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我家被抄了,天殺的小偷們將珍藏的茅臺酒洗劫而空……”
1967年10月的某天深夜,時任原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在參加完建國18周年國慶典禮后,目睹自己家遭賊人光顧,一片狼藉的下場。
更可惡的是,小偷們把許將軍珍藏的酒全部洗劫而空。饒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許將軍一時也慌了手腳,趕忙打電話向周總理報告自己這一“慘狀”。
周總理當時正忙著批閱文件,聽到許將軍風風火火這一通報告,一時間沒緩過神來。當得知許世友家只是遭了賊,大部分酒被偷了之后,人都好好的,周總理哈哈笑了起來,對許將軍說了這么一番話…… 眾所周知,許世友將軍嗜酒如命,在他彌留之際,將軍還請求護士用棉簽蘸酒,點到自己的嘴唇上。
可如此愛酒的許將軍為何會把自己遭竊的電話打給了周總理?周總理會如何安慰這位老戰友呢?
1906年,許世友出生于湖北麻城一戶貧苦的農民家庭。8歲時,許世友拜別父母,進入河南嵩山少林寺學習武藝。
佛門清靜之地,講究個“戒殺戒葷”反觀許世友如《水滸傳》里的魯智深,信奉“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加上許世友的師傅也是個愛好喝酒的同道中人,師徒倆從不忌葷腥,經常在一起切磋酒中道。
后來許世友還俗加入革命隊伍,因作戰勇敢,漸漸在紅軍隊伍里嶄露頭角。當時許世友還在徐向前領導的紅四方面軍時,徐元帥禁止全體指戰員飲酒。
許世友什么都好,與戰友相處融洽,打仗時總是身先士卒,腦子靈活,深受上級領導喜愛。唯獨在喝酒這點上,許世友無法做到滴酒不沾。一天喝不了頓酒就會全身乏力,甭說打仗了,就連行軍時都提不起精神。
徐向前元帥一向治軍嚴明,卻在許世友喝酒這件事上,對其網開一面。有幾名紅軍干部看到許世友每日都能喝酒,公開違反軍紀軍規,專門找到了紅四方面軍司令部。
張國燾接見這幾位紅軍干部,了解事情原委后,他這么說道:“許世友8歲上少林學武,就已經有了酒癮,是個在酒缸子里泡大的和尚將軍。現在加入我們紅軍隊伍能打仗、善于打勝仗,讓他喝點酒沒什么不對。” 就這樣,在喝酒這件事情上,徐向前與張國燾算是破天荒的達成了一致。
有一說一,許世友雖然好喝酒,至少在打仗時不會因為貪杯耽誤正事。許世友當團長時,組織上照例要分給他幾名警衛戰士。戰爭年代,無論是紅軍、新四軍還是八路軍,曾多次進行過戰略轉移。
畢竟兵力與敵人懸殊,反動派圍上來,我們就得進行戰略性撤退。別的干部進行轉移之前,都會把公文資料包括書籍、隨身物品整理收拾好帶走,許世友將軍和他的幾名警衛戰士帶的都是酒。
時間來到1948年,時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的許世友,被毛主席親自點將,與同出身紅四方面軍的王建安負責共同指揮濟南戰役。
濟南戰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時解放軍戰士們都想著“打進濟南城,活捉王耀武”。
然而,許世友與王建安此前因為一些小事產生過矛盾,二人有些不愉快。毛主席此次特意命令王建安、許世友兩位上將共同指揮濟南戰役,還是有兩個方面的意思。
第一,這兩人能力突出,善于打惡仗;其次,若是通過這次機會,讓許世友、王建安冰釋前嫌,對整個解放軍都是好事。攻打濟南前,毛主席特意囑咐王建安到前線要好生配合許和尚打好這一仗。
這是毛主席故意勸說這二人摒棄成見,凡事以大局為重。許世友早就有心要與王建安說和,只是苦于沒有一個臺階,既然毛主席都發話了,許將軍主動擺上酒席。邀請王建安參加。
他當場就開了兩瓶高度白酒,一瓶給自己,一瓶給王建安:“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希望這瓶酒下肚之后,我倆冰釋前嫌。”
王建安也是驍勇善戰的老革命,脾氣上來了,直接把一瓶白酒喝個精光。酒在某種程度上是烘托氣氛最好的物品,二人趁著酒意把話都說開了,最終和好如初,僅用8天時間就攻克山東省省會濟南城,活捉山東“剿總”司令王耀武。
新中國成立后,許世友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兵團司令員;1954年回國后,許世友任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參與組織一江山島戰役,被授予上將軍銜。
后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中共江蘇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等重要職務。
文革期間,許世友力所能及的幫助了許多蒙冤的老戰友。期間,他與開國上將鄧華還有過一段故事。自從廬山會議結束后,鄧華將軍就離開了軍隊,退居二線,到四川成為一名主管農機的副省長。
有一次,鄧華接到命令去北京參加八屆十中全會,中午獨自一人到餐廳吃飯。偌大的食堂人潮攢動,鄧華幾乎與他們每一個人都認識,就是沒有人肯愿意與鄧華共坐一張桌子吃飯。
許世友開完會后,風風火火來到餐廳,他一眼就看見鄧華孤零零的身影。許將軍三步并作兩步,不管鄧華同不同意,直接就坐到他的桌子上,吩咐秘書趕緊拿來一瓶茅臺酒,他要與戰友聯絡感情。
早已嘗盡世態炎涼的鄧華,被許世友這么一弄,忍不住感嘆道:“老許啊,還是你夠意思。”
正是因為許世友將軍從不帶有色眼鏡看別人,凡事直來直往,他才能有這么好的人緣。當然,因為喝酒這件事,許世友犯過錯誤,他還被周總理教訓過。
20世紀60~70年代,中國迎來一段和平發展的時期。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許世友就到處拉著戰友們喝酒。因為許世友酒量實在太好,一般人根本喝不過他,架不住每次許世友總是勸別人多喝些。
周總理得知此事后,怕影響許世友和老戰友之間的感情,于是采用一個激將法。他特意將許將軍找來一起喝酒,對他說:“今天你我二人比賽喝酒,看看你這個和尚將軍能不能比我喝的多。”
許世友樂呵呵的拿起桌上的酒瓶,對周總理說道:“總理,不是我小瞧你,若是論外交工作,我老許一輩子也趕不上你,若是論喝酒,恐怕還是我占據上風。”
說完,許世友大口大口就喝起來了。當許世友喝完第一瓶白酒時,周總理才剛剛喝完一半。周總理見狀就說:今天就先喝到這里吧。此時的許世友哪肯輕易停下來,讓人趕緊再開幾瓶過來。
周總理倒也不勸,依舊談笑風生的細斟慢飲。喝著喝著,許世友感覺自己有些發暈,身子不由自主的向桌子底下滑落,有心結束這場酒局。反倒周總理不依不饒:“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繼續大口喝,槍林彈雨都走過來,難道還怕喝酒死人嗎?”
從這時起,許世友徹底服了,他不清楚,其實周總理長時間從事外交與聯絡工作,酒量不比他差,但周總理從來沒有勸過別人喝酒。
1967年,許世友受邀參加國慶盛典。參會期間許世友為了不弄出幺蛾子,真正做到了滴酒不沾。等到典禮剛一結束,他就立馬乘坐火車返回南京的家中準備大喝一番,剛一進家門就發生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許將軍打電話對周總理說自己的家被抄了,酒全部都沒了。周總理當即說道:“一個大將軍別這么小氣,我賠給你兩瓶茅臺酒吧。”
許世友聽到周總理要送給自己茅臺酒,立馬破涕為笑,嘴上連連答應。其實,許世友將軍一生清廉,每個月拿到工資后,將50%交給妻子,用作家里日常開銷。其余50%的工資用來接濟老戰友,剩下一點錢才是給自己買酒喝。
這么分下去,工資不剩多少,日常喝的酒大部分都是不知名酒廠生產的“小燒”,好在許將軍只要能喝到酒,倒是不在乎品牌。
此番聽說周總理愿意給自己兩瓶珍藏多年的茅臺酒,那可真是得了兩件不得了的寶貝。
文革結束后,小平同志等人迅速撥亂反正,許世友于1979年指揮了廣西方向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戰役結束后,許世友將軍主動辭去廣州軍區司令員一職,退居二線。
1985年,許世友將軍突然感覺腹部傳來一陣劇痛,家人連忙將他送往醫院檢查,老將軍被查出患上了嚴重的肝癌。
1985年10月22日,開國上將許世友走到了生命的最后盡頭,享年80歲。工作人員為許世友上將處理后事,在整理他的遺物時沒有找到任何值錢物品,有的只是許多酒瓶子。
時至今日,在許上將的墓前,仍堆滿了許多酒瓶,大家都知道他生前愛好喝酒,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懷念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