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鑒,可正衣寇;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大家好,我是老兵。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五胡亂華曾給中華民族的漢人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被稱為北方小數民族的胡人向來以兇殘、殘暴著稱。如果按照殘暴程度來排名的話,羯族要排在胡人的首位。 羯族是匈奴十九個分支中的一個,在兩漢時期匈奴人被漢朝打敗,有部分匈奴人不得已只能逃亡西域,其中就有些匈奴人跟西域各個少數民族結合,最終融合成了羯族。羯族人繼承了匈奴人勇猛好戰的天性,喜弒殺、異常殘忍。 據《魏書》記載,羯族人之所以被稱為“羯”是因為他們在進入中原之后,最早是居住在今天山西上黨武鄉縣的羯室地區,所以將他們稱為羯胡。 羯族到底有多殘暴,看看《晉書》是如何記載的:有一次,后趙的明帝石勒出兵“采掠無所獲,軍中大饑,士眾相食”。 也就是說,羯族的頭人石勒,在一次出兵時因沒搶到東西,導致軍中出現嚴重饑荒,士兵們互相吃了起來。 這一記載,也側方面印證了北方的胡人來中原掠奪的時候為了減輕戰爭負擔,是很少帶口糧的,全靠搶。 羯族入中原搶劫時,最喜歡劫掠漢族女子,畢竟漢人女子是生活在相對文明和富裕的中原,比胡人女子更有女人味。劫持這些漢人女子除了給羯族戰士們蹂躪以外,還是他們的的口糧,把漢人女子稱為“兩腳羊”,就是用兩只腳走路的“山羊”。而漢人的男子基本就死在了羯族人的刀下,連做口糧的機會都不給。 羯族軍隊侵入中原,比倭寇日本鬼子的“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更殘暴無比,奉行殺光男子、搶光財物、吃光女子。 羯族人的殘暴,以及在匈奴中的強大,使得羯族人在北方建立了“后趙”這個政權。 后趙(319-351年),是十六國時期羯族首領石勒建立的政權,共歷七帝,享國三十三年。 石勒是何許人也? 上黨武鄉人,身體壯健雄武,有一身騎射的好功夫。 在西晉永安年間,跟隨流民帥汲桑,投靠成都王司馬穎部將公師藩。 在西晉王朝八王之亂以后,投靠了漢光文帝劉淵,平定河北和江漢地區,累遷幽并二州刺史,倍冊封汲郡公。 后以襄國為根據地,重用謀臣張賓,消滅王彌、幽州王浚、并州劉琨、冀州邵續、遼西段匹磾,占據幽并冀三州之地。 318年,靳準發動平陽政變。石勒看到靳準都反了,于是也決定正式與漢趙決裂,于319年自稱大趙天王,建立后趙,定都襄國,平定關中地區,擒殺茍晞和曹嶷,滅亡前趙,南掠晉土,北侵代國,推動后趙成為北方地區最強的國家。 匈奴畢竟是匈奴,羯族人搞打仗這種野蠻的活還行,但要治理好一個國家那比我們漢族人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公元333年,石勒就死了,他死后的第二年,侄子石虎篡位,并遷都到鄴城。 這個石虎的殘暴比起石勒來,不輸分毫,殺人如麻、征役無時、大興土木、荒淫無度,導致社會矛盾尖銳,百姓生活悲苦。 石虎死后,為爭帝位,石虎的諸子之間開始互相殘殺,石虎的養孫冉閔(胡人名字叫石閔)坐大攬權,冉閔作為已經被胡人胡化的漢人,因胡人不愿為己所用,下令屠殺羯胡和不支持自己的人。 冉閔宣布第一道命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意思就是匈奴、羯、氐、羌、鮮卑和巴氐這“六夷”,膽敢拿起武器,立即斬首。 接著宣布第二道命令:與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他讓人打開城門,結果方圓百里之內的漢人紛紛進城,而匈奴、羯人等胡人紛紛離開。 后來,冉閔又發出了“殺胡令”:“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 命令一出,一天之中,胡人被漢人斬首的多達數萬。冉閔也親自上陣,帶領漢人屠殺胡人,不論貴賤、男女、老幼,統統殺死。胡人總共被殺掉有二十多萬,基本也是滅族的地步了,沒殺掉的后來逃到了歐洲,開始霍霍歐洲人。 從此之后,匈奴中以殘暴居首位的羯族人,就這樣被冉閔消滅了。后面的歷史,漢人雖然繼續被匈奴殺戮過,但再也不是羯族人。 ▲如果喜歡,請將本文或本公眾號推薦給您的朋友和家人。一起“鑒古通今”學歷史、傳承中國正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