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夢境的原因,有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 夢中的人、事、物、感覺等很多來自于我們已有的認知、記憶、經歷。 人在睡眠時,腦細胞也進入放松和休息狀態,但有些腦細胞沒有完全休息,微弱的刺激就會引起他們的活動,從而引發夢境。 比如,白天遇到的某個人,或者經歷的某件事,臨睡前還在想著,那么當大腦中的其他神經細胞都休息后,還會有一部分神經細胞并未休息,依然處于興奮之中, 就很容易讓我們做出一個內容相似的夢,這也便是我們常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潛意識欲望的滿足,人在清醒的狀態中可以有效地壓抑潛意識,使那些違背道德習俗的欲望不能為所欲為。但當人進入睡眠狀態或放松狀態時,有些欲望就會避開潛意識的檢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識層面,以各種各樣的形象表現自己,這就是夢的形成。 夢是人的欲望的替代物,它是釋放壓抑的主要途徑,以一種幻想的形式,體驗到這種夢寐以求的本能的滿足。 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欲望之火由于現實的原因遭受壓抑不能滿足,而潛意識中的沖動與壓抑不斷斗爭,形成一對矛盾,進而形成一種動力。這種動力使欲望尋找另外一種途徑來滿足,這就是夢。 從超自然的角度來說,有人認為,人類的夢境是靈魂離開軀體后,進入其他平行時空的遭遇。 因而有人在現實中會驚覺在夢中曾經見過、經歷過的事情或事物,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既視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會有過這樣的遭遇,到達一個從未來過的地方時,卻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這種現象被稱為“既視感”,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生理現象。 在現代物理學中,“平行宇宙”和“多維世界”是確實存在的理論,或許人類的夢境就是恰好接收到了其他維度的記憶碎片,但是這個理論無法解釋夢和人類生理上的必然聯系,因此不太靠譜,但是又讓人細思極恐,我們在做夢時到底發生了什么呢?我們又應該怎么判斷現在發生的一切不是夢境而是現實呢? 或許一切都是“莊周夢蝶”…… 關注『夢百科』,專注于【夢】,為您開啟夢的知識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