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亞急性甲狀腺炎多見于中年女性,其發病初期常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現,往往會被診斷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進行治療,延誤了病情。 因此,亞急性甲狀腺炎發病有著特殊的季節性,例如夏季是本病發病的高峰季節,這可能與夏季氣候潮濕炎熱以及病毒繁殖旺盛有關。 有研究發現,患者在發病時的血清中某些病毒抗體滴度升高,甚至可以檢測到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EB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感染的證據。 一般來說,主要臨床表現有三個方面: 一、呼吸道感染前驅癥狀 肌肉疼痛、疲勞、咽痛及輕、中度發熱,少數高熱可達40℃,發熱在3~4日達高峰,1周左右消退,這都是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現。 二、頸前甲狀腺區域疼痛或腫大 1.頸前甲狀腺區域疼痛 頸前甲狀腺區疼痛和觸痛是亞急性甲狀腺炎重要的特征。 疼痛常常放射到耳、咽喉、下頜角、頦、枕、胸背部等處。 疼痛可先從一側開始,然后擴大或轉移到另一側,或始終局限于一側。 疼痛程度多較劇烈,有時甚至難以忍受,不可觸碰。咀嚼和吞咽時疼痛加重,少數可呈隱痛,最易誤認為“咽喉炎”而就診于耳鼻喉科。 2.甲狀腺腫大 亞急性甲狀腺炎時,甲狀腺也會伴有腫大,但與我們平常所聽到的“大脖子病”是有一定區別的。 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甲狀腺腫常為彌漫性、不對稱的,以一側腫大為著。 甲狀腺呈輕、中度增大(達正常的2~3倍),伴或不伴結節。 早期質地偏軟硬、不均勻改變,中后期觸之質地多較硬,伴有明顯的疼痛。 可先從一側開始,后擴展或轉移到另一側或局限于一側,病情緩解后腫痛可完全消退,但少數人仍可遺留輕度甲狀腺腫或較小結節。 在臨床上,有不少患者因頸前甲狀腺腫大影響外觀而至外科行手術切除治療。甲狀腺腫大了是可以切除,但也要看情況,切忌“一刀切”這種直線性思維。 因為,亞急性甲狀腺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是可以痊愈的,就因臨床上未確定原因而“一刀切”,讓本來可以恢復正常的甲狀腺白挨一刀,就無辜受罪了。 三、甲狀腺功能異常表現及轉歸 1.亞急性甲狀腺炎早期會出現“一過性甲亢”。 這是因為病毒感染后甲狀腺濾泡被破壞,導致貯存在濾泡里面的甲狀腺激素“無家可歸”,隨著血液跑到全身到處去搗亂,往往就會出現一過性的甲狀腺功能亢進表現,如心悸、多汗、體重減輕、心煩不安等。 2.亞急性甲狀腺炎中期會出現“暫時性甲減。 亞急性甲狀腺炎待原來貯存的甲狀腺激素消耗到彈盡糧絕之后,即發病2~6個月后就會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狀,如疲乏、怕冷、抑郁、便秘等。 3.亞急性甲狀腺的恢復期“甲狀腺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不過這些現象往往都是暫時性的,即病情得到緩解后甲狀腺功能還是可以逐漸恢復正常,所以無須過分擔心。 總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發熱伴頸前疼痛與壓痛明顯的話強烈提示你可能患上了“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可能。 但是醫院里常見的病例是,當患者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已經度過急性期,或因為發熱與疼痛輕微而被忽視,在實際臨床中往往會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甲狀腺腫、甲狀腺結節、甲亢或甲減等多種其他相似的疾病,有時被誤治,常常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有的甚至行手術治療切除甲狀腺,造成了永久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癥,需終身口服甲狀腺素片替代治療。 所以,了解“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臨床表現對于我們及時發現病情、防止誤治十分重要。 |
|
來自: 北美健一圖書館 > 《甲狀腺炎不是甲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