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具有表達、傳意的意思。——淺葉克己 日本資深字體計師,淺葉克己(Katsumi Asaba) ,1940年生于日本神奈川縣,他是一位很有趣的設計師,他會把自己放在水中和別人打乒乓球,會讓火從自己鼻子里噴出來,會把猴子放到自己的肩膀上,還會在電影里扮演一位出場30分鐘就死掉的可憐老頭……他每時每刻都會讓身邊的人驚喜這就是淺葉克己,有故事的設計大師。 淺葉克己(Katsumi Asaba,1940 ~ )生于日本橫濱市神奈川縣,畢業(yè)于神奈川縣立神奈川工業(yè)高等學校圖案科以及東京桑澤設計研究所,還曾是一名日本乒乓球國家隊隊員。 淺葉克己官方網(wǎng)站:http://www./ 1975年(35歲),他成立了淺葉設計有限公司。 淺葉克己從事設計創(chuàng)作長達四十多年,曾榮獲無數(shù)美術指導獎項,是國際平面設計師聯(lián)盟會員、亞洲字體專家、日本乒乓球協(xié)會會員,現(xiàn)為東京造形大學和京都精華大學客座教授。 他曾為西武百貨、日清食品、武田藥品、三得利以及麒麟公司等品牌做過廣告和包裝設計,他的設計作品不但繼承了日本傳統(tǒng)設計中追求典雅的風格,還將自己的各種創(chuàng)意和理念融入到設計中。淺葉克己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平面設計作品,而字體設計方面尤為表現(xiàn)突出。他將亞洲文字作為他畢生的研究對象,在他眼里文字有著不一樣的美,他經(jīng)過幾十年對文字的透徹研究和反復實踐,終于探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字體藝術形式。 他的設計中比較著名的是松之山溫泉的廣告塔。這是將淺葉文化發(fā)揮到極限的作品。易松之山溫泉為中心周圍的美人林,大嚴寺高原,夢想之家,松之山溫泉鄉(xiāng),越后松之山森林學校用拉丁文字表示——HOT SPRING。可是在廣告塔上充分體現(xiàn)了漢字文化的特點,兩千年日本文化也盡含其中。 淺葉克己 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TDC)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主席,國際平面設計師聯(lián)盟(AGI)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會員,淺葉克已設計有限公司創(chuàng)意總監(jiān)。服務客戶包括西武百貨、日清食品、武田藥品、電視節(jié)目“24小時電視廣播事業(yè)”、以及麒麟公司等等。 他對亞洲文字具有著濃厚之興趣,1999年舉辦東巴文字展,這種文字源于中國的云南麗江,是現(xiàn)今唯一依然采用的象形文字。此展覽在美國展出的時候引起了轟動。 他所獲得的設計獎項包括東京藝術指導俱樂部(ADC)的大獎、MAINICHI設計獎、日本ACADEMY獎、紫綬獎章等。出版書籍有《給我力量,東巴》、(K.K最佳銷售公司)、《與東巴交流》、(講談社)。 麒麟啤酒“日本玄米茶”飲料包裝 日本麒麟(KIRIN)麥酒株式會社出品的“日本玄米茶”飲料包裝造型,采用了中國云南納西族特有的象形文字——東巴文字。這是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師淺葉克己的作品。淺葉1940年出生,被譽為“地球文字探險家”。1986年他開始醉心東巴文,并于99年受邀在麗江國際東巴藝術節(jié)舉辦個人展,是日本研究東巴文字的第一人。 日本現(xiàn)代平面設計大師淺葉克己字體設計作品探析 1 背景 二戰(zhàn)結束后日本為了恢復經(jīng)濟開始發(fā)展現(xiàn)代設計,經(jīng)過幾十年努力便成為了世界設計大國,特別是日本平面設計的快速發(fā)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矚目。日本能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取得經(jīng)濟騰飛,成為世界強國,其產(chǎn)品暢銷全世界,平面設計無疑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日本平面設計快速發(fā)展的成功經(jīng)驗成為當今設計理論界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日本廣泛吸收歐美現(xiàn)代設計的長處,在跟隨國際設計發(fā)展步伐的同時,更注重弘揚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這才使得日本平面設計在國際舞臺上獨具特色。正如日本設計家泉真也先生所說:“日本設計的第一特征是傳統(tǒng)設計和現(xiàn)代設計的結合”,傳統(tǒng)審美與現(xiàn)代時尚和諧地交織在一起,成為日本設計文化的奇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凡是日本成功的一線設計師無一例外都飽含著對其民族深厚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保持著謹慎謙卑的態(tài)度,注重細節(jié)設計,崇尚自然風味,講究大和文化的美學精神。在很多日本平面設計作品中都能感受到空靈禪意的寧靜和悠遠,在清雅、柔和的民族風格形式下,能清晰地感受到日本平面設計所傳達的深刻精神內(nèi)涵。正是這種文化精神的支撐,日本才能在國際平面設計領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日本的平面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科技的有機結合,淺葉克己就是這樣一位能夠將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融會貫通的日本現(xiàn)代平面設計大師。 2 淺葉克己簡介 淺葉克己(Katsumi Asaba,1940 ~ )生于日本橫濱市神奈川縣,畢業(yè)于神奈川縣立神奈川工業(yè)高等學校圖案科以及東京桑澤設計研究所注1,還曾是一名日本乒乓球國家隊隊員。1975年(35歲),他成立了淺葉設計有限公司。1987年(47歲),他成立了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TDC)。1990年(50歲),他成功舉辦了第一次個展,內(nèi)容是以東巴元素為主的平面設計作品。1995年(55歲),他擔任《寫樂》這部電影的藝術總監(jiān),并獲得日本奧斯卡藝術獎。1999年(59歲),受邀在麗江國際東巴藝術節(jié)舉辦個展。2002年(62歲),出任世界杯邀請賽委員會的美術總監(jiān)。淺葉克己從事設計創(chuàng)作長達四十多年,曾榮獲無數(shù)美術指導獎項,是國際平面設計師聯(lián)盟會員、亞洲字體專家、日本乒乓球協(xié)會會員,現(xiàn)為東京造形大學和京都精華大學客座教授。他曾為西武百貨、日清食品、武田藥品、三得利以及麒麟公司等品牌做過廣告和包裝設計,他的設計作品不但繼承了日本傳統(tǒng)設計中追求典雅的風格,還將自己的各種創(chuàng)意和理念融入到設計中。淺葉克己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平面設計作品,而字體設計方面尤為表現(xiàn)突出。他將亞洲文字作為他畢生的研究對象,在他眼里文字有著不一樣的美,他經(jīng)過幾十年對文字的透徹研究和反復實踐,終于探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字體藝術形式。 3 淺葉克己字體設計作品分析 在淺葉克己平面設計作品中對傳統(tǒng)的繼承,除了民族觀念、民族審美、民族繪畫外,他對民族文字特別是書法十分偏愛,文字不僅僅是傳承文明的符號,在他那里還被升華為一種造型語言。淺葉克己說過:“文字有三個層面,一是書寫在表面上的文字;二是語言學意義上的文字;還有就是激發(fā)人們的藝術想象力的文字。”淺葉克己正是用人類最直白的語言交流工具——文字來進行設計,用最簡潔、最精煉、最有滲透力的文字形式,把內(nèi)容準確鮮明地傳達給受眾,去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他運用了水墨技巧融入電腦字體的表現(xiàn)手法,來增強平面設計作品的文化底蘊;強化點、面在線性的字體設計中的構成作用,使作品更具現(xiàn)代感;并將筆畫進行有規(guī)律的變化,使得文字創(chuàng)作更趨圖形化。他通過以上這些方法的運用和反復探索,逐漸形成了淺葉克己式字體設計的符號化特征。 3.1 水墨結合電腦 增強文化品位 在淺葉克己的設計作品中,水墨技巧的運用不僅是形式還包括內(nèi)容,使作品具有更深層次的人文含義。在東京銀座ggg畫廊展出的淺葉克己設計作品中,其中有一幅作品是對《莊子》的“混沌之死”進行的設計創(chuàng)作。淺葉克己利用古代詩歌傳統(tǒng)的書寫形式,運用水墨技巧融入電腦字體的創(chuàng)作手法,將文字的部分筆畫用書法筆觸來代替。特別是對文章中的“七”字進行水墨化的圖形設計,在一塊長方形的水墨上點了七個白點,這七個點代表了文章中提到的“七竅”,形成獨具形式美感的書法藝術設計,給人以氣韻生動之感。他用自己的理念和創(chuàng)作手法去解讀莊子的思想,強調人的本性應是無為和自然的,讓現(xiàn)代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道氣。這幅作品給傳統(tǒng)文化賦予了新的生命,是東方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設計完美結合的典范之作。 “動的空間藝術展”的宣傳海報也是用了同樣的表現(xiàn)手法,這幅海報構圖簡約,文字信息占了主要部分并位于畫面的左邊,其中“動的空間藝術展”這幾個字用水墨手段結合電腦表現(xiàn)手法來進行字體設計,他把每一個字的部分筆畫用書法形式來表現(xiàn),設計后的文字讓人耳目一新達到有效傳達信息的作用。水墨的濃淡虛實再加上大面積的留白,使畫面達到黑白灰層次分明的效果。電腦字體的規(guī)整和書法的灑脫形成對比,在動與靜中取得了平衡。通過文字筆畫濃與淡、黑與白、實與虛的對比,使畫面富有生機和靈氣。這種即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的設計手法,讓人切實感受到藝術與設計的交融。淺葉克己還有一系列的平面設計作品是將電腦字體和水墨技巧相結合的,他作為一個日本人能這樣重視漢字的書法傳統(tǒng),并運用得如此靈活自如,是很值得我們中國設計師學習和反思的。 3.2 運用線性構成 強化點面作用 在淺葉克己和他女兒藝術作品父女展的宣傳海報中,就是將“父女展”這幾個關鍵字設計成有點、線、面的構成形式。首先,他將海報中的主要文字放在畫面的左下方,左上方大面積留白,而右邊只有幾張圖片,使文字信息成為觀賞者的第一視點;再次,他將部分文字的筆畫涂成黑色塊,色塊是帶有筆觸肌理的水墨效果,給人以透氣的感覺,并形成有大小對比、濃淡虛實變化的面;最后,還在畫面上揚揚灑灑留下多點墨跡。文字經(jīng)他設計后,變成了運用線性構成、強化點面作用的構成創(chuàng)作,使文字起到不僅具有信息傳達還能增強視覺美感的作用。 另外,在林英哲和山下洋輔二人展的宣傳海報中,他同樣將文字設計成有點、線、面元素構成的圖形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只采用黑白兩色,畫面極其簡潔大方。畫面中心的兩個連體人充滿了趣味,在吸引觀眾的同時,也形成一個黑色的大面,其兩側“英、哲、輔”三個字的部分筆畫也被他涂成了黑色的塊面,這樣使得大小不同的塊面構成了視覺上的黑白對比,其代表性的圍繞在字體周圍的多處墨點也起到了呼應黑色塊面的作用。這幅作品是水墨表現(xiàn)手法和點、線、面構成元素的完美結合,使之成為淺葉克己海報中最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之一。 3.3 探索筆畫規(guī)律 字體化為圖畫 “地球文字探險家”的這張宣傳海報,除了運用水墨和點、線、面元素外,淺葉克己還將文字筆畫結構進行有規(guī)律的調整,使字體設計更具圖畫特征。首先,從整體上看這幅作品文字設計的框架性很強,每一個文字都像被放在一個方框里面,字體筆畫的點、橫、豎、撇、捺都壓在這個不存在的方框邊上,使文字筆畫設計的規(guī)整性增強;再次,打破每個文字固定的筆畫結構,尋找文字筆畫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每一個字都強調撇、捺的處理,特別是“地、球、探、險”這四個字偏旁的“提”筆畫采用了同樣的處理手法,由粗到細給人以犀利的感覺,而“險”字偏旁也設計成向上的形式,起到呼應前面“提”筆畫的作用,讓其文字設計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最后,再用書法筆畫和墨點來打破規(guī)整,讓文字設計創(chuàng)作即理性又不失感性,不乏設計感的同時又充滿靈氣。這樣經(jīng)其設計后的字體既有對比又有協(xié)調,達到創(chuàng)作風格上的整體統(tǒng)一。海報左下方的圖片中淺葉克己的鼻子噴出火焰的“冒險”行為,與“探險家”這三個字形成呼應,使得作品充滿趣味且更富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讓人過目難忘。 淺葉克己將文字筆畫粗細、長短、疏密、大小進行有節(jié)奏韻律的創(chuàng)作排列,使文字變成具有設計美感的圖形。在“十月九日夜,世界大宴會”這幅作品中,淺葉克己將電腦字體筆畫進行統(tǒng)一的設計處理,使文字線條更加簡潔,再加上具有濃淡變化的書法水墨筆畫,配合左下角的印章,使這幅作品變成一幅地道的書法作品。他用了四條豎的輔助線,讓左右走向的電腦筆畫沒有超出邊界,他還將電腦字體中彎曲的筆畫變成棱角分明的轉折筆畫,增強了文字的橫平豎直感,特別是“月、九、夜、大、宴”這幾個字的轉折處,輕盈的線條加上硬朗的轉折,使文字在陰柔中又具有陽剛之美。他還特別注重撇的筆畫處理,特別是水墨的撇筆畫都進行了規(guī)律性的強調處理,增強了文字設計創(chuàng)作上的秩序美。 4 結語 吸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日本平面設計不斷進步的基石,日本平面設計將傳統(tǒng)文化賦予現(xiàn)代設計以新的活力,向世界顯示了其無與倫比的魅力。淺葉克己作為日本第三代優(yōu)秀平面設計師,以字體設計獨樹一幟。他充分挖掘文字的線性魅力,來表現(xiàn)字體設計的圖形意味,并加入他個性化的表現(xiàn)手法,使得其設計作品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和意境,作品中每一處的精心設計,都是他在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主張和設計理念。同時,由于字體設計的局限性,只能在表現(xiàn)手法、構成元素以及筆畫結構上來做文章,使文字不僅具有傳達信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把文字變成圖畫來設計創(chuàng)作。淺葉克己先生在進行字體設計創(chuàng)作時,使用水墨技巧融入電腦字體的表現(xiàn)手法,營造出一種東方文字特有的虛實關系,從而表達出設計者清雅和悠遠的意境;用現(xiàn)代平面構成的設計法則來進行字體設計創(chuàng)作,強化點、面在線性的字體設計中的構成作用;并將字體筆畫進行有規(guī)律的變化,將文字創(chuàng)作圖形符號化,使字體設計作品具有個人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淺葉克己的設計作品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設計與藝術、字體與圖形中找到了完美的契合點,這正是他設計作品之所以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淺葉克己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他說,日本跟韓國的地貌相近,人的面貌、打扮亦非常相似,若然單從圖片比較、而圖片上又沒有任何文字出現(xiàn),根本很難將兩地區(qū)分。 淺葉克己每日都會翻開辭海,把每個漢字象形開始的進化、意義、用途、注解等騰抄一遍,就是要對文字有更深的認知,才能創(chuàng)造出以象形、書法和設計合而為一的獨特東巴圖案。 從古代開始一直在中國使用的“活著的象形文字”,不知什麼原因在流行個人電腦、手機等數(shù)字時代的日本引起了注意。這就是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納西族流傳下來的東巴文字。雖然現(xiàn)在當?shù)匾埠苌儆腥苏J識了,但由于她字體樸素、招人喜愛,在日本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歡迎。今后,在街頭將會有更多的機會發(fā)現(xiàn)她的身影。 文字游戲 手機畫面上出現(xiàn)了由圓圈和線條組成的人的形象和動物的臉。看上去好像是畫,其實這就是東巴文字。畫面還可以下載。雖然都是象形文字,但和漢字的祖先——甲骨文、以及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相比,東巴文字更接近圖畫文字。 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用東巴文字來玩游戲的網(wǎng)站。內(nèi)容是受年輕人歡迎的“東巴神籤”“東巴例句集”等等。還有用東巴文字猜名人名字的謎語。 電腦軟體公司“個人媒體”(東京都品川區(qū))3月開始銷售在漢字和字母基礎上再收錄1362個東巴文字的軟體。其輸入方法大體上是和漢字一樣進行變換。 “我們考慮收錄世界上所有的文字。用戶也是這樣希望的。文章里加上一個東巴文字,讓人感覺溫柔、有趣。也有刺激知識好奇心的文化背景。”策劃科長松為彰說。 設計的出發(fā)點 設計電腦用字體的是美術指導淺葉克己。他在平成二年與東巴文字相識。 “中國只有漢字?這是哪兒的話啊。設計時讓人抓不著邊兒,費了很大的勁兒才掌握了字體。”他還承擔海報、手表等商品的設計。 新銷售的清涼飲料包裝上也採用了淺葉設計的文字。除了象徵一個人舒展手腳的“跳”字之外,還排列著關于飲食和農(nóng)耕的文字。該飲料廠家“麒麟”的廣告部門說“(文字的)樸素感正符合商品的形象”。 琦玉市的藤田享子剛剛開設了網(wǎng)上商店“亞洲雜貨faen”,4月將出售東巴T恤。“我覺得在這個追求更有個性的時代,使用異文化語言的設計將受到歡迎。” 在當?shù)氐那闆r 東巴文字的故鄉(xiāng)在云南省北部的麗江。但是,使用東巴文字的納西族宗教儀式卻要消失了。攝影家清柳健二對東巴文字的未來感到擔心,說“也許說不定幾百年后就只能保存在日本了”。1月開始,青柳在中國各地轉了一個半月。從昭和59年開始,他每年都要到中國拍照。麗江則是每回必去之地。 在時裝商店招牌、快餐店墻上也能發(fā)現(xiàn)東巴文字。還有在印章和T恤上刻寫東巴文字的商店。在旅游城市麗江的振興之路上,東巴文字發(fā)揮了她的作用。 青柳說,“在廢棄之前,由于與宗教儀式分離,出現(xiàn)了向別的方向發(fā)展的可能性。或許是她介于圖畫和文字之間的曖昧性投合了現(xiàn)在的時代吧。”(水野拓昌) 東巴文字:書寫納西族百科全書《東巴經(jīng)》的文字。用于民族固有宗教東巴教的宗教儀式。主持儀式的男性巫師被稱作“東巴”,文字只在東巴之間世代相傳。普通納西族人在生活中使用的納西語,本無文字。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日本平面字體設計大師淺葉克己作品 [請保留:后時代 http://www./] |
|
來自: 季節(jié)變幻S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