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苦難之下,如何莊嚴地忍受命運的變化?”讀到這樣的句子內心是肅然的。而戰爭與苦難就在我們所在的年代發生著,離我們仿佛遙遠,然而我們并非偏安一隅。世界是扁平的,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發生的事情都以某種形式在影響著我們。
居安思危。我們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育。并非一定要憂國憂民,但即使作為最普通民眾的我們,在任何時候也要具備憂患的意識,做好各種應急準備,所謂過冬的糧食,以及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的任何狀況,必須有所預案。當事件發生我們才不會驚慌。
誠然并非每個人都具備臨危不懼的心理素質。臨陣慌張失措陣腳大亂是大部分人的狀態。災難來臨的時候,許多人只會哭泣,而錯過了逃跑的時機。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面對現實、接受現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才是理性的態度,可惜許多人做不到。
災難降臨時,從來不會預告。當然即使預告了,大部分的人也不會相信。人們就像災難永遠不會來臨一樣地活著,也像能夠長生不老一樣地活著,從來不為未來做打算,只在乎當下的得失與悲喜。“活在當下”,他們總是這么說,哪怕明天末日降臨。
各人自掃門前雪。人們對不遠處的戰爭與災難置若罔聞,仿佛那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他們不相信歲月靜好的日子會有終結的時候。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哪怕多敲一下也是浪費力氣的。年輕人拒絕積蓄,把明天的快樂也在今天預支了。而無憂無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