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10日,毛主席紀念堂北大廳的毛澤東雕塑終于竣工了! 這座凝聚了工作人員心血和汗水的雕塑,從大稿到設計,從樣稿到雕塑工作,從運輸到歸位,歷時近一年。 ![]() 卻沒想到,有專家提出拆除。 這個時候,毛主席紀念堂雕刻創作主任韓福裕表示反對。 那么,為什么專家要提出拆除?韓福裕的反對意見有用嗎?最后又是怎么解決的呢? ![]() 這都是因為這座毛澤東雕塑設計的是毛澤東雙腿交叉坐著的姿態,而這座雕塑背后,則是大山大河的背景,專家認為,這樣的姿態無法顯示出毛澤東的威嚴,和背景也并不和諧,提出拆除重建的想法。 ![]() 專家組認為,可以把毛澤東雕塑設計成雙腿并坐的造型,既可以顯示出毛主席的威嚴,又和背景相得益彰。 韓福裕表示反對,則是基于這三點原因。 一是毛澤東雕塑費時費力,從設計到雕塑歸位,歷時近一年。這個過程中,有無數工作人員的心血,是眾多雕塑家的奉獻。不少設計員、學者、雕塑家加班加點的工作,甚至24小時吃住在辦公室,有些人甚至生病也堅守在崗位。 ![]() 二是這座毛澤東雕塑凝聚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毛主席的愛。1976年決定建造毛澤東雕像的時候,設計人員花了無數樣稿,卻怎么也畫不出滿意的稿件。最終,專家組向全國各地的雕塑從業人員征集創意,希望從人民群眾中取得靈感。稿件還經過了專家組、學生、雕塑家的評價,才選出了這個全國人民都滿意的稿件。 ![]() 三是這座毛澤東雕塑已經在紀念堂矗立一陣子了,有很多勞動人民都來瞻仰過。現在拆除,恐怕會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猜忌,傷害人民群眾的感情。韓福裕和無數勞動人民一樣,對毛澤東有著深厚的感情,對這座凝聚著人民群眾感情的雕塑,他實在無法狠下心來拆。 ![]() 爭執不下中,突然,韓福裕靈光一閃。 他想起了毛澤東的詩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為什么不在毛澤東雕塑腿部下面,擺上鮮花呢?這樣既可以讓來人民紀念堂的群眾把目光凝聚在毛澤東的上半身,也和背后大山大河的背景相得益彰,突出了毛澤東的親和、接地氣。 ![]() 韓福裕這個想法取得了大家伙的一致認同,最終,這尊重達七噸,高達3.5米的雕像沒有被拆除,而是擺上了許多盆鮮花。 無數人民群眾前來瞻仰毛澤東主席,這座雕像,代表了人民群眾對主席的永遠懷念。 |
|