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中生于1890年,字文白,安徽巢湖人 ![]() 曾經多次主導國共兩黨和談,被稱為“和平將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軍銜。他是唯一一位沒有和共產黨打過仗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他曾經三次到延安,代表國民黨和共產黨談判并陪同毛主席往返重慶與蔣公談判。毛主席曾經說:“文白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 張治中1916年畢業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 1917年到廣東參加護法運動。1924年12月,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代理總隊長、軍官團團長、國民革命軍第二師參謀長、廣州衛戍區司令部參謀長。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副官長、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教育長。 1928年,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在南京改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張治中從1928年起出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直到1937年。在這期間張治中曾多次外出帶兵。1929年蔣馮戰爭爆發,張治中兼陸海空三軍總司令部武漢行營主任,監視粵、桂軍;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張治中兼教導第二師師長,率部進攻開封的馮軍。1933年閩變,張治中兼第四路軍總指揮,率軍入閩彈壓。與其他國民黨將領不同,每次戰事完結后張治中都會主動交出軍權,回到軍校。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張治中兼第五軍軍長,率中央軍精銳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入滬增援。1936年,兼第京滬警備司令官。1937年抗戰開始后,兼第九集團軍總司令,率所部在淞滬戰場以攻勢對抗日軍。同年,取代何健湖南省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 1939年2月,張治中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負責軍事機要,是委員長蔣介石的得力助手! 1940年張治中出任軍事委員會委政治部部長。 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張治中主張繼續國共合作! 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和談。張治中與美國特使一起飛延安,接毛主席來重慶談判。談判結束后,張治中又親自送毛主席回延安。 1946年,張治中、馬歇爾、周恩來簽訂國共整軍方案協議后飛各地視察,最后飛到延安。在當晚舉行的歡迎大會 上,張治中講話后對毛主席說:“你們共產黨將來寫歷史的時候,不要忘記寫下“張治中三到延安”這一筆呀?”頓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毛主席也幽默地說:“將來你也許還要四到延安呢!怎么只說三到?”張治中說:“和平實現了,政府改組了,中共中央就到南京去,你也應該到南京去住,延安這地方不會再有機會來了。”毛主席愉快地說:“是的,我們將要到南京去,但聽說南京太熱,我希望常住淮安,恩來說那里涼快,開會就我去一下南京。”說罷,兩人都笑了。 同年三月,張治中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北行營主任兼任新疆主席。臨行前周恩來找到張治中,懇求他能夠幫忙營救被關押在迪化監獄的一百多名中共干部和進步人士。張治中抵達迪化后下令將在監獄的中共人員全部釋放,并派專車和士兵護送至延安。 ![]() 同年十月,軍事委員會西北行營改為國民政府西北行轅,張治中任主任兼新疆省主席。1948年,西北轅改組為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張治中任長官兼新疆省主席。 三大戰役結束后,國民黨再啟和談,代總統李宗仁電召張治中回南京,共商和談大局! 1949年4月1日,張治中作為國民黨首席談判代表率代表團(邵力子、章士釗、黃紹竑、屈武、劉斐)飛抵北平,舉世矚目的國共和談開始了! 經過半個月的談判兩黨代表(共產黨代表周恩來、林伯渠、林彪、葉劍英、李維漢、聶榮臻)就《國內和平協定》達成一致! 黃紹竑、屈武攜帶《國內和平協定》飛南京,但是南京方面卻拒絕簽字! 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 而張治中等和談代表接受了周恩來的挽留,留在了北平。 同年6月26日,張治中發表《我對時局的聲明》,申明其“和平建國之政治主張以及國家與個人之政治新生”,宣示脫離廣州國民政府。是當時最高統治集團黃埔嫡系核心層高級將領“八大金剛”中唯一歸附中共的超重量級人士,對當時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層具有較大震撼作用。同年8月,張治中應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同年9月他致電陶峙岳、包爾漢等,促使新疆和平解放。 新中國成后,張治中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 ![]() 1969年4月6日,在北京病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