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K線在一段時間形成的連續走勢,所形成的一種圓弧底部形態。
股價經過了長期的下跌,賣方情緒逐步消失,買方逐步入場,但無法直接拉升股價。從而在一個區域內形成一個資金多空膠著的狀態,隨后買方不斷增加籌碼,股價的重心逐漸上移,形成的一個圓弧形態。
如案例1:
1、股價經過連續下跌后,股價在低位區域,股價先緩慢下跌,隨后緩慢上升,K線連接起來呈現圓弧形;
2、成交量和股價保持同步,緩跌時先是逐漸縮量,隨后成交量逐步增加(有2次放量的時間點),成交量整體也呈現圓弧形,構筑過程中,時間較長;
3、該形態形成末期,股價隨著成交量的顯著放大(尤其是突破頸線處),形成突破圓弧的狀態。
當股票形成了圓弧底,圓弧底形態形成的時間越長,股價未來上升的幅度也會越大。
圓弧底,一般有三個確認的點位:
1、低點確認點,通常是下影線,十字星,或者是縮量到地量的K線(下圖A);
2、右側首次放量處(下圖B);
3、右側第二次放量處,突破圓弧底的頸線處(下圖C);
C點處需要注意,突破頸線時經常第一次突破不成功會回踩,回踩時也是很好的買點。
如下圖案例2:
圓弧底的本質,是主力資金底部吸籌留下來的痕跡。
圓弧底的成交量的變化,實際上是:
1、圓弧的左側,股價下跌,成交量逐步縮小(賣盤變少,買盤變多)
2、圓弧的右側,股價逐步抬高(主力資金逐步介入,成交量放大)
3、圓弧右側,二次放量(主力吸籌完畢后,放量拉升股價形成突破性上漲)
圓弧底都預示著主力收集籌碼,收集完畢之后,股價會有很可觀的上漲幅度。在圓弧構建的過程中,如果有成交量配合,應該堅決看好后市!
在判斷圓弧底時,注意尋找3個買點:
1、買點1:低點出現后的首次放量處;
2、買點2:放量突破頸線處;
3、買點3:突破頸線未果,回踩處。
如下圖案例:
最后,再給大家舉一個案例,當圓弧底形成后。主力資金如果籌碼沒有拿夠,或者主力發現跟風盤太多,要經過一次力度較大的洗盤。一切要根據市場情況具體分析。
下圖顯示主力構建完圓弧底后,經過了大幅洗盤,隨后量價齊升推升了股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