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嘟早上的起床氣沒了,但是起床以后的拖拖拉拉能讓我們有個混合雙火的早晨,到早餐已經上桌,牙還沒刷好。 他的日常流程是,先東摸摸西摸摸,沙發上有本書,桌子上有個魔方,都能讓他有個20分鐘的緩沖期,好不容易在我們的三催四催甚至放狠話之下,走向了衛生間。牙膏擠好,水接好,坐在凳子上,先是自我哼唱幾句,再是各種嘀咕,牙刷遲遲不見進嘴巴。這個過程有5分鐘的話,花在刷牙上只有一分鐘。 因為早上刷牙拖拉這個事,挨了不少批評,但沒用,人家依然我行我素。昨天又是靈光一現,問他“爸爸媽媽是不是很久沒給你買東西了”,他說是的,我說那來個刷牙集大拇指的活動,集齊10個,可以兌換10塊以下的獎品,要求是早上一起床就去刷牙,如果出現爸爸媽媽提醒或者催促就不算。 欣然同意,還不忘提醒我們不要隨便催他刷牙。 今早,一下樓就徑直走向了衛生間,倒水擠牙膏刷牙一氣呵成。這一幕,至少愉悅了我們。 刷完牙,他要求自己畫大拇指,拿筆的時候發現家里有個星星印章,替代了,他很慎重的蓋了章,寫了日期。 不得不說,孩子畢竟是孩子,幼兒園階段玩爛了的把戲,三年級了依然受用。 人的本性。我們依然會為了優惠活動等到凌晨,依然會為了滿減去湊湊單。有些好處擺在面前,犧牲下別的,似乎無所謂。 漸漸發現,對小嘟,直接揍一頓和激勵政策,是最管用的。這些雞毛般的小事沒到揍一頓的程度,但天天都上演,嘮叨催促說教又讓我們疲憊不堪,激勵政策確實立竿見影,至于后續力量足不足,能緩和一段時間,也算是讓我們喘口氣。 人的本性。所以“威逼利誘”里,利誘的受眾更多,效果也更好。 最近給自己的生活日常塞進了兩項任務。一是持續地寫生活日常,走在那條實現夢想的路上。二是建了親子共讀的打卡群,幾個志同道合的媽媽,人不多,自嘲號召力不夠,但轉瞬一想,這就對了啊,走精品路線,是發起人,也是傾聽者。 另外志愿者的工作還未結束,一天天這樣過下來,忙碌且充實。 嘟爸說,你終于踏出了走出舒適圈的那一步。 大約是小嘟上小學以后吧,他對我沒有追求的狀態頗為焦慮。他希望我能把過多的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出來,這是對已經逐漸長大的小嘟最有幫助的教育;希望我能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不要求轉換成經濟價值,但做著一些事,就意味著一個人的生活不是靜止的;希望我能有一個圈子,是同樣的“詩和遠方”。 嗯,有很長一段時間連自己喜歡什么都不知道,還一度以為就喜歡做個媽媽。也沒啥特長,做媽媽應該不算是特長吧,寫寫酸文倒是可以,但筆力太淺,修為不夠,前幾年只寫得出育兒日記,也只能被孩子的某一個瞬間觸發靈感,囿于此,也是很難受的。嘗試著看社會新聞找素材,去知乎上找觀點和打開視角,刷各種類型的視頻激發靈感,失敗了。真不如和嘟爸吵一架,這更能文思泉涌。 嘟爸說喜歡看我寫的那些細水長流的東西,娓娓道來,心安。 大概因著這句話吧,激勵到現在。感覺有點不像人,利誘無用,軟語才夠!抑或是,本質上是個缺乏自信的人,偶爾的肯定,就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