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周曉鳳 單位 |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喜洋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解憂雜貨鋪”是大歇鎮社工站在介入鄉村兒童的一種工作模式的簡稱。該模式以書信形式收集當地鄉村兒童繁雜、多樣和個性的需求,然后由社工進行需求分類,并分流到對應需求專業領域的解憂團隊(即專家顧問和本土志愿者)回信或者采用其他干預方式,最后再由小“信使”將信件送回到服務對象的整個過程。 該品牌服務上線以來共計回信587封,幫助437人,在助力鄉村兒童健康成長中發揮顯著成效。 一、案例由來 自2021年12月大歇鎮社會工作服務站、未成年人保護站創建以來,喜洋洋社工入駐當地開展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 為更好的提供針對性服務,青少年社工柚柚借助活動與當地的孩子們一起制作“小MX信箱”掛在社工站門口,以便更好的傾聽農村娃兒內心深處的聲音。 ![]() 相較城里孩子而言,農村娃兒靦腆、害羞、愛躲避,他們會時不時忸怩的講述他們深處那許多不為人知的“煩惱”,他們在學著當一個小大人,用一些貶低他人的言語來保護自己,他們會笑著談論某件事,卻難掩流露出的尷尬面容,這些行為的背后,沒人去在乎為什么會形成,所以他們會選擇悄悄地將這些隱藏起來。 長期的否決和漠不關心讓他們形成孤僻的性格,別人問起之時,我很好,我什么都不需要,我自己也可以。但他們自己真的可以嗎?真的什么都不需要嗎? “小MX信箱”給出了答案。信箱掛出去的第一周,陸續有三兩個孩子投信,收到來信后,社工柚柚小心翼翼的充當“解憂人”角色,遵循尊重、保密原則進行查閱信件,并真誠耐心地進行了回信。 在回信上,為更貼合孩子們的的童真童趣,社工創造性地進行了手工信封+小紅花貼紙的制作,最后通過家訪的方式當面把信交給小朋友,這讓首批收到信件的孩子感到無比興奮,“解憂鋪”開始發揮作用了。 二、發展階段 隨著活動口碑的發酵,越來越多的孩子進行投信,甚至有住校生委托走讀生進行投信。面對信件數量陡增的情況,社工柚柚一面“歡喜”,一面“憂”。歡喜的是“解憂鋪”成功的敲開了農村娃兒緊閉的心門。 憂的問題就越來越多、越來越雜了: 1.以前都是利用晚上的時間給孩子們回信,現在信件太多了,熬夜熬到通宵都回不過來; 2.有時社工沒有及時收信,出現其他小朋友偷偷打開信箱的情況; 3.信件所涉的領域越來越多,社工的知識儲備不足,學習后再回信,恐回信不及時,且不能很好的解答孩子們的困惑; 4.信件太多,將信件一一送回存在困難。 針對上述問題,大歇社工站及時采取如下措施: (一)補充專業力量,擴充“回信”隊伍。從實體“小MX信箱”上線以來,陸陸續續已收到587封信。 通過吸納高校研究青少年課題的教授、資深中小學教師、心理咨詢師、醫護人員和律師等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作為回信“顧問團”,開展回信技巧培訓與模擬活動,形成一支27人以“回信”為主要志愿服務形式的專業隊伍。 隊伍成員我們稱之為“解憂人”,為大歇鎮內有成長困擾的兒童提供情緒輔導、正確價值觀引導以及陪伴解決問題等社會支持,促進了兒童健康成長。 (二)做好書信分類,精準回應需求。社工通過對孩子們信件進行整理,發現當前大歇村的孩子們主要有以下六大需求:(1)學習上;(2)情感上;(3)生活上;(4)同輩交往上;(5)家庭上;(6)性別上。 針對這些需求,一方面社工通過社會工作的社區活動、小組活動、個案活動三大專業社會工作方法進行回應,另一方面,“解憂團隊”也利用相關專業知識耐心的回信給他們支持、鼓舞,讓孩子們的心理上得到了慰藉,大部分困惑也得到了解答,減少了兒童的孤獨感,此外,在回信中加入思政教育,引導孩子們培養建立積極的價值觀。 (三)引入“敘事自療”,重塑信件敘事。涉事不深的青少年對自己能力的評估很難保持一種客觀性,他們自我效能的形成往往取決于以往行為的成敗經驗的歸因,如果他們對以往的失敗經驗進行內傾性歸因(即歸因于自身的人格、特性和能力)時,會將問題內化,進而造成罪疚感和自我失能; 如果對以往的失敗經驗進行外傾性歸因(即歸因于外部不可控制因素則)則可能會將問題外化,即我不等于問題,問題也不等于我,我是被問題所困擾,我應該站在問題的對立面,從而增強自我效能。 因此,在回信中,“解憂人”協助青少年擺脫他們內化歸因的敘事方式,引導其進行外傾歸因,從而實現自我增能。 ![]() (四)培養“小信使”,保障信件“安全”。當發現有孩子偷看別人信件的情況后,社工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讓他們明白隱私的重要性。 開展文明禮儀小組,利用小故事、兒童參與場景模擬的方式,讓他們懂得換位思考,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從而懂得尊重他人隱私。 開展“職業探索”活動,讓他們知道每一份工作都有職業操守以及責任,作為“小信使”,也要承擔起重任,安全護送信件回家。 定期開展信使座談會,分享送信過程的“有趣”事情,同輩與同輩之間互相支持,社工為小信使賦能,肯定他們的行為,讓他們感受作為小信使的快樂和使命感。 (五)上線“云”信箱,提升“回信”效率。為了讓住校生以及不方便到站投信的孩子也能投信,喜洋洋社工“小MX云信箱”上線,讓孩子們找到吐露困惑與煩惱的窗口,由“解憂雜貨鋪”的“解憂人”們來疏解孩子們的自卑、逆反、嫉妒、考試焦慮、厭學等不良心理。 (六)盤活閑置村校,拓展社工服務陣地。利用閑置村校,開展周末課堂等系列服務,補充“回信”服務。 1、作業輔導,鏈接本地初高中生加入志愿者,解決作業難題,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2、開展趣味活動,豐富當地兒童空閑時間生活。 3、開展自然教育,增強兒童歸屬感,以全新視角看待家鄉,拓展認知,學習未知知識。 4、開展文明禮儀,讓他們學會跟同輩之間友好相處;與家人之間和諧相處,理解家長不易;與鄰里之間互幫互助,建立良好的鄰里關系; 5、開展安全教育,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不僅僅是理論的知識,而是面對危險時,學會正確面對危險,減少最大傷害的發生。 (七)鏈接慈善資源,豐富鄉村兒童生活。喜洋洋社工鏈接樂高集團、上海華僑基金會、重慶市兒基會、重慶市慈善會等慈善資源,開展樂高積木、自然耕讀、青春自護等系列童歇課堂,通過服務輔助回應書信需求,打通鄉村兒童健康成長的“最后一米”。 ![]() “解憂雜貨鋪”運行圖 三、取得成效 (一)鄉村兒童實現自我增能。隨著活動的常態化深入開展,“解憂雜貨鋪”的書信活動形式發揮顯著成效。 一是社工與孩子們之間建立了良好信任的專業關系,成為了社工站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二是孩子們的困境與煩惱得到改善和解決。后期的來信中,孩子們主動反饋了社工介入效果,自己與家人之間的關系得到了一定的緩和,會關心他們,彼此之間的溝通增加,或者反饋通過參加活動讓自己的興趣愛好得到了發展,同輩之間的緊密度增加,營造了同輩之間煩惱共享,互相提建議的良好氛圍。 三是孩子們的主動性和主人翁意識開始有效發揮,不少孩子開始對社工站活動策劃積極貢獻自己的想法,成為了社工的小幫手。 (二)構建了鄉村兒童社會支持網絡。 一是構建“政府—社工—家庭—學校—社會”五維保護網,精準回應大歇村兒童需求。 二是形成本土志愿者主導的長效服務機制,撬動本土志愿者加入到回信隊伍,激發本土自生動力,形成鎮村引導、社工引導,本土志愿者主導的長效服務機制。 三是成功鏈接到市慈善會、市兒基會、樂高集團和上海華僑基金會等慈善資源,助力鄉村兒童健康成長。 (三)提煉本土化服務經驗。后現代敘事治療倡導“去專家化”、“主體能動性”、“多元性”、“異質性”、“自我關切”,其在家庭治療領域中興起一股新思潮,因此,本案例將“敘事自療”巧妙的融入到回信技巧中,對信件內容進行解構,并重述當事人的生命故事,使其重獲前進的動力,這為探索提煉農村青少年社會工作本土化服務經驗奠定堅實基礎。 四、專業反思 1.書信的“自療”作用。讓兒童自己理解回信內容,通過活動讓兒童增強自我認知,接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學會找到屬于自己的解決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從被動解決問題過渡成主動解決,在此過程中實現“自療”。 2.向其他社工站、未保站、救助站等推廣服務模式。拉進與兒童之間的距離感,讓其更加真實地捕捉兒童需求,發現兒童問題所在,為《未成年人保護法》提供支持。 3.緊緊圍繞服務對象即鄉村兒童的現實需求,去構建社會支持網絡。關注兒童發展,從各角度為兒童提供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網絡,倡導全社會共同維護兒童,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4.注重資源鏈接。鄉村兒童較之城市兒童在資源上更欠缺,在認知上便落下很多步,資源鏈接拓展兒童認知,讓他們更加自信,更愿意表達自己,更勇敢的展現自己。隨著一方面的需求得到解決,又有新需求,需要不斷尋找新的資源進行補充。 5.“實體信箱+云信箱”結合,多設置信箱。如在學校設置、社工站設置。無論是在校期間還是放假期間,讓兒童可以隨時將信件及時送達。 附案例: 小密盒收到了一封信件,上面寫著“在學校有個男生打我,都把我打哭了,很fǎn nǎo”于是第二天放學后,社工早早地等待著小陳(化名),見到小陳時,她正一個人在回家的路上,社工便上前說明原因,邀請小陳去社工站咨詢室。 第一階段:情感支持及情感外化 當小陳進入咨詢室時,頭一直向下,手握著書包肩帶,可以看出她愁眉苦臉的樣子,我用一只手抱著她肩膀,并拍了拍,表示安慰,讓她放寬心。 社工:“我收到了你的來信,今天能仔細地說說發生什么事了?” 小陳:(低下了頭思考了一會兒)當時我去上廁所,然后我出來的時候,那個男生就在廁所外面,然后他就用他的書包一甩就把我的眼睛弄掉了,還把我奶打翻了,導致我的書包、衣服上都是,當時我就跑回班級里了,他回到教室還在取笑我。 社工:發生這樣的事情你內心的感受是什么? 小陳:我又沒弄他,他為什么來弄我呢?是因為我長得不好看,就來欺負我?為什么我不能長得好看一點呢?長得好看就沒人欺負了? 社工:難受這個東西是什么樣子的呢? 小陳:就好像一個惡魔在抓著我不放,一直追我,讓我怕它。 社工:當“難受”出現的時候,你是怎么去克服的呢? 小陳:我會去想其他的事情,想一些開心的,去避免再次想起。 社工:這樣做有效果?可以阻礙你不去想這些事情? 小陳:暫時會不去想,有時候還是會想起,看見別人被欺負的時候,就會想到自己,我也不敢幫助別人嗎,怕遭到報復。 社工:你覺得你受到了校園霸凌? 小陳:(猶豫了一會兒,小聲說)可能吧。 社工:老師是怎么看待這個事情呢? 小陳:罵了他幾句,讓同學給我道歉了。 社工:那你家長又是怎么看待這個事情呢? 小陳:祖母讓我打回去,我的媽媽說她在手機和老師說一下,但我覺得這樣不好,因為老師說了他還是會這樣做。 社工:當難受出現的時候,對你會有什么影響? 小陳:有時候上課走神就會想起這個事情,晚上睡覺有時還會害怕,就睡不著覺,就會越想越難受,有時候就會哭。 社工:當你哭的時候,有其他人知道? 小陳:祖母,但是我不會說。 社工:為什么會不說呢? 小陳:我怕她說我沒出息,都不敢還手打回去,只知道自己哭。 社工:發生這件事之后,你們關系改變了? 小陳:當時老師讓他給我道歉了,讓我們握手和好,老師走了,在我一個人的時候,他會來說我,就知道告狀,打不過我的膽小鬼。怕再次被他欺負,我就沒有理他。 社工:你是怎么做到自己受傷害還跟他和好呢? 小陳:我怕他讓其他人都遠離我,讓我一個人玩,沒有朋友,我就更害怕了。 第二階段:探索及重塑故事 社工:剛剛你說怕你自己沒有朋友玩,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呢? 小陳:跟我一起玩的他們都膽小,我怕他們也被欺負了,我就只能一個人了,這樣太孤單了。 社工:他們也被欺負,以前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小陳:以前小時候,村邊女孩子比較多,男生少,那個男生就是老大,說什么就得聽他的,只要誰惹他了,他就會來欺負我們,籠絡其他人,就冷落惹他的人。我害怕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我沒有自信能夠讓他們都站在我這邊,我就不敢了,寧愿自己多受點欺負,保護友誼。 社工:有沒有什么時候變得不再怕的時候,能夠自信地面對他們。 小陳:有,畫畫的時候,我很喜歡畫畫,還有參加了你們的活動,上次的文明禮儀讓我印象深刻。 社工:能具體說說? 小陳:上次開教室文明,你讓同學上臺表演,當時我內心挺害怕的,我就自己在旁邊看,你讓他們談他們霸凌者及受害者的感受時,從他們的回答中,我找到了感同身受,有的人欺負別人,是因為他被欺負了,然后報復的,以此循環,欺負別人,也有勇敢面對的欺負還回去的,那個同學也喜歡畫畫,慢慢地我跟她熟悉了,有時候我們會一起畫畫,有次我就告訴她,“我曾經也被欺負過,我很害怕,但聽你說了之后,我覺得你特別勇敢,要是我能向你一樣就好了。”她告訴我:“不要害怕,以后我們都在一起,別人來欺負你,我們就一起還擊回去,他們肯定不會再來欺負你了。”當時我覺得特別感動,我們還一起畫畫了,把曾經欺負我的人畫在紙上,畫了一把大叉,就感覺是他被我打敗了,這樣我就感覺不害怕了。 社工:看到你找到了知友,還突破了心理防線,為你感到欣慰,當你發生這樣的改變,你怎么描述你自己呢? 小陳:我發現自己沒有以前那么害怕了,可以變得更加自信。 社工:你的自信展現在哪些方面呢,能分享一下? 小陳:我不再怕欺負我的那個人了,我能勇敢地面對,以前回答問題別人就說我裝好學生,現在我知道的都會積極舉手回答,我喜歡畫畫,我同學說我畫畫的時候特別認真,說我專注的樣子很好看,畫的畫也很好看,現在我的朋友也變得更多了,他們也覺得我比以前更加自信,也更愿意和我一起玩了,在家里跟家人聊天也會多說一點,還會分享一些好玩的事,上次拿回了你送我的照片,祖母看見了特別的開心,還讓我好好的謝謝你呢。(臉上笑得特別開心) 社工:看到你這么大的變化,我也很開心,你以前說是因為你長得不好看,所以被欺負,但現在你有自己喜歡的愛好,并且得到了認可,我想你也不會因為你自己覺得長得不好看而感到煩惱了,因為你有你自己的獨特之處,所以你被欺負不是因為你的問題,而是施暴者的問題。 社工:我很好奇,之前因為受到欺負,最后的結果也不是你想要的,所以導致你不敢跟任何人講,將情緒放在心里一個人承受,是怎么做到這次將你的情緒發泄出來呢? 小陳:因為把這件事壓在心里給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對很多人沒有信任,我的朋友也變少了,這讓我覺得孤單、難受,一個人會很無聊。 社工:那說出來之后呢?感覺怎么樣? 小陳:感覺不會那么難受,自己也輕松了很多,朋友們更加理解我了,我也不會那么無聊。 社工:那這個過程對你的意義是什么? 小陳:讓我知道了一個人悶在心里是無法解決的,只會讓自己更加難受,說出來了就覺得沒有那么重的壓力了,心情也好得多,現在我也足夠強大了,他們也不敢欺負我了,甚至怕我,但是我不會報復他們的,這樣是沒有意義的。 社工:如何現在來評價當時那件事,你會怎么說? 小陳:如果是以前,我覺得自己還是有點懦弱,但現在我覺得它已經過去了,我現在每天都很快樂,那件事我也不會再去想了,我要好好學習,以后會更加厲害的。 社工:從這件事,你有收獲什么不一樣的經驗? 小陳:嗯,我覺得有不好的情緒時,不要一個人生悶氣,要把情緒釋放出來,不要把自己關起來,那樣自己會很害怕,就走不去,久了就越來越孤單,不去逃避,勇敢面對,我相信好的人還是很多,總有人懂我的不好情緒,能夠安慰我,給我力量,還可以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將情緒發泄出來,自己就會輕松很多的。 社工:很開心你也看到了自己的變化和成長,也變得越來越勇敢了,看你自信地樣子真的很好看,希望你以后能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第三階段:固化新故事 小陳決定放棄過去被欺凌的事件,開始與我們一起探索她本身更多的可能性,不為過去所糾結,根據自己的興趣,將不良情緒轉移,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邀請參加社區活動,建立一個友好的環境,讓她充滿安全感,交值得的朋友給予支持,形成堅強的后盾,讓她學會以后無論到任何地方,都能較好地適應,更加自信地面對每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