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合集的上一篇我們說過,秦國苦苦等待,終于等來了商鞅這位頂級的輔導老師。隨后在秦國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的內容有很多,大家之前聽得比較多的是從制度建設、社會管理、經濟、軍事等這些方面來進行分類。 本文打算換一個趣味一點的角度來描述,商鞅變法最大的成果,其實就是幫秦國弄成了兩樣東西: 一個大數據庫和一個VIP會員體系。 一、秦國版的大數據庫1、分封制的弊端商鞅向秦孝公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很多國君作戰時不能衡量自己的兵力,平時也不知道有多少土地可以利用。 這話啥意思? 就是說國君對于自己國家有多少土地,土地里面有多少是山林湖澤,有多少是可用耕地,這些耕地每年能產多少糧食。 國家有多少人口,其中老人、婦女、孩子的比例是多少,青壯年男子又有多少,打仗的時候能夠組成多少兵力等等這些,其實心里全都沒譜。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低級錯誤? 因為這就是商周以來分封制的普遍現象。 在分封制里,是天子管諸侯、諸侯管大夫、大夫再往下管。 這個等級金字塔中,上面一級只能管直接下級,跳著來不行。 比如周天子有事想直接吩咐某位大夫去辦,對不起,不行。大夫只聽諸侯的命令,你周天子管不著我。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我下屬的下屬,不是我的下屬”。 ![]() 分封制是金字塔型 這種上下級管理是沒有太多約束力的,各諸侯要做的就是給周天子納貢,參加一下重大祭祀活動,定期去覲見一下周天子,連匯報工作都算不上。 這就好比一家大公司,各個部門獨立運營、獨立核算,賬本抓在自己手上。CEO每周只能拉著各部門總監開個碰頭會,至于每個部門有哪些員工,細賬是怎么走的,CEO一概見不著。 某一天,公司要組織開年會,讓CEO牽頭負責。你說CEO上哪兒知道整個公司賬面上有多少現金可用,又能抽調多少員工參與活動籌備呢?他恐怕連個活動預算都整不明白。 這就是春秋戰國很多國君遇到的窘境: 我只能管到卿大夫這一層,再往下的賬本我見不著哇! 更重要的是,下面的小弟一旦實力超過老大哥,就會想著給自己換個辦公室坐坐。春秋的晉國那么強,不也被下面的三個部門總監給分了么? 所以商鞅的態度很明確: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存在了,必須要建立秦國的大數據庫。所有數據都要對國君透明,誰也別想藏著掖著。 那這個大數據庫里面主要有哪些數據呢? 人口和土地! 這兩樣資源是衡量農業國家是否強盛最重要的兩個指標。 還記得我們之前說的那個推導公式嗎? 更多的土地---更多的糧食---更多的人口---更多的士兵。 這個公式在古代農業社會一直都成立。 ![]() 商鞅:現在是大數據時代了 2、商鞅建立大數據庫目標有了,下一步就是具體如何去做,我們來看看商鞅用了哪些辦法來實現: 第一、推行縣制 如果按照之前的分封制,秦孝公將土地分封給下面的大臣,那么封出去的土地基本上就和國君沒關系了。 商鞅表示這不行,老規矩要改,以后就沒有分封這回事了。 在他的規劃下,秦國將土地劃分為一個一個的縣,由國君直接管理。 縣里面官吏的任免,由國君審批。 縣里面發生的大小事情,都要向國君匯報。 如此一來,就把人事任免權和財政權給收了回來,不會再出現CEO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了。 這個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一項改變,商鞅直接將商周一千年以來的行政架構給重塑了。從此以后,不再存在一層一層的金字塔結構,國君的意志和命令可以順著這一套新的架構傳達到最基層。 由于這時候秦國的面積還不大,所以設立的是“縣”。等到后來疆域變得越來越大,在“縣”以上又多了一層“郡”。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影響了之后兩千多年的“郡縣制”。 秦始皇之所以敢在平定六國后,毅然決然地推行郡縣制,正是因為商鞅早已經在關中大地上成功推行了一百多年。 ![]() 郡縣制的推行讓秦王的掌控力極大增強 第二、建立戶籍 小家庭制度戶籍制度并不是商鞅所發明,從商朝的時候就出現了,主要是用于人口的粗略統計和相關稅賦的征收。 商鞅在以前的基礎上,將戶籍制度進行了精細化的升級。 首先是拆散大家族的居住方式。那時候秦國很多百姓按照宗族的血緣關系住在一起,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 這些人有飯一起吃、有事一起抗、有架一起打,是一股不能忽視的力量。 商鞅規定,男子成年之后,應當要分開居住。如果一個家庭里有兩個成年男子,那么賦稅就要加倍。
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一是可以將大家族變成小家庭,形成后來“五口之家”的小農經濟。 二是增加戶口數量,從秦代開始,有一些稅賦是按照戶口來征收的。戶數越多,能夠收上來的稅賦就越多。 在商鞅的努力下,集體宿舍改成了單元房,一家一個戶口本。而且會實時更新,有人出生就增加戶口,有人去世就取消戶口。 同時為了加強管理,配套的“什伍連坐法”也火熱出爐。將五戶人家編成一“伍”,兩伍編成一“什”。如果其中一家犯了事,其他人應該告發,否則就要跟著一起受罰。 這招其實很嚇人,秦國老百姓平常過日子都要戰戰兢兢的,生怕哪一天稀里糊涂地跟著倒霉。這也是后人對商鞅和秦國口誅筆伐的重要吐槽點之一。 ![]() 連坐制度讓秦國百姓戰戰兢兢 第三、廢除井田制說完人口,再說說土地。 在戰國時期,“井田制”幾乎就是當時的熱搜,誰家變法要是沒有“井田制”相關的內容,那都不好意思出門打招呼。 商鞅對于經濟的改革,幾乎照搬了前輩“李悝變法”的核心內容:廢除已經成為生產力桎梏的“井田制”,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允許土地的買賣。 這其中的內容在前面的文章《戰國初期秦國換了鄰居,原以為新來的好欺負,沒想到比前一個還狠》有相對詳細的描述,這里就不水字數了。 在史書中,讀到這里的時候,總會繞不開一句話---“開阡陌”。 “阡陌”就是劃分土地的田埂,是各小塊土地之間的邊界。 從表面理解,“開阡陌”就是將這些邊界全部打破,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我們現在去農家樂,看農村的農田也好,魚塘也好,依然是有田埂邊界的。誰家是哪幾塊田,一目了然,并不是說就沒有“阡陌”了。 那商鞅的“開阡陌”是指什么呢? 其實這是一次計量標準的變化,商周的井田制是一百步為一畝,而商鞅的新標準是二百四十步為一畝。 很顯然,新的一畝地要比原來的大很多,自然要將原來的田埂拆了,按照新的大小來重新劃分邊界。 而更深層次的效果是,借著這次“開阡陌”的機會,秦國可以將原有的、新開墾出來的土地重新丈量一邊。 從而使秦孝公大數據庫中的數據信息全部更新一遍。 ![]() 商鞅的“開阡陌”其實是重新測量 所以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建議了一套有史以來最龐大、也是最完善的大數據庫。 國內有多少個縣、多少官吏,每個縣有多少耕地、多少湖澤、多少山林、多少礦藏,縣里有多少戶人家、多少人口、青壯年比例等數據清清楚楚都呈現在秦孝公面前。 然后每年能收多少糧食、能征多少兵丁、能上馬多大的工程,秦孝公心里就全都有數了。 國君對于整個國家資源的調度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 不過有了這個大數據庫,商鞅富國強兵的目標才實現了一半。因為無論人口還是土地,都只是靜態的客觀條件。 俗話說“事在人為”,手上的一把牌能不能打出“王炸”的效果,還得看人的積極性。 如何將秦國百姓的工作熱情調動起來,推著秦國這輛戰車“轟隆隆”往前飛馳,這就要看商鞅變法的另一半內容---VIP會員體系。 二、VIP會員體系1、商鞅提供的工作崗位只有兩種商鞅對于如何實現國富民強有非常明確的思路:耕戰!也就是種地和打仗。 秦國所有的人都只要去做兩件事就可以了,其他的職業在商鞅看來都是多余的。 商鞅的思想造成了后來兩千年的“重農抑商”。其實不僅僅是商人,商鞅對喜歡空談的舌辯之士、不接觸社會的隱士、個體武力強大的勇士、手工業者和富商這五類人是深惡痛絕。 他認為這五種人多了,百姓就會變得不淳樸,喜歡到處亂跑,什么話都敢說,這對于國君治理國家一點好處都沒有。 所以商鞅希望他們怎么樣呢?轉職!不管你之前是什么職業,論客、隱士、俠客、工匠還是商人,通通給我轉職,要么轉職為農民,要么轉職為士兵。 ![]() 商鞅希望就剩下兩種職業 有朋友會問,人家原來的日子過得好好的,商鞅一句話就能讓人心甘情愿地轉職了嗎?當然不會。不過商鞅有的是辦法,請看下面幾條: 1)對于貴族供養的門客,要多收稅賦,這些耍嘴皮子的沒飯吃,就會去種地; 2)商人不許賣糧食,農民不許買糧食,這樣農民不敢偷懶,商人沒生意做,就會去種地; 3)有錢人家不允許雇傭傭人,那些家政服務人員沒飯吃,就會去種地; 4)不允許開旅館,百姓就不會出門亂跑,那些旅館老板就會去種地; 5)把山河湖澤統一管理起來,懶惰的人沒辦法去捕魚蝦充饑,就會去種地; 這是《商君書》中節選的幾條,其他內容還有很多。 其實核心思想就一條:想盡各種辦法讓其他行業的人混不下去,想要吃飽飯,就只能轉職去種地。 這套組合拳打下來,秦國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去種地。 商鞅終于滿意了,現在他可以將精心打造的VIP會員體系拿出來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二十等軍功爵位制度”。 ![]() 二十等軍功爵 2、VIP體系---二十等爵這里不得不水一下字數,將VIP1-20級簡單列一下: VIP-1 公士(走上人生巔峰的起點,6元VIP首充) VIP-2 上造 VIP-3 簪裊(伙食升級,可以吃精米,還有醬和菜羹) VIP-4 不更(可以免除去遠方戍邊服役,這個很重要) VIP-5 大夫 VIP-6 官大夫 VIP-7 公大夫 VIP-8 公乘(從這里開始算是高階VIP了,氪金玩家) VIP-9 五大夫 VIP-10 左庶長 VIP-11 右庶長(先秦時期是以右為尊) VIP-12 左更 VIP-13中更 VIP-14 右更 VIP-15 少上造/少良造 VIP-16 大上造/大良造 VIP-17 駟車庶長 VIP-18 大庶長 VIP-19 關內侯(封侯,李廣一輩子沒到VIP19) VIP-20 徹侯(人生巔峰) 二十等爵在秦漢都有實行,不過兩者之間有不少差別,我們這里說的是原版的秦國二十等爵。 根據商鞅的設置,VIP等級每升一級,工資會增加50石。從一級的公士,每年50石糧食,到二十級的徹侯,每年1000石糧食,工資都是陽光透明的。 除了工資,還有績效獎金。爵位每升一級,家里可以多分一頃土地,宅基地可以擴大九畝,還可以分到一個仆人,每個月可以來幫著干六天活,如果打仗的話,仆人也要跟著上戰場。 除此之外,爵位還有一些額外的好處,比如免除部分徭役,再比如減罪等等。 總之一句話,有了爵位,豐衣足食,要啥有啥,走上人生巔峰!
商鞅這套VIP體系一頒布出來,秦國的老百姓都驚呆了。還有這種好事? 原本那些高不可攀的、連想都不敢想的貴族爵位,現在也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去搏一搏了? 胸中的熱血逐漸被點燃的老秦人,很快問出了下一個問題:要怎樣做,才能得到這些爵位? 答案很簡單,軍功!用敵人的首級獲得軍功,拿到想要的爵位。 商鞅:想要爵位嗎?想要的話就給你好了,來拿吧!我把全世界的財富都放在這里了! 羅杰:你個憨貨,搶我臺詞! ![]() 商鞅:想要的話就來拿吧! 事實再一次證明,只要老板給出明確的上升通道和激勵制度,員工的工作熱情永遠用不著擔心。 當時老秦人作戰的熱情高漲到什么程度呢? 《商君書》里記載“民聞戰而相賀也,起居飲食所歌謠者,戰也”,老百姓聽到要打仗,居然相互慶賀。 縱橫家張儀在忽悠人的時候也說過,“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契人頭,右挾生虜。” 雖然張儀那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來的話要打個折扣聽,但應該是基于事實的,要不然也忽悠不住人。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幅畫面,在戰場上遇見這樣自帶“狂暴光環”的敵人,六國的士卒還會剩多少的士氣? 有朋友會問,這個VIP體系也不是商鞅首創啊,之前“李悝變法”的時候,魏國的魏武卒也是這一套啊,給土地、給待遇、免賦稅,也是很不錯的激勵機制。 沒錯,魏武卒的機制確實是開戰國之先河,雄厚的財力和明確的激勵讓魏武卒迅速成為戰國前期第一強兵。 不過這個機制有一個明顯的漏洞,那就是魏武卒的待遇是終身制的。即使士卒已經陣亡,其家屬依然可以繼承這些福利待遇。 久而久之,賞賜給魏武卒的土地越來越多,不用交賦稅的戶數越來越多,而魏國整體的土地卻沒有增加多少。魏國的經濟和財政情況,就被這越來越沉重的支出給拖垮了。 所以,商鞅在前輩李悝的基礎上,既拋出了二十等爵的方案,同時又打了三個補丁,避免重蹈魏武卒的覆轍。 ![]() 商鞅:我的軍功爵制可是有補丁的 3、商鞅的三個補丁補丁一:爵位降階繼承 在商鞅的體系中,士兵立功掙下的爵位如果傳給兒子繼承,其爵位等級是要下降的。換句話說,不允許有人躺在功勞簿上混日子。 這一點看上去很普通,但實際上消除了魏武卒一直沒有解決的隱患。 魏武卒不僅可以分到一百畝土地,家里還可以免稅、免徭役。而且這土地給了就收不回來,會被一代一代傳下去。 剛組建魏武卒之時,魏國處于快速擴張期,加上李悝變法的“盡地力之教”,可耕種土地的面積不斷增加,這種“分蛋糕”的方式還看不出什么問題。 可魏國并沒有好好利用這一段“紅利期”,隨著魏國遭受齊國、秦國的兩面夾擊,魏武卒的有生力量接連遭受重創。 這下子就很尷尬,原先分出去的土地已經收不回來,也沒有稅收。而新招募的魏武卒又得按照老規矩分土地,魏國又沒有那么多土地去分。 結果魏武卒就變成了魏國越來越沉重的財政負擔,戰國初期的活力靚仔硬生生被生活熬成了油膩大叔。 商鞅把這些教訓看在眼里,當然不會重蹈覆轍。土地可以給,但功勞是誰掙下的,這些待遇就歸誰。如果到了兒子這一輩沒有立下功勞,那么就不能再享受這樣的待遇,之前的土地秦國是可以收回去的。 有沒有例外?有!如果士卒在戰場上陣亡,爵位是可以保持不變的。這也算是對士卒英勇作戰的一項獎勵。 對于秦國而言,這樣的設定可謂非常關鍵,從根本上杜絕了魏武卒的窘境。 秦國的百姓想要爵位,就必須上戰場立功;想要長久地保住爵位,就要一代一代地上戰場,不斷地為秦國開疆拓土,讓秦國用最小的代價保持著士卒高水準的戰斗力和戰斗熱情。 ![]() 二十等爵讓秦軍長久保持著戰斗熱情 補丁二:可上可下,軍功核實,末位淘汰 好的公司應該是能者上、庸者下,有罰有賞。商鞅的二十等爵也是如此,并不是封賞完了就一勞永逸,而是會持續進行考核。 如果繼續獲得戰功,可以將爵位繼續提升;如果沒有完成相應的指標任務,則將官們將會受到懲罰,輕者爵位降低,嚴重的甚至會將爵位取消。
對于將官有考核,對于普通士卒也是一樣。為了防止有人在戰場上劃水不出力,商鞅設計出了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末尾淘汰制”。 戰斗過程中,尤其是攻城戰,每支小部隊都有各自的作戰任務,什么時間要達到什么進度都會很明確。率先完成的算頭功,落在最后的人就記錄為“末等”。如果出現兩次“末等”記錄,那么就會被放棄掉。
至于說這個放棄怎么去理解,大家就見仁見智了。反正以商鞅酷烈的性格,被末位淘汰的人恐怕下場不會太好。 而且為了防止士卒為了完成任務而弄虛作假,所有的首級都會公示三天,如果沒有人提出質疑,才會計算為戰功。相關的待遇如果三天之內沒有落實到位,縣里的官吏們會被撤職問罪。
意思就是告訴士兵們:老老實實上戰場砍人,別動歪腦筋,立下的功勞用不著擔心,一分都不會少你們的! 這個補丁一打,好家伙,從將軍到士卒,沒有一個敢偷懶的。 明晃晃的KPI考核放在這,完成得好有獎,完成得不好受罰。如此鮮明的對比,讓秦軍一個個都像打了雞血一般。 ![]() 兄弟們,為了KPI,沖啊! 補丁三:高階爵位難拿 一個首級,升爵一級,得一頃土地,有九畝地蓋房子。那么努努力,上戰場砍二十個人,不就可以升到列候,走上人生巔峰了? 如果您真這么覺得,那只能說too young,too simple了。 充一元能夠升到VIP1,那要升到VIP20,會只需要二十元嗎? 要是秦國的爵位按照這么簡單的算法來執行,那么多來幾個像關羽、張飛這樣的猛人,運氣好的話,一場戰斗就可以順利畢業。 那很快秦軍里面都是滿級號了,又哪里來如此多的土地去分呢? 注意哦,商鞅是說了升到VIP1要一個首級,可沒說再往上也是這么算哦。 在商鞅的VIP會員體系中,有一個關鍵的詞叫“盈論”,意思就是每一場戰斗,獲得的功勞是有上限封頂的。 例如每一百名士卒,由一位“百人將”統領。一場戰斗下來,如果這一百人能夠獲得33個敵人的首級,就算“盈論”,也就是經驗條拉滿,所有人可以升爵一級。 那為什么是33這個數字呢? 因為通常制定作戰任務的時候,要考慮人數對等的原則,將軍們不會讓一百人去正面對抗一千人。 所以這一百人的對手,人數也基本上是一百人左右。 在古代戰爭中,如果戰損比超過三分之一,也就是33人左右,就會面臨士氣崩潰的情況,必須要撤退了。 換句話說,要想完成升級,一場戰斗的結果必須是大勝,要將敵人徹底打崩才行。 說實話,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兩國交戰,雙方都是正規軍,都會有系統性的日常訓練和精良的武器裝備。 雖然秦軍的戰斗力是戰國公認的最強,但要形成這樣的碾壓局,還是很難得的。 戰場上像電視劇里那樣一刀一個的情況,基本不可能出現。 小分隊有指標,放眼到整個戰場,對于指揮的將領來說同樣有KPI考核。攻城戰能夠獲得首級8000以上,或者野外戰斗能夠獲得首級2000以上,就算是“盈論”,全體都能升爵一級,否則免談。 如果對這個數字沒什么概念,我們可以用一個人來做參照,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這位大哥戎馬一生,戰績彪炳,獲得的首級接近百萬。那他爵位的情況怎么樣呢? 白起在史書中出場的時候,爵位是左庶長,后來累積戰功升到大良造,獲得稱號“武安君”。這段升遷用了多久呢?差不多16年! 以白起的軍事天賦尚且需要這么多的時間,換成其他人又需要多久? ![]() 爵位要升到像這位一樣,需要的功勞可海了去了 那么為什么這么艱難呢?《秦本紀》、《商君書》中對于二十等爵的細節操作記載不是太多,我們可以從爵位制度與秦代非常接近的漢代記載中做一個參考。 《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漢簡》中有這么幾條記載: 1)“斬捕首虜二級,拜爵各一級;斬捕五級,拜爵各二級;斬捕八級,拜爵各三級;不滿數,賜錢級千。” 兩個首級升爵位一級,五個首級升爵位兩級,八個首級升爵位三級,如果有零頭,就折算成賞錢。 很明顯,不是我們理解的砍一個升一級,越往上,需要的功勞呈幾何級數上升。 2)“斬首捕虜,毋過人三級,拜爵皆毋過五大夫” 這里有明確的晉升限制了,哪怕一次戰斗打出超神表現,升爵的時候最多連升三級,而且爵位上限是“五大夫”這一級。 基本可以認為,普通平民通過砍人累積戰功,“五大夫”就是晉升天花板了。 3)“首虜不滿數者,藉須復戰。軍罷而不滿數,賜錢級” 一次戰役期間,如果首級不夠升一級,可以通過多次戰斗進行積累;如果仗都打完了還不夠數,那對不起,副本進度清零,之前的首級折算成賞錢,要想升爵只能等下次重頭再來。 4)“能斬捕君長有邑人者,及比二千石以上,賜爵各四級” 普通小怪和精英怪的經驗值不一樣! 如果能砍到有爵位有食邑的,能到比兩千石的,就不受之前的限制,砍一個爵位升四級! 這條看上去簡單,其實最難。比兩千石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VIP19關內侯了,這種人物在戰場上至少統兵幾千人。 真以為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那么簡單?秦軍士卒個個都是呂布,開著無雙往里沖? ![]() 商鞅:高薪不是那么好拿的 漢代的軍功爵制相比于秦代有不少的改動,但整體框架和邏輯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個大概。要成為高階VIP,有著種種的限制和條件,絕大多數人只能在小V的圈子里混。 不過即便如此,對于戰國時候的老秦人來說,商鞅的這個會員體系已經是前所未聞的創舉了。以往堅不可摧的階層壁壘打開了一個巨大的上升通道,曾經高不可攀的爵位和待遇,現在也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去獲得了。只要在戰場上立功,就能夠獲得房子和土地,還可以免除徭役。 很難想象這些待遇對于兩千多年前的老秦人有著多么強大的激勵作用,也許這個問題魏國最有感觸,因為它很快就將直面永久加持了狂暴光環和嗜血光環的戰國第一強兵---大秦銳士! 結語到這里,商鞅變法的兩個核心“大數據庫” “VIP會員體系”已經全部建成,他所有的動作都是圍繞著這兩塊來進行的,而且執行得非常成功。 從工作的角度看,秦孝公找來商鞅這個輔導老師之后,秦國的國力蹭蹭往上漲,效果很明顯。 但公司是公司,自己是自己。 從個人職業發展角度來說,商鞅是不是做得完美無缺呢? 請看下集 大家好,我是小步 【七雄歸一】系列,如果覺得不錯,那么關注一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