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對車輛的選擇一定要全盤考慮,2014年9月,我計劃走川藏線,就因為車輛問題最后在路途中重返,自駕游車輛需要具備4大優點缺一不可,否則會讓你腸子悔青! 因為是第一次長途自駕游,提前也看了很多攻略,但最主要還是糾結車輛問題,當時我自己是轎車,底盤離地間隙116mm左右,太低了不具備跑爛路的條件,剛好朋友要去外地出差想借我的車,他有個眾泰SUV,想著底盤高肯定沒問題了,于是我們就換了車。 ![]() 當時準備從亞丁、稻城走最南線經過梅里雪山再到西藏芒康,看了稻城到梅里雪山只能繞318,看了有網友說能走縣道到梅里雪山,于是走省道217,那路況真的不用說了,好幾段路,經過夏季雨水沖刷后全是大坑,直接托底,好在底盤高,問題都不大,后面遇到一個20多公里的長上坡,而且坡大彎急,1.5T排量居然有一個彎道上不去,尷尬了,折騰了好幾次都不行,只能找路上其他好心司機拖車救援。 后面才發現車輛動力明顯不足,換擋偶爾熄火,小問題一堆,那路段根本沒有修理的地方,終于熬到了一個小鎮上,修車師傅大概看了看,也沒法確認是什么問題,師傅說平時沒修過眾泰,按經驗來說可能是變速箱故障,建議我們慢慢開到縣城維修,離縣城還有40多公里就罷工了,折騰一晚上終于在拖車上弄到縣城,拖車費1200,很貴但在那些地方你沒辦法! 到了縣城換了2家修理廠都說要等配件,至少等10天左右,但是有個臨時的辦法可以先修理,是可以開,但是隨時可能拋錨,沒辦法了,修吧,修了后車是沒法繼續進藏了,再說這么折騰也沒太多心情旅游了,乖乖從318出藏回家。 ![]() 后面長途自駕慢慢有了經驗,之前遇到的很多問題基本都是可以提前避免的,對于喜歡自駕的朋友,我總結了一些經驗僅供參考。 自駕游需要結合自己的經濟情況,然后根據路線來選擇相應的車型,如果只是偶爾長途旅游,不進藏,不走317、318這些路,也就是在大城市之間的長途自駕,那選擇中大型轎車和SUV都可以,個人更傾向于中大型轎車,高速路段多,舒適性真的很重要,而且從安全性、油耗等綜合來看當屬轎車優勢大。 但是如果想體驗一下走317,那轎車就別想了,通過性實在太差,這是最大的不足,習慣了城市周邊的生活,你很難想象到其他山區路況,雖說這幾年整體路況好了很多,但有備無患,自駕游就是要感受那種無拘無束無心無肺的自由感,一旦被其他雜事摻雜,心情自然大打折扣。 ![]() 在選擇車型時候需要綜合考慮到個人經濟情況,車輛空間、改裝范圍、安全性、舒適性、整體車況穩定性、復雜路況車輛通過性、車輛動力系統等多個方面,每一個方面都直接關系到整個旅途。 第一、從個人經濟情況看如果對車輛預算在30萬以內,那就不要想著房車了,拿目前市面普遍自行式C型房車來看,實際綜合較好的都在30以上,30以下只有實際體驗才知道他其中的痛點。選擇房車還要考慮宿營地取水、接電等等是否方便,同時高速過路費、油耗等等方面,排量怎么也得2.5甚至都是3.0以上吧,這也是一筆經濟賬。 但是對于30萬以內中大型轎車、MPV、SUV來說可選擇的車型就很多了,當然了如果不考慮經濟那選擇空間就更大了。 第二點、考慮車輛空間以及改裝問題長途自駕游,睡覺、車輛存儲空間是考慮的其中一個重點,很多自駕游都是選擇車上睡覺的,隔三差五再到旅店好好休息調整,車上睡覺真的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我記得第一次睡車里,那一夜醒了不下10次,尤其車輛空間小,伸個懶腰都不能敞開伸,而且總會有種小壓抑。 ![]() 所以一定要選擇大空間,那無疑是SUV了,個人并不推薦MPV車型,MPV設計的初衷就是針對日常家用或者偏商務型,更多是在舒適性和可乘坐人數上優勢,其通過性遠不如SUV,尤其最幾年有些SPV車型底盤和轎車差不多了。 大空間車輛,也能讓我們旅途帶上更多的隨行物品,如果一個人自駕還好,要兩個人那轎車就別想了,隨行物品都很麻煩,還得車頂棚裝個貨架。還要考慮到車輛內部、外部改裝尺度,盡量選擇可簡易拆除后排座椅或者平放座椅,包括車內電氣線路改裝的安全性等等都要提前了解。 常見SUV車型空間基本上都可以滿足我們晚上擺氣墊床,即便是1米八大高個,其空間也可以滿足,這些方面轎車的優勢就不明顯了。 第三點、操控性、舒適性最近幾年的SUV都是主打通過性的同時兼顧了操控性、舒適性,并沒有像前幾年那些車型,對于操控來說,我們自駕游要求并沒有那么高,常見的同級別車都差不多,完全不會影響我們的向往自由的心。 ![]() 長途自駕很多時候就是邊走邊看,一路上都是風景,像SUV視野感覺就好很多,美景盡收眼底!雖然舒適性沒有同級別轎車好,但是像自駕很多時候都是省道、國道,路況原本就很一般,再好的舒適性也沒法展現出來,因此也可以忽略。 第四點、行車安全性車輛安全性我們這里就從碰撞安全和車輛行駛穩定性兩個方面來說,SUV車輛前后防撞保險杠位置都比轎車高,對于激烈碰撞事故來說,SUV相對來說其碰撞點比轎車高,前防撞梁就能夠發揮出較好的吸能作用,SUV回彈性大,保護作用會更強,有國外汽車安全研究測試表明,事故中轎車死亡率幾乎是SUV車型的2倍,這也能看出SUV的優勢。 但是SUV底盤高,車身較高大,其行駛途中穩定性的確是不能和轎車相比的,發生側翻系數高于轎車,但是也正是SUV車型大,重量大,對于是事故中,被擠壓或者撞擊后反彈的二次損害相對就比轎車小。 當然了對于安全性這個話題其實沒有可比性,更多還會在人的因素,和個人駕駛技術、經驗等等有較大關系,這里就不再贅述。 ![]() 第五點、復雜路況車輛通過性這一點是長途旅行考慮的重點,就像我第一次的經歷,很多山區路況是真的差,轎車很容易托底,時刻都在提心吊膽,一旦底盤油底殼、變速箱底端等被磕壞,那非常麻煩,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修理是很大的問題,而且還很貴,更多是耽擱時間。 當然了在進藏路上也遇到不少轎車自駕的,但整個旅途下來,很多都會說選SUV的重要性,同樣在那些地區極少有本地人開轎車的,如果說能選擇,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轎車。 第六點、車輛動力性能長途自駕車輛動力肯定是越強越好,但是動力好,其排量自然也大,最值油耗也高,似乎不劃算,那只能選擇中等偏上的,比如像進藏,肯定優先選擇帶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高原崎嶇含氧量較低,對于自然吸氣發動機來說氧氣利用率太低,動力大打折扣。 ![]() 就像我第一次開的就是自然吸氣的發動機,當時海拔大概在3000米左右,加上是小排量,爬坡的時候動力已經明顯不足。因此長途自駕最好選擇1.8以上排量,像現在2.0T基本是沒問題的。但是對于2.0 第七點、自救脫困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那肯定是選擇四驅,或者至少也要后置后驅車型,在遇到泥潭、路面崎嶇坑洼地段、泥沙平地、高原雪地等等這些復雜路況時候,有個后驅或者四驅立馬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對于自助脫困來說非常重要。 綜合上面所說,我們來看看常見哪些SUV車型比較符合,比如漢蘭達、馬自達CX系列、哈佛系列、本田CR-V、豐田RAV4、寶馬X1、XT4、標志4008等等這樣一些常見車型,我個人自駕過漢蘭達、哈佛H6空間上H6相對緊湊了一些,但還是夠用,如果是H9那空間上和漢蘭達就差多了,睡覺、隨車帶東西都不會太擠。 ![]() 從動力上來說,都有2.0T渦輪增壓發動機,220匹馬力都夠用了,再加上也都是前置四驅,雖然這個四驅配置算是四驅中一般的,但總比兩驅來說太多了,懸架方面同級別的車型都差不多,前置麥佛遜式后置多連桿,算是中等試舒適度還可以。 油耗上漢蘭達略高,但對于2.0T排量來說也算是很經濟的了,我們再來看看都是70多升大容量油箱,對于長途自駕來說,油箱大小也很關鍵,山區很多時候一輛百公里見不到加油站是常有的事。 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對自駕游車型選擇也是一樣,青菜蘿卜各有所愛,我在這里只能站在大眾角度來說說普遍性的問題,至于具體車型這個就很多了,在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但盡量不要選冷門車,在很多小地方維修是一個大問題。 總體來說,如果是經常長途自駕游,還是選SUV可能會更適合,如果日常偶爾長途自駕,更多是城市生活,那選擇中大型轎車或者SUV都可以,總之自駕游車型重點是看空間、通過性、安全性、動力性能這四個方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