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寒氣傳遞給公司每一個人”,任正非這句話再次讓我們看到,中國企業生存環境正面臨著嚴峻挑戰。疫情的久拖不絕、中美貿易戰,乃至數字化轉型,都讓身為中堅力量的管理者不得不擔負起更重大的責任。 環境、業務和職業的三重挑戰,讓我們意識到:傳統以管理知識積累和業務技能學習為主的企業培訓,無法滿足組織中“人才”的需求,現在我們都需要企業教練。企業教練這個蓬勃發展的職業也成為炙手可熱的商界話題。 企業教練,既親近又模糊的職場身份 ICF(國際教練聯合會)這樣定義教練:教練作為一個長期伙伴,旨在幫助客戶最大限度地激發個人天賦和職業潛能, 實現個人價值,成為生活和事業上的贏家。 現代的企業教練則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美國人添·高威發現一名網球教練本身并不是網球領域的專家,但卻能培養出這個領域非常優秀的運動員。受此啟發,添·高威總結出“真正的對手不是比賽中的對手,而是自己頭腦中的對手”,正是自己習慣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以及內心的自我設限阻礙了我們獲得更大的成功。用到企業培訓上,這個理論也受到越來越多500強公司的重視,甚至贏得了硅谷明星企業家的信任。 相比之下,企業教練理論全面引入中國不到十年,在整個企業培訓服務市場中還處于相對邊緣的早期狀態。大型企業普遍缺少認知,國內還沒有真正成規模的教練機構,高水平的教練相當稀缺,身份模糊。為此,《中歐商業評論》推出“2022年中國企業教練白皮書”,這使我們看到教練文化的落地和教練式領導力的未來。 ![]() 關于“人”的激發 對于未來的企業發展,很多高管表示:我們最搞不定的是“人”。 伴隨著生存環境的轉變,各個行業中經驗專家的影響力可能會越來越小,未來需要的是一種“群體智慧” ,需要一種更加直覺、敏捷和溝通協作的方式。管理者需要建立應對變化的心態和思維,清晰的角色定位和長期的愿景指引。當行業變革速度加快時,傳統的管理觀念會導致企業的管理沖突增加。 另一方面,要打造新組織,其基石也是人的轉變和提升。當過了紅利期的時候,企業必須開始考慮:我的人怎樣變得高效,怎樣降低成本,怎樣激發員工,怎樣精細化管理。我們必須看到,組織和戰略變革需要人的發展同步,人是新的組織流程和機制形成的催化劑。 此外,新生代的管理者呼喚新的領導力。我們可以看到,90后員工已經成為了新經理甚至更高崗位的管理者,年輕的新技術創業者也在不斷增加,企業的快速擴張需要年輕人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他們同樣需要被激發。 正是在新環境、新組織和新管理者的推動下,中國企業開始注重教練文化。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老板希望高管團隊能夠和自己對話討論,而不僅僅是執行,也希望他們能用教練的方式輔導下屬更快成長,這樣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用科學的方法修“心” 有人說,教練就像鏡子和光,越居高位,就越需要“鏡子和光”。企業教練的作用點正是組織中的“人”,是通過人的變化去產生對企業相應的改變。企業教練對人的改變通過三個層面進行:從認知和心智層面入手,改善策略與行動、在真實業務場景中激發管理者和團隊的潛能、成為企業的伙伴,用群體智慧激活組織。 ![]() 在商場案例中,錯誤的教練方式不斷被提及,有人甚至把PUA當做一種企業培訓和練習的手段。那么企業教練對高管的陪伴如何避免誤導?群智企業教練中心創始人&CEO吳彥群是全球50位教練領袖之一,她表示,“我們陪伴著組織去培養人才,包括搭建人才培養體系,但不是教練自己搭建,而是通過教練的方式,支持到組織的HR、人才發展部門自己去做。”她認為,教練是科學的修心,教練的著力點是理解人的運行本質,升級人的認知。教練是修煉心智,并且是通過科學的體系和方法。 而要成為企業的工作伙伴,教練需要理解企業的目標、團隊和組織。“企業教練的腦袋里一定要把企業目標作為框架之一。無論是業務目標還是商業愿景,大到企業文化,小到項目目標,都是你作為教練的指導思想。” 她說。 蓋洛普認證優勢教練馬瑞認為,優勢教練的工作是將天賦“打磨”優勢。蓋洛普優勢報告從戰略思維、關系建立、影響力和執行力四個維度、34個才干主題來描述人的天賦。“才干是一種本能的、重復的思想、情感或行為模式。是你可以高效應用的、與生俱來的自然能力。” 她表示,在當前不斷變化的環境下,向內看、識別內在才干的意義更加凸顯。“外部環境的變化已經成為常態。這種環境下,人本能會焦慮,甚至因為掌控變化而感覺無力。當你拿到優勢測評報告,再加上教練解讀時,會發現自己有這么多跟人連接的資源、信息獲取的資源、邏輯梳理的資源,人就能夠穩下來,注意力也能更專注。” “助燃”企業成長 企業教練項目可以同時包括多種形式,也可以與其他組織和人才發展項目結合。主要形式有: ![]() 1、一對一教練:在半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內, 被教練者定期與教練進行多次一對一教練談話。 2、私董會: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管理者定期舉行圓桌會議,探討共性問題。 3、團隊工作坊:在教練引導下開展的0.5-2天的集體參與活動,探討團隊共同關心的一個話題。 4、內訓:通過課程和訓練,讓企業內的管理人員具備教練能力,能更好地帶團隊、發展人,也包括內部教練的培養和認證。 用教練來釋放個人和團隊潛力, “點燃”變革、創新和成長的故事有很多。 某互聯網頭部企業發現,對于某些復雜的崗位技能,傳統教授的方式很難讓員工學會并真正運用于工作中。企業因此引入業務教練,他們是在業務團隊里面,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教育、支持、訓練、反饋等一系列動作,使學員達到熟練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業務人才,培育中堅力量。 也有企業引入情感教練,提升軟技能,將情商作為領導力發展的底層工具。蓋洛普的一項研究表明,善用情緒作為資源的管理者,使團隊更有效力,從而相比一般團隊,其團隊的人員流動率下降50%,生產率提高38%,客戶忠誠度提高56%,盈利率提高27%。如何調動情緒資源,是領導者的必修課。情商教練的方法和理念有助于管理者更好管理和激發團隊。 對于那些謀求轉型升級的民企來說,企業教練也非常重要,他們能幫助高管團隊實現角色轉型:從單一業務體系的負責人轉變為集團高管;從過去強執行的角色轉變為引領戰略和變革。 由“外”向“內”發展 目前,中國學習過教練的人已經超過20萬,還有許多在職或未進行專門認證的企業教練活躍在市場上,可以說中國企業教練市場發展仍在早期階段,潛力有待挖掘。但中國企業教練的行業生態尚未形成,還存在各種問題,比如:教練概念被濫用,水平參差;缺乏行業生態,教練本身在生態中的位置不明,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教練流派很多,客戶很難去選擇;教練體系內的評價標準和企業的評價標準可能是不同的...... ![]() 要找準未來企業教練的發展方向,我們可以從5個方面來努力: 1 數字化 數字化教練被更多教練和企業采納。線下教練的交付時間、交付成本都比較高,線上的方式是能夠提升教練的效率的,從而更廣泛地把教練資源去最大化地配置給企業。 2 生態化 教練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可能是和企業共生,從創業階段開始一直陪跑企業,平臺性機構的出現,會決定整個企業教練市場增長的快慢。 3 本土化 企業教練的一些框架、模型帶有很強烈的西方科學思想,但是從內核來看,跟中國的傳統哲學有很多的一致性。比如說教練會用到隱喻的方法,而莊子就是隱喻大師。 4 實戰經驗 成功的企業家學習教練之后,再回來指導年輕的創業者們,會成為一個比較理想的方式。 5 企業賦能 未來將出現從外部教練培養轉向賦能企業,如果領導層、董事會都學教練,企業能成為一個韌性非常強、有生命力的企業。 ![]() 按照這些趨勢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伴隨著教練文化在企業中落地,教練式領導力也將越來越盛行。把自己想象成一支球隊的教練,用“教練”的思維和時間精力去對待每一位員工、培養每一位員工,讓他們在“球隊”的不同位置發揮自己角色的作用,這或許是企業教練存在的最高形式。 本文版權歸世界經理人所有 (www.ceconline.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