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 2022年10月28日 【王詡簡介】 朋友們,這是我在讀兵書戰策時,比較崇拜的一位古人,姓王,名詡,別名禪,生卒年不詳,又稱王蟬、號鬼谷子。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祖籍朝歌(今淇縣)城南 。戰國時期傳奇人物。著名謀略家、縱橫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諸子百家之縱橫家創始人, 相傳其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在云夢山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常入山靜修,他被上天賜予通天徹地的智慧,深諳自然之規律,天道之奧妙。鬼谷子,被后世尊為“謀圣”。他隱于世外,將天下置于棋局,弟子出將入相,左右列國存亡,推動著歷史的走向。系統歸納他的謀略共有七十二計。 今天說說第八計:計中詭計 【王詡之謀略原文-8】 鬼谷子日:“凡趨合倍反、計有造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復相求,因事為制?!?/p> 【王詡之謀略譯文-8】 事物之間的關系有正有反,有順有逆,制定謀略時要根據情況,使之符合事理。事物間運轉如環,各有形勢,要反復探求,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措施。因此,一個主帥,必須拿出多個計謀去應付不斷變化的情況。 【王詡之謀略釋義-8】 接著他又講,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所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處世都是為了教化眾人,擴大影響,宣揚名聲。他們還必須根據事物之間的聯系來考察天時,以便抓住有利時機,并依據它們的損益變化來修改自己的決策,依據它們的發展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策略方針。 【王詡之謀略應用-8】 應用之一,蘇秦計擒行刺兇手:鬼谷子曾授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四大弟子,皆戰國時風云人物。蘇秦刻苦攻讀《陰符》,游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在此基礎上,蘇秦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并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由此,在戰國中期,蘇秦幾乎憑借著一己之力,從而影響到戰國七雄之間的競爭格局。換而言之,如果蘇秦建立的合縱聯盟,秦國或許可以更早地向中原地區擴張。 蘇秦在齊國的活動,目的就是讓齊湣王膨脹和驕縱,促使齊國和魏國、韓國、趙國、楚國、秦國等結怨,以此為之后的五國伐齊埋下了伏筆。而這,因為削弱了齊國,所以也讓燕國從中獲利。但是,讓蘇秦沒有想到的是,公元前284年,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重傷未死。對此,因為手下的大臣遭到了刺殺,齊湣王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于是派人捉拿兇手,但是沒有抓到兇手。聰明絕地的蘇秦,在死前獻出了一個計策,請求齊湣王以“幫助燕國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為名,將他車裂于市。在戰國時期,車裂,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所以,車裂也被稱之為五馬分尸。在將蘇秦五馬分尸之后,齊國君主還懸賞行刺之人,而這,最終讓刺殺蘇秦的兇手現身。對于這個兇手,本來以為能夠領賞,沒想到自己上當了,所以被齊湣王成功誅殺。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蘇秦憑借著自己的計謀,得以在死后成功讓刺殺自己的兇手現身。此外,在蘇秦被殺后,樂毅率領燕國、秦國、魏國、韓國、趙國等五國大軍進攻齊國,讓齊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應用之二,張儀計讓齊國退兵:張儀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時間里,用此計說服了秦武王逃回魏國,并讓齊國退兵,后善終在魏國相任上。 |
|
來自: 溱湖之戀 > 《縱橫家王詡之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