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號反坦克導彈是俄羅斯自行研制的輕型第三代反坦克導彈,和俄羅斯現役的多數反坦克導彈一樣來自圖拉儀器設計制造局,這個設計局從蘇聯時期就開始研制反坦克導彈,可謂是經驗豐富,除了軍隊自用之外還頻繁對外出口創匯,中東地區這型武器也是頻繁亮相打出戰績。 ![]() 短號反坦克導彈基礎參數,導彈采用鴨式氣動布局,長1.2米,重29千克,最小射程100米,最大射程5500米,夜間最大射程3500米;導彈飛行速度240米每秒,可以選擇燃料空氣戰斗部(溫壓彈)和串聯破甲戰斗部,進行反人員和反裝甲任務。 ![]() 導彈采用了半自動激光駕束直瞄制導系統,而不是第二代反坦克導彈里面常見的線導,減少了尾部金屬或光纖線圈的死重,增大可攜帶電子設備,燃料和戰斗部,但依然不具備發射后不管的能力,并不屬于最新一代反坦克導彈,坦克裝甲車上搭載的激光告警系統仍有快速發現的可能。 ![]() 雖然這樣的制導方式無法自動鎖定目標,但卻可以攻打一些不發熱的建筑工事等,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便宜而且堅固耐用,這對俄羅斯來說尤其重要,缺點就是由于受到激光制導的限制,會易受到煙幕,氣溶膠,甚至目標顏色的干擾,從而導彈打到這些假目標上;為了讓導彈命中目標所以必須保證激光持續照射目標,而現在的各種類型的長航時無人機或者便攜式無人機其都可以長時間凌空探測地面,暴露時間長短對步兵來說至關重要。 ![]() 導彈結構從前到后一共是:引信(可以選用碰炸引信或延遲引信),前置小型戰斗部(用來提前引爆爆炸反應裝甲),續航發動機(用于空中巡航飛行),主戰斗部(主要為空心裝藥破甲戰斗部),制導電子組件(用于控制導彈飛翼偏轉方向調整飛行姿態),初始發動機(將導彈推出發射管到達安全區域)。 ![]() 其從混血兒反坦克導彈開始就不再將導彈瞄具升起到高于發射架,而是選擇了安裝在發射架下部,采用1P45M-1型制導裝置,晝夜光學瞄具和CV激光瞄準鏡制導,或1PN79M-1型熱像儀等多種制導方式,可以根據戰場環境切換,在測試期間在窗簾1和小提琴1等干擾裝置影響下命中目標,不過這兩型干擾裝置已經較為落后,但也證明短號能力強大。 ![]() 1PN79M-1型熱像儀,集成有紅外信號探測器、控制和帶冷卻系統的光電裝置,其電源為鎳鎘電池,是最早出現的干式充電電池,現技術成熟、價格低廉,對重裝甲目標最大探測距離3公里。 ![]() 除了單兵攜帶之外,這型導彈同樣被安裝在俄羅斯大部分裝甲車和火力支援車上,比如高調亮相的庫爾干人25步兵戰車,炮塔兩側的兩具雙聯裝短號D1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這型導彈在原本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最大射程提升到10公里,靜破甲深度增加到1300毫米, ![]() 甚至在俄羅斯自產的獵戶座察打一體無人機上也有應用,在測試中雙方距離4公里處交戰,空射版本具有紅外和電視制導模式,而非之前的激光制導,導彈飛行一段時間精確命中了空中靶機,具備了無人機空中格斗的能力。 ![]() 最新型號的外貿型號為短號-EM型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E代表外貿,型號對應俄羅斯的現役短號D1型,其采用了可升降式發射架,同時發射車內部還儲存有8枚,火力持續性強于步兵車的兩到三枚,其虎式高機動越野車穩定性和防護性在同級別車輛中也算不錯,更加適合現代戰爭。 ![]() 在2016年,伊拉克政府軍的一輛美制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被極端組織發射的俄制反坦克導彈擊毀,ISIS武裝使用俄制短號反坦克導彈精確命中了坦克后部彈藥艙,可以引起坦克殉爆,最早在2006年就出現了同型號主戰坦克被短號摧毀的消息,但是美軍咬死不承認,那現在看起來就不好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