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陪優優(小寶)睡覺,睡前我們總嘮嗑一會。她突然跟我說:“媽媽,我想在家門口的龍湖開一個小孩子專門吃飯的地方和大人專門吃飯的地方,我現在還小,我準備一年級開始做起來。” 我一聽急了,這個是不是不愛學習的節奏,但轉念一想,先聽聽孩子是怎么想的。 她思考了一會說:“我觀察了一下,龍湖目前沒有這樣的餐廳,我好像也沒有去過這樣餐廳。應該可以賺錢,那樣我就有自己的錢買裙子了?!保ㄟ€知道做別人沒有做的事情) 我深入問:那你想過媽媽做什么能吸引和留住大人呢?你做什么美食吸引小朋友呢?(結局有點意外)她說,我做切好的哈密瓜分給小朋友。我告訴她,冬天吃涼東西的人少,這個不是長久生意。看來這門生意要黃掉了,但我也不想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我們繼續圍繞生意這個話題討論著,你去龍湖那么多次,你覺得龍湖賣什么最多、最好?她不假思索說,氣球最多,小朋友們都排隊買。 我說,排隊那應該是偶爾的吧?你覺得氣球每天都有人買嗎? 她思考了一下說,有的時候人多,有的時候人少,好像這不是能長久的生意。那媽媽我們能不能從超市里進玩具然后再賣呢?(還知道做中間商) 我說,可以。順便普及一下數學,你進貨是5,賣8塊,你能賺多少。 “3塊,那我賣10個人,就能賺很多錢了,那我賣100塊,有人賣嗎?” 我繼續問,你覺得超市里的東西,離龍湖那么近,你賣的東西那么貴,會有人買你的東西嗎?你自己會買嗎?(告訴她價格的合理性,很容易買到貨品,沒有做的意義) 她想了想說,不會。我們這樣對話的節奏,感覺是在破滅她的生意夢,我繼續鼓勵她說,你看你送媽媽的手鏈,媽媽覺得非常好看,媽媽也非常喜歡。我覺得這個你可以做。我問她:你是教人家做手鏈能賺10元,還是直接賣5元,你選擇做哪一種生意?(選擇難而正確的事) 她說,當然是直接賣的好,省事,因為有的小朋友做怕麻煩。 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往往是困難的。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所言:“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亦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如果覺得輕松,很可能是走上了平淡無奇的下坡路。 我繼續引導,你這樣想很對,確實是省事,但買的人不會多,太普通了,去哪里都能買,我覺得你教小朋友們做手鏈更吸引人,你觀察過沒有,周圍有沒有小孩子教人做手鏈,小朋友們自己做的東西是不是會很有成就感,他們會不會告訴其他小朋友一起來玩。這叫口播傳播(這是我設下要好好學習的局)。 “媽媽,那什么是口播傳播呢? “所以你讀書太少了,想要把生意做好,就要好好讀書和學習,這樣才能更好、更長久地做生意。” 老母親內心狂喜,很欣慰,說明她還是有一些商業思維的。也不知道她是否真能聽懂多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