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外公逝世兩個月 作者|許振長(青海) 那茅草屋再也看不到了…… 記得那是20世紀90年代,我才五六歲,那時候外公外婆從老家搬到的一個山上住,那里有一片山坡,一片小葉桉樹林,再加幾塊魚塘,除此之外,并沒有能夠讓人居住的地方。 外公外婆為了及早的定居下來,由于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蓋瓦房,最快的辦法就是趕緊割一些茅草,再找一些竹子,用幾根樹木做立柱,用了大概三四天的時間,搭建成了簡易的茅草屋,雖然有些漏雨,但是二老總算有了安身之處。在我的印象里,那茅草屋簡易極了,可謂是家徒四壁。 在那間簡陋的茅草屋里,只有一張簡易的木頭床,一張飯桌,一個碗柜。沒有水泥地板,一個用土壘起的小灶,升起了人間煙火,彌漫著外公熏制臘肉的香味,煨著一鍋五味雜陳的湯汁,泥土氣息與煙火香味交織在一起,這一晃,就是二十余年。 外公外婆的主要生計是養鴨子,靠賣鴨蛋為生。安頓好自己的居住所后,又接著去割茅草,又蓋了一間又矮又長的茅草屋,主要是用來養鴨子,剛好住的地方有幾個魚塘,養鴨子最好不過。在這個又矮又長的茅草屋里,解決了二老的經濟來源,從此,我家里也有吃不完的鴨蛋了。 到了21世紀初,外公就茅草屋進行了翻修,不同的是不用再去割茅草了,而是改蓋了瓦房,雖然簡陋,但比茅草屋好多了?,F在再也找不那茅草屋了。破舊瓦房今猶在,只是不見開門人。 還記得那是我上四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求買新華字典,可是當時家里狀況不太景氣,爸媽非說用家里的舊字典,不需要再買新的了,浪費錢。其實家里的條件不好,我心里也很清楚,可固執的我,就非要新的不可。 實在沒辦法,有一天,我就悄悄的跑到外公家,記得那時候是中午,我還專門過去外公家蹭飯去了。在吃飯間,我就跟外公說起學習的事,說學校老師要我們買一本新華字典,可是爸媽不給我買。其實外公也知道我的心思,可當時外公并沒有吱聲,只是叫我好好吃飯。當時我在想是不是幾塊錢的字典,外公也不想給我買啊。原來,當時我的格局小了。 到了第二天,去趕集的鄰居從鎮上回來,給我帶回來一本嶄新的新華字典。 還有一件讓我難忘的事,那就是出自于外公之手的鹽焗雞,鹽焗雞是外公的做得一手好菜,只要我們周末或者節假日回家,外公總會提前準備一些飯菜,叫我們過去他家吃飯,而我最喜歡吃的就是外公做的鹽焗雞。 鹽焗雞的做法并不復雜,但需要花很長時間,更需要耐心。外公一般會從早上準備,然后到晚上才能吃,這個過程需要用鹽把洗好的雞裹得嚴嚴實實的,記得肚子里塞滿外公親手抓的草藥,既可以增香,又可以補氣。然后放在小灶上,用小火慢慢的將雞焗熟,這需要四五個小時。要想做出好的鹽焗雞,關鍵在于火候的掌握,火候太小,容易焗不熟;火候太大,容易糊了。要想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鹽焗雞,需要的是耐心,而耐心的源泉在于外公對我們的愛。 一直想跟外公學習鹽焗雞的做法,可是自己一直漂泊在外,沒有時間跟外公學,可是這一耽誤,就永遠學不到了。 如今,只能以文追思,撫慰內心。 文作者:許振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