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揚威版畫:《山間仲永一家子》 筆者長期任職廣東棋文化促進會,且掛名當了數年廣東東湖棋院院長,故策劃、參與了無數的圍棋賽事活動,特別是在以少兒為主體的圍棋賽事活動中,有機會見到了很多對圍棋而言有潛質,有天賦,有熱望的少兒圍棋高手,并跟他們的部分家長交流過,也如是,常常會引發思考:少兒圍棋高手學習圍棋,對社會,對家庭,對他們的未來都有些什么啟示?或有些什么關聯呢? 遺憾的是,在這方面,在媒介上很少見有深入淺出,言之有物,觀點鮮明的文章。老夫也因此,趁深秋地瓜收畢,釋迦摘完,閑來無事整理一下思緒,拋磚引玉,一則求教于業界。二則不希望年復一年:很多少兒圍棋高手最終成為紋枰仲永,讓平庸淹沒,被生活壓垮,直教人迷茫,掩面,唏噓不已! 一、少兒圍棋高手的一些情況 本年度,筆者在參加舉辦了兩次的廣州圍棋“小天王”挑戰“羊城耆英老天王”的圍棋賽事活動中,專門與一些少兒棋手及其父母探討了一個問題:已經讀書的少兒圍棋高手學習情況如何?在此不展開全部,只說兩個重要答案:一是他們需要分出時間來下圍棋,故投入功課的時間比一般少兒要少,甚至少得多。二是盡管少兒圍棋高手投入功課的時間少,但功課全部都很優秀,在班中居上游。筆者總結性地問一句:功課是小菜一碟嗎?回答異口同聲:是的。可以推理,這批圍棋少兒高手,將來無論是考取什么大學,從事什么行業,都將會是優秀的。這提供了一種參考,當然,有關家長要看清楚前提:他們不止是有潛質,而且是明確的少兒圍棋高手了。這個前提,當然會引發了怎樣培養少兒成為圍棋高手的問題,本文不贅,有興趣者不妨參考筆者的棋人棋事專欄。 二、對少兒圍棋高手家長的建議 有潛質,有天賦,有熱望的少兒圍棋愛好者,乃至逐漸成為圍棋高手的孩子,既會成為家庭的驕傲,同時也會成為家里的燙手山芋。普通孩子好說,普普通通的教養便可,但我家的孩子不普通啊?如何教養?愁死我了! 對此,筆者因職責所在,探索了多年,今天撰拙文提出意見和建議,歡迎大家參與談論,以改善廣州乃至廣東的天才成長土壤,以催生更多的圍棋高手,特別是催生出首個廣東本土圍棋世界冠軍—— 1、天才停止學習即成蕓蕓眾生 仲永之所以成為王安石筆下的負面榜樣,只有一個原因,他爹短見:不讓他繼續學習,只把他作為牟利工具。人非神仙,所謂天才,或筆者所描繪的少兒圍棋高手,是他們的智商更高,領悟能力更強,體現在學習上也即學習能力比普通少兒更強而已。并非說他們生而知之,如神仙般能掐會算,能夠預知未來。故家有天才也罷,家有普通孩子也罷,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才能夠使他們順利成長,成才。再者,孩子是否具有較高天賦乃至天才潛質,也是通過不斷學習才逐漸體現出來的。 2、天才要有天才成長的土壤 魯迅說在天才出來之前,應該有土壤……我們每個人都是土壤中的一粒,各有各的作用,如果沒有天才出現,可不能怪晚輩了,只能怪前輩們和前前輩們了;怪他們都去抽大煙,搖骰子去了。魯迅的話有意思,很對,我們,特別是具體的家庭,若只為孩子提供種植小草的土壤,而希望孩子成長為少兒圍棋高手,乃至成長為參天大樹式的圍棋天才,世界冠軍,是絕對不可能的。天才要有天才成長的土壤,關于這點參考書籍很多,家長們大可參考,閱讀,思考。筆者的建議是:家中已備有天才土壤的,敬請繼續使用;家中土壤貧瘠不合的,敬請改土后再使用。 3、家長要做好表率,培養孩子的優良品格 面對理解力、記憶力等方面超強的優秀孩子,家長一定得豎起天線,時時提醒自己,要塑造出,樹立起愛思考,愛學習,愛家人,不懶惰,不啰嗦的優秀形象;在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外,還要不斷梳理、提升自己的言行水平,之后言傳身教,能夠真正成為孩子自我管理的表率,以最終培養出孩子的優良品格。家長的表率作用極其重要,打個比方吧:父母整天去打麻將,卻吩咐孩子分秒不離書桌,全部時間用來安心讀書做功課;父母各種惡習上了身,不改也沒法改,卻要求孩子潔身自好,天天向上——這樣是難收什么效果的。 4、人生路一步一步,千萬不要鞭打快牛 人生路一步一步,盡管你的孩子相當于普通孩子更有天賦,家長也要經常提醒自己:孩子已經是很努力的了,千萬不要鞭打快牛,百上加斤,不要期望孩子三頭兩天拿獎杯,拿獎狀,拿獎金。一句話:優秀的孩子也還是一個孩子,不是可創造價值的成人。在很多方面,他們一樣會像普通孩子那樣有各種各樣的愛好。一些好的愛好,譬如熱愛各種運動,譬如喜歡唱歌跳舞等,家長也要適度地滿足他們,使他們身心平衡發展。 ![]() 附錄:筆者節選宋王安石《傷仲永》,白話譯文,2分鐘讀完了解概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