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條高贊回答是:“人生意義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變遷,不在乎時間的長短,而在于你內心的狀態,這才是你人生路上最珍貴的寶藏。”人生最好的狀態,不過是亂時不慌,閑時不廢,敗時不喪。  去年,他們公司承辦一場高端客戶答謝晚會,邀請了一位知名鋼琴家來演出。為此,公司全員上下,精心籌備了一個多月,原以為萬無一失。劇場的音響和設備突發故障,導致現場噪音不斷,鋼琴家見狀臉色大變,拒絕在這樣聒噪的環境下演出。公司的員工紛紛開始躁動起來,有的說三道四,有的怨天尤人,還有的跟劇場的管理人員吵得不可開交,現場亂成了一鍋粥。正在這緊要關頭,領導趕來了,大家以為他一定也會焦頭爛額,誰知道他竟是不慌不忙。他先是調停了職工與劇場方的爭吵,安撫了彼此的情緒,然后緊急協調備用設備,并耐心地與演出方溝通,看能否能在沒有音響的情況下演出。三方溝通完畢后,浩子的領導并沒有停下來,而是又緊急擬了一份致歉信。道歉信發出后,局面很快就扭轉了,之前亂作一團的各方開始有條不紊地行動。后來,劇場臨時從附近商場借來了音響,演出慢慢步入了正軌。浩子領導的處事不驚、沉著穩重讓許多員工對他佩服不已。“一個人遇事的反應里,藏著他的學識、見識、品格和修養。而這個反應,也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在于處理事情的能力,更在于面對問題的心態。”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會發生什么,但可以選擇怎樣處理應對。一件事,是禍是福,關鍵就在于你能不能穩住心態。 唯有亂時不慌,生活中大多數難題才能迎刃而解,自己的福氣才會越來越深。 一個人的一生如果按72歲計算,那么睡覺占了20年,吃飯占了6年,生病占了2年,文體活動占了8年,工作占了14年,而閑暇時間還有22年。真正智慧的人,懂得在閑暇中豐富自己,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上海疫情封 控的這些天里,很多人在焦慮中消磨時間,而知名商業顧問劉潤卻探索了新的領域,創造了新的價值。他利用大塊的居家時間,每天保持一萬多字的寫作,7天寫完了一本10萬字的書稿。這時,他又開始嘗試在視頻號上做直播,每晚準時在線上和大家分享一本書。當疫情慢慢好轉,他又結合對疫情的種種感悟,策劃出了幾個月后的年度演講話題。如何度過閑暇時間,是決定一個人生活水平高低的非常重要的能力。 許多人覺得閑是無聊,而劉潤充分利用閑暇時間,硬生生走出了“事業新局面”。 真正的安穩是歷經世事后的淡薄,你還沒有見過世界,就想隱退山林,到頭來只會是井底之蛙。 無所事事是一種內耗,在空虛中不斷迷失自己; 人生就像齒輪,越轉越靈活,閑下來反而容易銹跡斑斑。 活著,就應該給自己一點事做,將時間花在有價值的地方;閑時,給生活加加油,給人生充充電,日子才會更有意義。 他年輕時供職于江蘇常州的一家銀行,因為業績優秀,一路做到支行行長的位置。不出意外,按照這樣的軌跡,他本可以順利退休、安然養老。但是,他和戰友創業慘遭失敗,投進去的200萬都打了水漂,負債累累。他無顏面對家人,便輾轉到外地求職,因為年齡的原因,處處碰壁,最后找到了一份外賣騎手的工作。從風光的銀行行長到奔波的外賣大叔,他一下子從云端跌落到了谷底。但他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在調整好心態后,一腔熱情投入了新的工作。日復一日,他頂著刺骨寒風、似火驕陽,忙碌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于是,他慢慢總結經驗,規劃出最優路線,甚至自制了一張取餐圖,把附近的幾百個商家都做好了標注。入職一個月后,他就成為配送站的“單王”,一個月跑出1580單,站里的年輕人都不是他的對手。現如今,平均每天跑50多單的他,月收入早就過萬了。面對采訪時,姚志剛笑著說,人生的下一個目標,他想升職當區域經理。從人生至暗時刻,再到峰回路轉,姚志剛憑借的是他敗時不喪的心氣。正如他所說:“跌倒了不可怕,只要能爬起來就行了,人生不止一種定義,大不了重頭再來。”沒有人會一直順風順水,關鍵在于是否擁有觸底反彈的心態。這個世界,有人愛書,有人怕輸,一場人生,輸贏之間變成了競獸場。 人生最難的是,面對輸贏要有一顆寵辱不驚,不驕不躁的心,方能尋得豁達與釋然。 
在自己的節奏里 生命是一種律動,需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里。 走過半生才知道,操之過急,或者停滯不前,都不是生活最好的節奏。 人生的路,亂時不慌是一種淡定,閑時不廢是一種遠見,敗時不喪是一種豁達。保持人生最好的狀態,無論身處順境或逆境,才能昂首挺胸前進。若一路平坦,就蓄力而行;若荊棘叢生,也能披荊斬棘。愿我們在煙火中,修行于心,歷練于行,擁有一個美好而遼闊的人生。文末點亮【在看】,與君共勉。 作者 | 紫翹·竹蜻蜓,愛人間煙火,亦愛星河滾燙。 主編 | 亭后西栗 排版 | 陸七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