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哪些國家有完整的工業體系? 播報文章 2022-10-22 14:56河南 關注 有一種火柴叫洋火,有一種水泥叫洋灰,有一種釘子叫洋釘…… 曾經的中國工業一窮二白,要啥啥沒有,全都靠進口,今天的中國工業不一樣了,要啥有啥,全面,全能! 我們只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工業強國幾百年走完的路,而且還完成了彎道超車,搖身一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國。 曾經,中國制造只占世界制造業的3%,2009年,中國制造占世界制造業的18%,2018年,中國制造占世界制造業的28.4%,2025年,中國制造將占世界制造業的40-50%,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統計顯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全門類工業體系的國家!工業門類可以分為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全門類、獨立、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注意,是唯一一個! 工業化可以是一個點,可以是一條線,也可以是一個面。 所謂點,指的是某一種產品很有競爭力; 所謂線,指的是某一種產業很有競爭力; 只有面,才算得上是完整的工業體系; 有點有線,可以提升經濟能力,但不足以成為大國,只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才能讓一個國家成為超級大國! 從18世紀工業革命至今,只有3個國家擁有過完整的工業體系!19世紀,那是屬于英國工業的時代; 20世紀,那是屬于美國工業的時代; 遺憾的是,屬于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如今,是屬于中國工業的時代! 德國跟日本雖然也都有很強的工業體系,但很遺憾,德國和日本的土地面積太小,人口數量太少,資源太少,所以,他們沒辦法擁有全門類的工業體系,只能在某些領域做到極致。 德國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所以,他們聯合其他歐洲國家,打算搞一個歐盟,擴大市場,擴大土地,擴大人口,這樣才有可能承載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 其實,印度有機會在中國之前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可惜,有機會他不中用!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面積也不小,而且在發展過程當中,先后得到了英國、蘇聯和美國的支持,完全有機會創造出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然而,印度并沒有把握機遇的能力。 1858年,英國對印度實施了殖民統治,期間,英國人對印度人還是很不錯的,在印度修建了一個完整的鐵路系統,幫助印度發展工業,短短幾十年,印度就從一無所有,變成了世界八大工業國之一。 1947年,印度獨立,接手了一個很先進的工業體系,之后,他們開始學著蘇聯搞經濟,蘇聯解體之后,他們又跟著美國學本事,遺憾的是,他沒學到美國的工業,反而學到了美國的金融,直接完成了越級。 到頭來,印度的工業還是沒能得到發展,至今還在使用英國幫忙建造的鐵路,低端制造業發展不起來,高端制造業更是無從下手,只能眼瞅著被我國彎道超車。 說起中國的工業體系,還得說一下蘇聯當年援建的156個項目,這為中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想當初,咱們跟蘇聯的關系還是很不錯的,所以,蘇聯才愿意給我們提供156個援建項目,當然,蘇聯也有一些屬于自己的打算,他們認為,這些援建項目應該放在東北地區和沿海地區。 當時,東北地區是我國最完整的工業區,最適合工業體系的發展,沿海地區相較于內陸來說更發達,工業體系也更完善,所以,將156個援建項目放在這些地區,發展的勢頭最好。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蘇聯的建議很好,其實,很多人都認可了蘇聯的建議,可是,偉人卻看出了兩個問題! 1,把156個項目都放在東北和沿海,可以跟蘇聯的工業體系聯系起來,蘇聯就有控制的便利。 我們可以跟蘇聯成為朋友,我們可以接受朋友的幫助,但我們絕不愿意成為任何人的附庸,所以,不能被牽著鼻子走,更不能被控制。 2,東北地區也好,沿海地區也好,雖然發達,但是距離敵人的位置太近了。 那個年代,并不是一個和平的年代,如果把所有的工業體系都放在東北和沿海地區,一旦發展戰爭,所有的工業體系都將受到波及,即便人家只是騷擾,那我們也無法安穩發展。 考慮到以上兩個問題,我們并沒有接受蘇聯的建議,沒有把156個項目放在東北而沿海,而是放在了中西部。 當時,相較于東北和沿海地區來說,中西部是很貧瘠的,有些地區連鐵路都沒有,想要在這樣的地區發展工作,想要看到成績,進度肯定要慢一些。 可是,我們不能因為一些地區貧瘠就放棄他,相反,越是貧瘠的地區,就越要加大發展力度,這才是真正的全面發展,這才是公平公正! 從此,貧瘠的中西部地區就被插上了一雙名為“工業”的鋼鐵翅膀,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從那時起,中國工業就開始了快速發展,直到今天,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 你可能會疑惑,難道美國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嗎?曾幾何時,美國也曾擁有過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可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就開始去工業化了,他們把一些中低端、高污染的工業去除,專門發展高尖端工業,并以此來薅全世界的羊毛。 說得簡單一點,美國現在的工業體系是這樣的:賺得少的不做,污染大的不做,可以薅羊毛的一定要做! 有人說,美國是為了利益最大化,所以舍棄了一些不必要的工業,如果他們想做完整的工業體系,隨時都可以做,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我們從生產口罩的角度來看一下這個問題,2年前,全球的口罩短缺,每一個國家都開始著手生產口罩,可是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口罩生產起來竟然如此麻煩,標準竟然如此之高,一時間,不少國家都犯了難,無法大量生產。 難度是體現實力的最佳途徑,中國制造面對著同樣的難度,可我們的工業體系能在短時間內轉型,原本生產被子的可以生產口罩,原本生產汽車的也能生產口罩,短短一個月之內,全國日產量就3000萬飆升到3億,這就叫做實力。 反觀美國,想要重整基礎工業的時候,卻發現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缺這少那,連最基本的工人培訓都要浪費大量時間,效率更是一點都沒有,最終還是得依賴中國制造。 事實證明,美國在30年去工業化的過程中,已經失去了基礎的工業能力,他們想要重新擁有,還得從頭再來,并不是想有就有那么簡單的。 美國當然可以重整中低端產業,可是,他們將會付出巨大的成本,浪費大量的時間,即便是重整完成,也很難負擔勞動成本,所以,美國大概是很難再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了。 現如今,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我國雖然擁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然而,工業體系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體系一直在變化,門類會越來越多,我們必須要一直努力,才能保持現在的成績。 現如今,人工智能機器人越來越普及,未來,機器人會取代大量的勞動力,工業4.0的時代即將到來!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中,中國和歐美國家幾乎可以壟斷整個工業體系,自動化出現之后,一些落后國家的工業大門會被永久關閉,以為在自動化面前,勞動力是沒有任何優勢的。 李開復曾經說過:工業4.0時代到來之后,中國將會成為最后一個通過制造業脫貧的大國,其他的發展中國家再也沒有機會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中國人用汗水換來的,中國勞動人民最偉大! |
|
來自: acerbookstore > 《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