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欲去拜訪齊國上卿高張,子路問道:“夫子您已見過國君,為何現在不去見齊國相國晏嬰,而去拜見上卿高張?” 孔子答道:“我聽說晏嬰侍奉三君而都很順,我懷疑其為人。” 不料,這話很快傳到了晏嬰耳朵裏。晏嬰說:“以一心侍奉三君,所以順;如果以三心侍奉一君,肯定會不順。孔子不了解我的德行,所以會懷疑我的順。”又說:“從現在開始,我望見儒教而疑之。” 孔子聽到晏嬰的話,後悔道:“我私下議論晏嬰,是我的過錯!”於是,孔子先托弟子子路向晏嬰謝罪,隨後又親自去向晏嬰道歉。 順。 漢語常用字,讀作shùn,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本義是指朝同一個方向,也指事情進行順利,合乎心意。 順,從戰國金文字形看(圖二),上邊是“川”,是水流,表示流暢;下邊是“心”,表示情緒。整體即為情緒舒暢的意思。有的金文加上“頁”,表示頭部,意思為思慮,強調思緒無礙。其造字本義是心情舒暢,沒有郁結。現在,“順”也指順便,如“順口”“順手”等。 ![]() ![]() |
|
來自: 新用戶89163725 > 《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