在我身上也發生著,而且,我對兒子的態度,更惡劣。雖然每次都會做善后修復,但始終彌補不了兒子心里的陰影。 帶著兒子去旅行 終于,一件事情發生了! 有一天,我和孩子媽正在做事情,兒子突然毫無征兆地對媽媽說了一句話,一句震撼人心的話:媽媽,你還不如不生我。 聽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我和孩子媽都蒙了!是什么原因會讓兒子說出這樣的話來? 媽媽強忍內心的波瀾,問兒子怎么回事?為什么會說這句話?我也一臉緊張地看著兒子,看看他到底在想什么。 兒子的回答,卻讓我們大感意外。 兒子的表述不是很清晰(補充:他還有一個月滿5歲),大概意思是:他很調皮,很多事情都做不好,老惹我們生氣,所以,我們還不如不生他。意思是:給我們添了不少麻煩。 聽到這個答案,我們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無窮的愧疚感。 兒子確實很調皮,老是搞破壞,家里很多東西都很難壽終正寢,本來不是玩具的東西都被迫變成他的玩具,比如衛生紙和水杯。一切正常的東西都要被他反著弄,比如積木推倒、凳子腳朝天。 非要安裝柜子 記得在他初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問他的愛好是什么?他的回答:搗蛋。老師哭笑不得。 當時,我得出的結論是:人之初,性本惡。受過教育的人,才變得善良(其實是懂得約束自己);沒受教育的人,繼續作惡(不會約束)。 為此,我對兒子的教育是非常嚴格的,每次調皮,他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無奈的是:仍屢禁不止,但我從未認為我的做法是錯誤的。 直到兒子說出這句話,我才意識到自己,幾近苛刻。 很多時候,其實,我本可以不那么嚴厲,或許,換種方法孩子接受起來更加容易,那些落在孩子身上的棍棒或許可以變成一個和藹可親的面孔。 兒子能說出這樣的話,證明他是知道對與錯的,只是他畢竟是個孩子,不能像成年人那樣約束自己,我們為什么不能給他們時間與空間呢?這其實是考驗的父母的耐心與耐力的問題。 反思自己:我有足夠的耐心與耐力么? 那天晚上,我和孩子媽談論得很晚,孩子媽哭了,我也神情黯然。想一想,孩子帶給我們的,除了調皮,沒有別的了么? 有,那是滿滿的愛。每一聲爸爸、媽媽;每一聲晚安;每一個微笑;每一個吻;母親節的手工禮物,父親節的鮮花繪畫……沒有他,我們什么都沒有! 兒子的父親節禮物,我覺得比什么都值錢 寫到這里,我滿含熱淚。或許,嚴厲沒有錯,但我們似乎可以探索更加優化的方法。因為,一旦孩子心中烙下痛苦的烙印,它將無法抹去!不如趁現在,重頭再來! 愿天下父母,找到最好的親子關系,家強,才國強,中國的未來,在下一代手里。 好了,以上內容有感而發,天下父母共勉。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于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