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中,一位美國將領看到這一幕:一個瞎眼的志愿軍戰士背著一個斷腿的戰友,正在向美軍沖鋒!美國將領感慨道:“這樣的仗美軍怎能打贏!”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志愿軍浩浩蕩蕩跨過了鴨綠江,接連發起了五次戰役,雖然我軍給“聯合國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但是戰爭是慘烈的,我軍第一批入朝的30萬志愿軍,經歷五次戰役以后也傷亡慘重。 面對如此形勢,我國國內的解放軍戰士踴躍報名入朝作戰,當時身為民兵小隊長的王合良再也按捺不住報效祖國的迫切愿望,報名參加了志愿軍,成為了第15軍29師87團5連的一名戰士。 由于王合良身材瘦弱且矮小,所以剛進入部隊時,他被分配到通訊班成為了一名通訊兵,但是他不想在后方工作,他主動找到連長請求連長把調掉到戰斗班,連長看到他志氣滿滿,于是就答應了他,讓他跟其他戰士一起訓練。 王合良為了能早日上陣殺敵,他訓練的時候比任何人都努力,無論是挖戰壕,還是射擊訓練,他從來都不缺席。 1952年3月,王合良所在的第15軍換防到平康,王合良白天和戰友們一起挖坑道,戰壕,修筑防御工事,晚上就偷偷潛伏在前沿陣地,找機會擊殺敵軍。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在李奇微的指揮下,發起著名的“金化攻勢”,敵我雙方在上甘嶺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展開了激烈爭奪。 “聯合國軍”為了奪取537.7、597.9兩座高地,動用了300多門大炮,3000多架飛機,對我軍陣地持續轟炸了兩天兩夜,火力密度超過二戰時期任何一場戰役。 我軍為了躲避敵人的轟炸只能被迫轉入坑道作戰,隨后敵人占領了597.9高地所有的表面陣地,并且開始對我軍坑道進行斷水,斷糧式封鎖,企圖把我軍戰士全部困死在坑道內。 我軍戰士在嚴重缺水缺糧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志愿軍戰士喊苦叫屈,他們此時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堅守坑道,等待我軍主力部隊反擊奪回陣地。 10月30日,我軍主力部隊正式開始反擊,王合良所在的5連參加了進攻537.7高地北山的戰斗,由于敵人的炮火異常猛烈,5連的戰士們在沖鋒的時候死傷慘重,很快就從剛開始的100多人迅速銳減到10幾人。 即便只剩下10幾人,5連的戰士們依舊沒有放棄沖鋒,他們迅速重新組織了一下部隊就再次向敵人發起了沖鋒,就在這時,10幾枚手榴彈突然戰士們中間爆炸,王合良瞬間被手榴彈爆炸的氣浪掀翻,等他想再次睜開雙眼時,眼部傳來劇烈的疼痛,他發現自己看不見了。 于是他立刻呼喊身邊的戰友,但沒有得到回應。當他艱難地爬出戰壕時,身邊傳來了一個微弱的聲音,他仔細一聽那是副班長薛志高的聲音,于是他順著聲音走到薛志高身邊,用手一摸才發現,薛志高的雙腿都已經被炸斷了,王合良不顧自己的傷情,趕緊掏出隨身攜帶的急救包給薛志高包扎傷口。 此時陣地上,只剩下王合良和薛志高兩名戰士了,他們兩個一個成了瞎子,一個成了瘸子,但是他們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拿下537.7高地。 隨后,王合良開口說道:“副班長,咱們再發起一次沖鋒吧,我背著你,你指揮著我,咱們上去跟他們拼了,就算死,咱們也要死在沖鋒的路上。” 薛志高精神一振,大喊一聲:“就這么定了!” 巧合的是薛志高也是一名來自四川的志愿軍戰士,就這樣兩名川軍再次向敵人發起了沖鋒,王合良當“腿”,薛志高當“眼”,他們二人組成了“互補戰斗小組”繼續戰斗。 而這一幕,也正好被陣地上的美軍將領給看到了,美軍軍官感嘆道:“這仗美軍怎能打贏。” 隨后,王合良和薛志高用爆破筒和轉盤機槍打退了敵人兩次進攻,在戰爭暫停的間隙,王合良摸索著爬出掩體收集炸彈,結果被一枚炮彈在他的附近爆炸,王合良被炮彈的氣浪給炸暈了。 隨后,敵人再次沖了過來,薛志高拉響了身邊最后一枚手榴彈,與沖上來的敵人同歸于盡了。 不一會,我軍援軍趕到,他們看到王合良還有氣息,于是立刻把他送到了后方醫院,上甘嶺戰役結束后,王合良被送回國內接受治療,他的左眼徹底失明了,右眼上有一個彈片取不出了,只能恢復了一點點微弱的視力。 戰爭結束后,為了表彰王合良的貢獻,志愿軍總部授予其特等功,并頒發“二級戰斗英雄”勛章 1953年,王合良回到四川三臺縣,部隊為他安排工作,并且推選他為四川省第一屆人大代表,給予功臣最大的照顧。 王合良一生清貧,他從來不向組織要求什么。1991年,王合良老人去世前,還曾經給家人留下遺訓:“千萬不要給組織添麻煩,只要能吃飽飯就行了。“ 王家人也遵循了王合良的遺訓,雖然家中日子依舊清貧,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就連社會組織對他們發起的募捐,都被王家人給拒絕了,他們說自己不愁吃穿,不需要別人幫助。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有許許多多向王合良和薛志高這樣的英雄換來的,所以我們應該勿忘國恥,銘記歷史! 強我中華,砥礪前行! ![]() |
|
來自: Zsy20151225 > 《資源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