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對劉伯承是非常賞識的。 老覃在上個月寫的《1929年,毛主席想讓兩人來接替自己和朱德的工作,彭德懷強烈反對》一文中提到,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結束后,中央根據當時共產國際的指示,于1929年2月7日起草了著名的“二月來信”,要求毛主席和朱德離開紅四軍,返回中央總結和整理武裝斗爭的經驗。 毛主席不同意中央在“二月來信”中對客觀形勢和主觀力量的悲觀估量,但他表示出“一切服從中央”的態度,提出“中央若因別項需要朱、毛二人改換工作”,可以讓劉伯承和惲代英來紅四軍接替,他說:“兩人如能派得來,那是勝過我們的。” 不過,因為革命形勢的變化,劉伯承和惲代英最終沒有到紅四軍接替毛主席和朱德的工作。 劉伯承于1927年底奉派赴蘇聯學習軍事,到了1930年夏才歸國。 劉伯承歸國后,先是在上海協助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到了1931年11月初才來到瑞金,隨后擔任了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 老覃在前段時間寫的《1932年,任弼時、項英宣布解除毛主席的軍權,王稼祥急得氣沖斗牛》一文,時任蘇區中央局代書記的任弼時于1932年10月1日在“寧都會議”上宣布撤消毛主席的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時,劉伯承雖然只是列席會議,沒有表決權,但他當時是同意任弼時的做法的。 周恩來負責起戰爭的領導總責后,劉伯承也就擔任了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協助朱德、周恩來在前方指揮作戰,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作戰的勝利。 老覃在多年前寫的《毛主席說劉帥是神龍下凡,多方贊美,劉帥有事愧對主席,懊悔不已》一文中還提到,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期間,劉伯承受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的影響,寫了一些針對毛主席、彭德懷、林彪等人“游擊主義”的理論文章,說這是“一種狹隘守舊的經驗主義戰術”,不能打正規戰,不能實行大兵團集群作戰。 但是,紅軍陣地的不斷丟失,使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要求李德停止打正規戰、攻堅戰、消耗戰。 他在《戰斗》雜志上發表了《現在游擊戰要解答的問題》、《到敵后展開游擊戰爭的幾個教訓》等文,呼吁運用游擊戰。 因為和李德頂著干,他被博古撤銷了總參謀長職務,降任為第五軍團參謀長。 到了部隊中參與實際指揮作戰后,他對毛主席的高超軍事才能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從此衷心擁護毛主席的主張,忠心耿耿,此生不渝。 長征初期,劉伯承協助第五軍團的軍團長董振堂執行后衛任務,掩護中央機關通過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 黎平會議過后,中革軍委在12月19日對部隊進行了部分調整和縮編,其中將第1、第2縱隊合編為軍委縱隊,以劉伯承為中革軍委總參謀長兼任軍委縱隊司令員。 這一下,良駒得意自奮蹄,英雄建功展大才。 身為軍委縱隊司令員的劉伯承指揮先遣部隊突破烏江,智取遵義。 老覃在昨天寫的《林彪在遵義會議上是啥表現?為何聶榮臻和李德的回憶截然相反?》一文中提到:在遵義會議上,劉伯承全力支持毛主席,嚴厲指斥他的“老校友”李德。 他指著李德說:中國的國情和蘇聯天差地別,為什么要把蘇聯軍事院校那一套正規戰、陣地戰的打法搬到中央蘇區來?沒有本錢打什么“洋仗”?以后打仗我們就聽毛主席的,毛主席是有什么本錢就打什么仗! 毛主席在遵義會議中獲得了軍事指揮權,劉伯承積極協助毛主席組織指揮了四渡赤水、二進遵義等戰役,帶領部隊跳出了敵軍包圍圈,搶占皎平渡,渡過金沙江,進入了四川涼山地界。 在四川涼山彝族地區,紅軍遭到了不明真相的彝族群眾和彝族部族武裝的阻擋。 在這種情況下,劉伯承要求戰士們嚴格執行黨的民族紀律,以心交友,以誠待人,絕不與受苦受難的彝族同胞結怨。 彝族首領小葉丹被紅軍隊伍的誠意打動,請求與劉伯承結拜為兄弟。 劉伯承求之不得,欣然應允。 1935年5月22日,劉伯承與小葉丹在彝海邊正式結義。 他按照彝家規矩,和小葉丹交換了雞血酒,一飲而盡,然后雙膝跪地,上拜蒼天,下拜黃土,互發毒誓,結為金蘭之好。 這樣,紅軍得以順利通過了彝族地區。 走在后面的毛主席等人沿路得到了彝人的歡迎和歡送。 毛主席一問之下,知道是劉伯承已與彝族首領小葉丹結下了生死之約,不由得感嘆說:“諸葛亮七擒七縱才收服了孟獲,劉伯承卻不開一槍一彈就收服了小葉丹,真了不起呀。” 5月26日中午時分,毛主席和朱德、周恩來等人來到安順場,劉伯承已經在村頭等候多時了。 毛主席拉著劉伯承的手,一同走進先遣隊司令部,興致勃勃地問:“你真的跟小葉丹跪在地上結拜為兄弟了嗎?” 劉伯承說:“真結拜為兄弟了,彝人有規矩,只有兄弟之間才能讓出道路,我和他結拜了,咱們的隊伍就可以順利走出彝人區了。” 毛主席笑嘻嘻地問:“那么,按照彝人的規矩,他們在結拜時是先跪左腿呢,還是先跪右腿呢?” 毛主席的話一下子就把劉伯承給逗樂了。 |
|
來自: 行云流水vmmxd6 > 《中共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