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公眾號:紀人物 1949年4月24日,35軍軍長吳化文率部先沖入南京總統府。一把扯下了掛在城墻上的青天白日旗,鮮艷的紅旗緩緩升起。 ![]() 但是35軍立下如此功勞,在史書上對于這支軍隊卻多是一帶而過,有時甚至只字不提。就是在1955年大授銜時,也沒有吳化文的名字,甚至還由群眾請愿,要求處死他。 那么,35軍軍長吳化文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又為什么會受到這種待遇呢? ![]() 1904年,吳化文出生在山東省的一個小村子里,字紹周。 1920年,他與家人發生了爭執,負氣離家出走,漂泊到了西北,投入了馮玉祥的部隊當兵。 吳化文與人交往,善于觀顏察色,慣于左右逢源,巧言令色,會來事,能討好人。 他先從馮玉祥的勤務兵做起,件件事都打理得周詳,件件事都處理得妥妥貼貼,順馮玉祥的毛捋,把馮玉祥捋得舒舒服服。 因此,他被馮玉祥提拔為排長、傳令官。 不久,馮玉祥還斥資送他入北京教導團學習,繼又送他進北洋軍閥開辦的陸軍大學深造,,畢業后他回到馮玉祥部下任參謀長。 僅僅二十多歲就任如此高的職位,足可見馮對他有多看重,然而馮卻沒想到在不久后吳化文竟然背叛了他。 ![]() 中原大戰中,蔣介石花重金收買了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的韓復渠。 當時吳化文被馮玉祥派往20師師長韓復榘部任聯絡參謀,吳化文便跟著韓復渠背叛了悉心培養他的馮玉祥。部下的背叛令馮敗給蔣介石,無奈下野,從此失去兵權。 此后韓復榘在中原大戰中為蔣介石立下大功,他被蔣介石任命為山東省主席兼第3集團軍總指揮,吳化文也被韓復榘提拔為手槍旅旅長兼濟南警備司令。 抗戰全面爆發后,韓復榘為了保存實力,放棄抵抗,不戰而退,先后撤防濟南、泰安、兗州等戰略要地,致命山東大部分地區都被日軍占領。 1938年1月,韓復渠因不戰而放棄濟南的罪名被蔣介石騙去槍斃后,接掌韓部主力的吳化文生怕自己步韓的后塵,因此寧可轉投到新任山東省主席沈鴻烈門下,也打死不肯率部離開山東。沈鴻烈自己也是沒地盤的雜牌,有這么支西北軍老底子且又熟悉山東情況的武裝送上門來,自是求之不得,于是將吳化文部擴充為新編第四師,委任吳化文為師長。 沈鴻烈也好,吳化文也罷,美其名曰“在山東敵后堅持游擊”,但實際上卻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 在后續的對日作戰中,吳化文因為缺糧少彈,幾個月的時間就損兵多達5000余人,整個部隊已經陷入了絕境之中。吳化文幾次致電牟中珩要求突圍,牟中珩都以就地堅持為由拒絕吳化文的請求。無奈之下,吳化文拒絕聽任牟中珩的命令。幾個月后,吳化文所在的防區因為天干旱鬧饑荒,官兵們不得已吃樹皮、觀音土度日,很多士兵由此患上了夜盲癥、肝腹水等病癥。 加之日軍的'圍剿',吳化文部掙扎在生存線上。當時,國軍與國軍之間為爭奪地盤、爭搶補給等事常常發生摩擦,特別是像吳化文這種軍閥出身的人,不講規矩,沒有底線,摩擦就更多了。另外,國軍和八路軍之間也常常發生摩擦。吳化文部當時駐扎在山東,這一區域是日軍'圍剿'的重點,也是摩擦的重點。吳化文部和周圍友軍關系都不好,特別是于學忠部,矛盾很深。 戴笠以“曲線救國”的理論,讓吳化文打著汪精衛的招牌去打我黨的隊伍。 ![]() 1943年1月18日,吳化文在濟南地區發表了所謂的“和運”宣言,率四萬余人投降了日寇,成為南京偽國民政府的偽軍。聽聞此消息,日寇和汪精衛大喜過望,于是將他封為山東第三方面軍上將軍長。 在山東,吳化文賣力地為日寇服務,曾在沂蒙山制造過無人區,四處掠奪和燒殺群眾,犯下了滔天罪行。 為此當地的共產黨曾向吳化文發動了多次的討伐戰役,挫敗了吳化文的銳氣,因此吳化文在抗戰時候一直沒有多大作為。 但是到了抗日戰爭結束之后,蔣介石出于控制華北地區的需要,于是就把當時作為漢奸的吳化文特赦,將其重新納入國民黨的軍隊中,給了他第5路軍的編制,這樣一來吳化文就完成了自己從漢奸到國民黨高官的再一次轉變。 很快,解放戰爭打響,在山東戰場上,我軍是節節勝利,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兗州戰役等等,無不極大地震撼著吳化文的心神。 1948年初夏,兗州告急,徐州剿總劉峙急令吳化文率領整編第84師與整編第2師211旅配合解兗州之圍,當然之所以要整編第2師的部隊一同前往,說白了也是為了看住吳化文,不讓吳化文再出現反復。 兗州之圍雖然沒解決,但劃歸吳化文的部隊后來也沒收回去,等于吳化文部隊實力進一步擴大,到濟南戰役之前,吳化文已經升任整編96軍軍長,下轄整編第84師以及整編第2師一部分。 ![]() 在濟南戰爭前夕中共方面多次以密電的方式和地下黨員進行勸降,與此同時,大批紅色人員,滲透到吳化文身邊,吳化文的三姨太、妻舅林世昌等等,都被說服,積極做著吳化文的工作。但吳化文善于投機的本性卻使得他在這個關頭猶豫起來,仍然在權衡利弊。于是1948年8月,解放軍完成了對濟南的包圍。 在這種危急情勢的壓力下,又在他妻子的三番五次勸說之下,吳化文方下定決心率領他的兩萬人馬起義,加入解放軍后,他的軍隊被改編為35軍。 吳化文的戰場起義,對濟南戰役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將王耀武事先布置的防線,徹底撕開了一個口子。 整個濟南戰役,華東野戰軍14萬大軍進攻,歷時8晝夜,徹底解放濟南,全殲守敵10.4萬余人,王耀武也在戰役中被活捉。濟南戰役的勝利,標志著解放戰爭進入到戰略決戰的序幕中。 ![]() 1949年4月23日,朱老總一聲令下,百萬雄師過大江,其中有一支部隊一馬當先,順利地攻下了南京總統府,把象征國民黨統治的青天白日旗給扯了下來。這支部隊,就出自吳化文的35軍。 吳化文還有一個高論:“咱們這樣的人,就好比是八大胡同的妓女,今天和這個睡,明天和那個睡。現在咱們從良了,是良家婦女了,不能再像過去當妓女那樣偷漢子了。” 之后,有人抱怨,渡江戰役的果實被起義后的吳化文部摘走了,因此心生不滿。 何克希站出來說道: 最先沖入“總統府”的,是35軍104師312團的將士們,他們原來屬于魯中南縱隊138團。所以說攻占總統府的殊榮,是由老部隊完成的。 在擔任南京衛戍任務5天以后,粟裕急令24軍替換35軍。 其實,這并不是粟裕不信任35軍,也并非歧視“解放戰士”。實際上,此時的35軍早已經不是昔日的96軍。因為,完善政委制度、執行“即俘即補”政策的35軍,已經實現了完美的蛻變。 調走35軍,只是因為歸建第七兵團,繼續南線大追殲的任務。35軍從金華一路殺到錢塘江以南,途中解放了杭州,吳化文成為杭州警備司令,也是他從軍簡歷中一筆難得的光輝。粟裕此前唯一擔心的事情,也不過是怕35軍進入南京城違反入城政策和紀律。但是,在何克希政委和政工人員努力下,這一隱患并沒有發生。 ![]() 粟裕的行為或許也摻雜著對35軍吳化文的不信任,但35軍能夠迅速打敗國民黨28軍,攻占浦口也證明了他們在實際作戰中的能力,粟裕讓35軍消滅浙江的殘敵也是明智之舉。 新中國成立之后,35軍鎮守在浙江金華一帶。 直到1950年,根據中央軍委的部署,撤銷了第35軍的番號,其中的直屬炮團回到華東海軍,103、104、105師調到了浙江、紹興級杭州各區。 第35軍番號撤銷,是解放軍歷史上相對較短的軍,只存在了短短一年,1952年,104師集體轉業,變為攻城部隊。 ![]() 之后,國內作戰內務完成,吳化文等進入大學需系深造。吳化文因為常年的戰爭已經身負頑疾,他要求離開軍隊系統轉業到地方。就這樣,吳化文被任命為浙江省交通廳廳長,不久之后,吳化文又退居二線,陸續擔任了全國政協委員以及浙江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55年授銜時,吳化文已經離開軍隊系統,轉業到地方,按照授銜原則,離開軍隊系統的將領不再參與授銜,也因此,吳化文雖然是解放戰爭中第一個攻進南京總統府的軍長,立下赫赫戰功,但他依然沒有任何軍銜。為了表揚他為革命戰爭時作出的貢獻,還授予他一級解放勛章。 后來吳化文在上海養病,當時有山東群眾派代表來到上海請愿,要求殺吳化文為被他殘害的山東人民謝罪,但是被時任華東軍區司令員、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制止,理由是他在解放在這期間做出了有利于黨和人民的貢獻。 后來,吳化文帶著自己的3個老婆,在西湖邊逍遙度日。 ![]() 1962年4月3月,吳化文病逝于上海,享年58歲。 吳化文去世的第二天,新華社便發表了電訊。 4月7日上午10時,在杭州市鳳山門殯儀館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儀式,周恩來、陳毅以及八大軍區都送了花圈。對他的逝世深表哀悼。 縱觀吳化文的一生,他16歲參軍,從一名士兵到排長、傳令兵、團長、師參謀長,再到師長、軍長,軍閥、漢奸、國民黨、共產黨,一生左右逢源,最后竟然明哲保身,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