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金全稱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沙薩。剛果金位于非洲中部地區,總面積約234.4萬平方公里,是一個面積廣闊的國家。不過剛果金的版圖非常特殊,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剛果金是一個“口小內大”的國家,內陸地區面積廣闊,南北跨度約2100公里,但從內陸到沿海,跨度越來越小。 剛果金廣闊的內陸和大西洋之間,有一個比較狹長的地帶,南北跨度為一百多公里,而到了大西洋沿岸,剛果金的海岸線只有37公里,是剛果金南北跨度最小的地區。 由于海岸線短小,剛果金的出海受到了很大制約。剛果金是一個非洲大國,領土遼闊,人口眾多,總人口約9000萬。剛果金的工業基礎薄弱,國民經濟主要依賴農業和工礦業,礦產資源出口是剛果金的主要支柱。礦產資源屬于大宗貨物,但剛果金狹窄的沿海地區,港口條件比較有限,因此海岸線短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剛果金經濟的發展。那么剛果金面積廣闊,為何只有37公里海岸線呢? 剛果金的海岸線短小主要源于殖民者對剛果的瓜分。剛果金歷史上曾是剛果王國的一部分,剛果王國是非洲中部的部落聯盟式國家,建立于14世紀。剛果王國鼎盛時期,領土包括剛果河流域大部分地區,以及洛惹河,寬果河流域部分地區,西部瀕臨大西洋,首都位于現在安哥拉北部姆班扎。 剛果河是僅次于尼羅河的非洲第二長河,全長4640公里,流域面積約370萬平方公里。剛果河水量充沛,剛果河流域氣候炎熱,物產豐饒,因此大航海時代開始后,歐洲殖民者接踵而至,都想把這片富饒的土地占為己有。 1483年,葡萄牙人最早抵達了剛果河口地區,當時葡萄牙實力還比較小,只是在沿海地區建立了殖民據點。此后葡萄牙以沿海據點為基地,不斷向非洲內陸地區擴張,到了1675年,葡萄牙完全控制了剛果南部的安哥拉,建立了葡屬西非殖民地。此后葡萄牙的重心逐漸轉入其他地區。 葡萄牙征服安哥拉之后,法國和比利時殖民者也開始在剛果河流域探索。法國是歐洲主要的殖民強國,在西非地區建立了廣闊的殖民地,到19世紀時期,法國逐漸控制了剛果河北部地區,建立了法屬剛果殖民地。 而比利時是一個歐洲小國,19世紀,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后,也試圖在非洲占據一席之地。當時在法屬剛果和葡屬西非之間,仍有廣闊的土地,沒有被任何國家占據。這片土地位于非洲內陸腹地,被廣闊的熱帶雨林覆蓋。比利時看準機會,馬上派出探險隊從剛果河口向非洲內陸進發,沿途建立了22座商業據點,宣布占有了非洲內陸的廣闊土地,建立了比屬剛果殖民地。 看到比利時人在剛果河流域大肆擴張,葡萄牙人非常著急,他們從安哥拉出發,占據了剛果河北岸的卡賓達地區,建立了葡屬剛果殖民地。至此,剛果被葡萄牙、比利時、法國完全瓜分。葡萄牙控制卡賓達地區之后,試圖封堵比屬剛果,將距離相近的卡賓達和安哥拉連為一體。因此比利時和葡萄牙產生了很大的矛盾。 到了1884年,歐洲國家召開了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試圖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各國在非洲的爭端,防止歐洲國家之間爆發沖突。這次柏林會議共有15個國家參加,包括英法兩個殖民大國。 當時比利時和葡萄牙的矛盾是柏林會議的主要議題,兩國的訴求非常矛盾,比利時要求獲得比屬剛果的出???,葡萄牙要求把葡屬西非,即安哥拉和葡屬剛果,即卡賓達連為一體。由于比利時是一個小國,英法等國普遍支持比利時的主張,開始向葡萄牙施壓。最終比屬剛果獲得了安哥拉和卡賓達之間37公里的海岸線。 后來葡萄牙將葡屬剛果并入了葡屬西非,殖民時代結束后,剛果金和安哥拉分別獨立,繼承了殖民時代的版圖,剛果金只有37公里海岸線,安哥拉則擁有卡賓達飛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